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培爾通過焚書運動、控制報紙等手段,幫助希特勒完成了德國只能聽到一種聲音的任務。同時,他還利用電影人為納粹拍攝電影,不斷強化希特勒的非凡形象,鼓吹納粹的神威。希特勒不僅一躍成為全國政治領(lǐng)袖,還登上了權(quán)力的頂峰。
阿道夫·希特勒既沒有雄厚的資金和政治資本,也沒有什么政治經(jīng)驗。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很快成為德國元首,并且發(fā)動了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那么,希特勒是如何成為一個影響世界的政治人物呢?這要從“納粹喉舌”戈培爾說起。

戈培爾
1922 年,戈培爾懷揣著文學夢想前往德國慕尼黑,但那時整個德國已經(jīng)沒有什么藝術(shù)氣息了,反而處處充滿了政治的硝煙。
有一天,戈培爾偶然聽到了希特勒充滿蠱惑性的演講,立刻為之折服,毅然加入了只成立3 年的納粹黨。那時,納粹黨還看不出有多大前途,但戈培爾一直耐心等待時機。
1929 年爆發(fā)了世界范圍的經(jīng)濟危機,德國成為危機的重災區(qū),經(jīng)濟凋敝,失業(yè)率高企。廣大德國人民困苦不堪,強烈要求改變現(xiàn)狀。
此時,戈培爾的宣傳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他不僅與希特勒一道周游德國、頻頻發(fā)表演說,還調(diào)集了手下全部人馬,利用募集來的競選經(jīng)費,發(fā)動了前所未有的宣傳攻勢:在競選期間,納粹黨在德國各地張貼了100 萬張彩色宣傳畫,散發(fā)了800 萬本小冊子和1200萬份黨報特刊。有時候一天之內(nèi),就有3000 個動員大會在德國各地召開,戈培爾還首次把電影和唱片等大眾娛樂項目用于競選活動。
戈培爾認為,宣傳的唯一目的就是征服民眾,宣傳的基本原則就是不斷重復有效論點。
納粹黨的宣傳蒙騙了很大一部分城鄉(xiāng)小資產(chǎn)階級和失業(yè)工人,使得其支持率迅速上升。同時,納粹黨在戈培爾的指示下,在全國各地進行了周密的組織工作。不僅是吸收黨員,也是為希特勒上臺爭取選票。
戈培爾的宣傳策略既狂熱又極富針對性,最終讓希特勒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一躍成為全國政治領(lǐng)袖,并在1933年正式上臺,登上權(quán)力的頂峰。隨后,戈培爾也被任命為德國宣傳部長,讓他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希特勒上臺后,就開始了納粹黨一黨專政的法西斯獨裁統(tǒng)治。為了鞏固既得政權(quán)并使之合法化,為了讓人民的意識和納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且為納粹服務,戈培爾把工作重心轉(zhuǎn)換到對德國人民實行精神控制上來。在戈培爾的領(lǐng)導下,宣傳部開展了讓德國只能聽到一種聲音的宣傳工作。
戈培爾鼓動激情洋溢的青年焚書以驅(qū)除德國境內(nèi)的異己思想。1933 年5 月10 日晚上,成千上萬的學生在柏林大學對面的廣場上焚燒了無數(shù)記載著人類文明成果的書籍。當時,戈培爾在火光的照射下發(fā)表演講,稱這次的焚書行動是“一個舊時代結(jié)束了”,同時“照亮了新時代”。以此為開端,其他城市也相繼加入了焚書運動中,之后德國境內(nèi)再也找不到納粹之外的任何書籍了。散發(fā)著希特勒個人魅力的《我的奮斗》牢牢地占據(jù)著最暢銷書的頭把交椅,而且還成了德國中小學生的教材。
戈培爾深諳德國民眾的心理,在一戰(zhàn)之后《凡爾賽和約》和經(jīng)濟危機的壓迫下,生活窘困的德國人更需要一個“民族英雄”式的獨裁者帶領(lǐng)他們走出困境,并且用強硬的外交手腕和軍事手段提高德國的國際地位一雪前恥。所以,他不斷強化希特勒的非凡形象,同時鼓吹納粹的神威。
為了能讓民眾們無論在哪里、無論什么時間、無論正在干什么都能第一時間聽到元首的最新指示,戈培爾在當時德國收音機普及率很低的情況下,下達了集體收聽廣播的命令,并且把廣播時間安排在上班時間播出,在公共場所里也配備了收音機和大喇叭。這樣一來,人們就能及時聽到元首長達兩三個小時的演講。同時,戈培爾通過購買、控制股份、審查、停刊等手段完成了對報刊業(yè)的控制。至此,戈培爾幫助希特勒完成了德國只能聽到一種聲音的任務。
德國境內(nèi)的一切輿論工具都掌握在納粹手中,各項文藝娛樂事業(yè)也逃不脫被納粹操縱的命運。
1934 年,在戈培爾的策劃下,希特勒的崇拜者、著名德國女電影人萊妮·里芬斯塔爾接受了希特勒的邀請,開始為納粹拍攝電影。《意志的勝利》這部反映納粹黨代表大會的紀錄片,是一部對希特勒極端個人崇拜的影片。畫面中頻頻出現(xiàn)軍人肅穆的表情和舉手禮場面,大開大合的電影手法形象地闡釋了納粹的“權(quán)力意志”與“超人意識”,解說詞也充斥著“戰(zhàn)斗”“征服”等好戰(zhàn)詞匯。此外,以1936 年8 月在德國舉行的第十一屆奧運會為題材的電影《奧林匹亞》里,到處充斥著希特勒的形象和納粹的符號,“超人意識”也得到了空前的渲染和宣揚。里芬斯塔爾用電影仰視的拍攝手法,把實際身高只有1.73 米的希特勒“放大”成了偉岸的二戰(zhàn)名人,讓他進一步接近了其一直向往的英雄境界。通過這部電影,所有人都篤信希特勒是一個英雄,他們愿意聽從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差遣。
然而,多行不義必自斃,戈培爾鼓吹出來的“英雄”希特勒終究沒有逃脫滅亡的命運。1945 年4 月30 日,希特勒在德國總理府地下室開槍自殺。同年5 月1 日,戈培爾也追隨希特勒,與全家一起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