“樂天派”是指遇到什么事都不會煩惱、不會憂,總是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的一類人。眾所周知,“樂天派”能使人健康長壽,可是卻很少有人能做到。為何你成不了“樂天派”?
長壽靠什么?靠遺傳?靠環境?靠醫療?靠飲食?靠鍛煉?這些都正確,但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被大家忽略了。
四川成都市老齡委曾對全市720 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美國研究人員也曾對700 名百歲老人進行了3 年跟蹤研究。巧合的是,兩國研究者都發現,壽星們有一個共性——樂觀。
據調查,這1000 多名老人無一不是性格開朗的人,他們很少發愁、基本不發火,大多數時間都能保持心平氣和。
在山東省第四屆壽星榜單中,百歲老人張存合名列第二。他一生樂觀向上、平易近人,雖已是百歲高齡,但頭腦靈活、思維清晰,臉上老年斑都很少看到,就像70 多歲的老人。他的女兒張愛芝總結說:“他有一個好心態,總是寬容待人?!?/p>

張存合
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對7 萬多名志愿者進行了長達30 年的追蹤隨訪。研究發現,樂觀的男性平均壽命延長了11%,女性延長了15%。即使調整了年齡、教育程度、慢性疾病和健康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因素,平均壽命的延長有一點兒下降,但與樂觀的關聯性仍然是顯著的。
尤其是對現代人來說,惱是想出來的,氣是比出來的,急是造出來的,病是吃出來的。西方有一句諺語“不煩惱,不生氣,不用血壓計”??梢?,小心眼、愛生氣是長壽的心理障礙。所以說,做人要糊涂一點、瀟灑一點、心胸寬一點。
所謂“沒心沒肺”,就是指樂觀開朗,有事不憋在心里。這類人懂得知足常樂,生活張弛有度,沒有大的情緒波動,所以這類人進入“壽星”行列的幾率較高。
“樂天派”是指遇到什么事都不會煩惱、不會憂,總是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的一類人。
眾所周知,“樂天派”能使人健康長壽,可是卻很少有人能做到。為何你成不了“樂天派”?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肖莉表示,待遇及社會地位變化,有些人會產生不公的心理。
在北京電力醫院主任醫師劉京平看來,很多人怕得病,稍有頭疼腦熱就擔心得了大病,聽說鄰居去世就心有戚戚。一提到高膽固醇就“封殺”雞蛋,一說到高血糖就拒絕所有甜食、水果。但是,很多百歲老人卻沒有這種憂慮,他們看淡生死,反而獲得了健康。
江蘇揚州100 歲還能穿針引線的孫瑞英,50 歲就被查出宮頸癌晚期,95 歲還做了一次大手術,但她完全沒把病放心上,每天仍舊吃早茶,逛花鳥市場,去菜場和老朋友們聊天。
從一定程度上講,再好的藥不如合理膳食,再好的膳食也不如擁有好心態。
我們平日里各種不良情緒都會使身體發生變化。比如,生氣時會出現脈搏、心跳、呼吸加快等癥狀;憂傷時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會減少,食欲減退;恐懼、說謊會使中樞神經緊張,隨時導致血壓升高。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喻小念認為,樂觀是可以后天習得的長壽品質。一起來看看專家開的這些“心療”處方。
笑是營養素研究證實,笑能降血壓;笑1 分鐘可以起到劃船10 分鐘的效果;笑還能釋放壓力,減輕沮喪感;笑可以刺激人體分泌多巴胺,使人產生愉悅感。中老年人應多與有幽默感的人接觸,多看喜劇、漫畫,多聽相聲。
“話療”是特效藥美國白宮的保健醫生曾給布什開過一個健康秘方:談話治療。每星期至少與家人交流15 個小時;夫妻每天至少交流兩個小時,包括共進晚餐或是午餐。
朋友是“不老丹”老人長期獨處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心理壓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朋友圈廣的人平均延壽7 年。所以,即使是離退休的老年人,也不要總呆在家里,要努力擴大生活圈子,多和朋友聚會。
寬容是調節閥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不可避免。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
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很容易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導致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學會寬容就等于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淡泊是免疫劑做到小事糊涂,大事清楚。整天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心會很累。遇事不妨瀟灑、大度一點,保持愉悅的心情和內心的滿足感,有利于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