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教授頭銜,沒有技術職稱;他是老八路、新四軍,上過戰場、打過仗,為排除炮彈故障失去右臂的“獨臂英雄”。然而,正是這位沒有任何坦克車輛專業背景的“老兵”,在離休之年白首掛帥,歷時15 載,帶隊打造出了國之重器。
上世紀80 年代初期,面對各種武器自主研發、更新換代、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迫切需要,在八五計劃期間,中央決定集中有限的力量和資源,設立若干重點裝備項目。兵器工業部領受的任務就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坦克。
經過國防科工委與兵器工業部多次調研協商,三代坦克的總體設計任務交給了兵器工業部坦克研究所。這個決定,卻讓坦克研究所犯了難。
坦克,是陸軍裝備各種技術的集大成者,系統極為龐雜,幾乎涵蓋了車輛、槍炮、彈藥、光電等全部專業。坦克研究所的研究對象是坦克,但是從來沒有承擔過坦克總體設計,一時找不出合適的總設計師人選。這也是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鄒家華考慮的難題。在幾位候選人中,他最終看中了剛從兵器工業部離休的66 歲的祝榆生。
在原三代坦克副總師、總師辦主任傅寶玉看來,祝榆生之所以能成為三代坦克總設計師,首先在于他那“常人難以同時具備的特殊經歷”。
1938 年1 月,祝榆生抵達延安,成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的一名學員。同年10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抗大后不久,祝榆生被派到抗日前線,成為八路軍115師的一名參謀,參加了30 多次戰斗。眼看因兵器落后而犧牲的戰士越來越多,祝榆生將心思轉移到提高兵器性能上。只要是從敵人手里繳獲的武器,他都要研究一番??床欢瘴恼f明書,他就拿著手中的實物反復操作,幾回下來,也能連蒙帶猜地弄明白怎么用。
“我就喜歡搞這個東西”,祝榆生酷愛鉆研軍事技術,根據戰斗需要改進了20 余種“土武器”“土機械”,還被評為“拔據點專家”和全國戰斗英雄。

祝榆生(右一)查看正在研制的坦克發動機運行情況
但是,鉆研探索路上充滿風險。1948 年,在一次迫擊炮實驗教學中,一發炮彈發射失敗。祝榆生想搞明白為什么,伸手去檢查炮彈是否裝好。沒想到突然一聲巨響,炮彈爆炸,他從此失去右臂。那一年,祝榆生只有30 歲。
“有實戰經驗,懂戰術,這對搞兵器的人來說至關重要?!备祵氂裾f,“但這一條一般人做不到?!?/p>
但是,即便這樣,也彌補不了祝榆生作為第三代坦克總師的一個“先天缺陷”——他的履歷中沒有坦克、裝甲兵專業背景。但這并不意味著祝榆生不懂坦克。1975 年,祝榆生調任兵器科學研究院。在這家陸軍武器系統科研單位,他接觸到了坦克和裝甲車輛,并參加了反坦克武器的研制和試驗。1979年,祝榆生擔任兵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主管的業務就包括坦克科研,其中重點項目即為二代坦克研發。
用當時國防科工委顧問宋良甫的話說:“我們就是要找一個有統帥能力、基礎扎實、思路開闊的人來擔任總師?!笔聦嵶C明,祝榆生確實是第三代坦克總師最恰當的人選。而且,在第三代坦克研制的過程中,恰恰是祝榆生提出的“系統取勝”理念,確保了99 式一經面世,便躋身世界前列。
1985 年6 月,已經辦理了離休手續的祝榆生,挑起了三代坦克總設計師的重任。而他要面對的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研制出在21世紀能夠與世界先進坦克相抗衡的一流坦克。
當時,美國的M1、德國的豹II、蘇聯的T- 80 等主戰坦克均已裝備部隊。就坦克發展歷程而言,這些坦克屬于二戰后的第三代坦克,而中國的第二代坦克還沒有設計定型。也就是說,中國的坦克已經落后世界先進水平兩代了。整整兩代水平的差距,要依靠三代坦克的研制來完成追趕。
尚在研制、還未定型的88式坦克,可以說代表了當時中國坦克工業的最高水平。且不說21 世紀世界先進坦克,即便是比當時的三代坦克,差距也不是一星半點兒。饒是如此,祝榆生為三代坦克定的目標也不只是“抗衡”。他直言不諱地說:“打個平手有什么用,非得把它打掉!”
按常規思路,國產三代坦克應當有一個對標對象,通俗地講就是要有個“模子”。當其他設計人員提出在蘇式坦克和美式坦克中間選個型時,祝榆生卻不以為然,他說:“M1、T- 80、豹Ⅱ、挑戰者(英國主戰坦克)、勒克萊爾(法國主戰坦克),我都看過。它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我們是博采眾長。我們的第三代坦克既不走蘇聯的路,也不走西方的路,我們走的是自己的路。”
三代坦克上安裝的許多新型技術,比如壓制觀瞄、激光輔助通訊以及敵我識別等,在設計之初,往往都還只是一個概念或者設想。
“說實話,當時我們覺得是花架子,將信將疑?!笨倕⒀b甲兵局原總工程師姚神寶說,但最后從資料上看到的技術指標,一個個都變成了現實。據統計,三代坦克采用新設計部件達到近90%,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在三代坦克的研制過程中,祝榆生始終嚴格控制坦克重量。坦克戰斗全重遠小于M1和豹Ⅱ,只有50 噸。它的噸功率與豹Ⅱ相當。它的最大公路速度可達70 千米/ 小時,0 至32 千米/ 小時加速時間為12秒,機動性不比其他三代主戰坦克差。
1996 年底,4 輛三代坦克定型試驗車交付。第二年年底,這批坦克正在東北的冰天雪地里進行寒區試驗的時候,兵器工業部接到通知,三代坦克將參加1999 年國慶閱兵,壯國威,壯軍威。
1999 年10 月1 日,閱兵式上,三代坦克壓軸出場,盡顯“陸戰之王”的威武。這是中國第三代坦克的第一次公開亮相,引發了海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外軍事專家無不驚嘆,中國的主戰坦克從此進入了世界坦克第一方陣。
按照中國坦克的命名慣例,中國第三代坦克定名“99 式坦克”。99 式坦克研制成功后,作為最有資格站在聚光燈下的總設計師,祝榆生卻選擇功成身退。
祝榆生有很多榮譽稱號和頭銜,自我介紹時卻只說:“我是一個老兵。”在擔任總設計師的20 年里,除了退休金,祝榆生沒有拿過任何報酬。2014 年10 月23 日,祝榆生走到人生最后時刻。彌留之際,他交代女兒交了最后一次3 萬元的特殊黨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