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50 年代,周恩來曾兩次出國,到訪10 多個國家?;貒?,他風趣地說:“走了十萬八千里,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我也是孫悟空了……”周恩來與《西游記》也有著不少的緣份。
20 世紀50 年代,周恩來曾兩次出國,到訪10 多個國家。回國后的一天,他的侄女周秉德去西花廳看望他,周恩來風趣地說:“走了十萬八千里,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我也是孫悟空了……”
《西游記》(四大名著,全4冊,本刊有售,原價980 元,現(xiàn)價180 元)是明代文學家吳承恩寫的一部長篇小說,可以說在中國是家喻戶曉。周恩來與《西游記》也有著不少的緣份。

周恩來觀看紹劇后與演員小六齡童留影
周恩來在《周恩來自述》的開篇中就說:“我小時候在私塾念書,8 歲到10 歲已開始讀小說。我讀的第一部小說是《西游記》,后來又讀了《鏡花緣》(本刊有售,特惠價194 元)《水滸傳》和《紅樓夢》。”
周恩來出生于書香世家。由于周恩來是過繼給叔父周貽淦為子,而周貽淦較早去世,所以嗣母陳氏便視他為掌上明珠。周恩來說,5 歲時嗣母就常給他講故事。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被她講得繪聲繪色。周恩來后來曾回憶:“母親(指陳氏)總給我講故事,使我終日繞膝不去?!?/p>
到了8 歲,僅僅聽故事已不能滿足周恩來對知識的渴求。他知道外公的書房里有許多書,就纏著外婆要到外公的書房里去看看。
在書房,周恩來一排排、一本本地尋找。突然,他眼前一亮,發(fā)現(xiàn)一部《繡像全本西游記》,打開一看,每冊書前邊都有圖畫。母親講過的故事,原來全寫在里面,他高興極了。1946年9月,周恩來和美國記者李勃曼談及個人與革命的歷史時就談到了他小時候讀《西游記》的故事。
周恩來故居位于淮安古城中心距鎮(zhèn)淮樓不足一里的駙馬巷。離故居大門不到50 米,有一條過去供應古城人用水及排泄城市雨澇的小河,它就是文渠。文渠同淮安的其他名勝古跡一樣,是淮安古老文明的象征。
從周恩來家門口經過的這段文渠是文渠的北支。它經過小人堂巷的紅板橋、府市口的大圣橋,又經過聯(lián)城的放生橋,再經過新城蓮花街上的通惠橋,就到了《西游記》作者吳承恩家居住的河下鎮(zhèn)上的竹巷街。吳承恩生活的年代,河下綱鹽集頓,鹽商紛紛投足。雖是區(qū)區(qū)彈丸之地,但巷陌之間,錦繡幕天,笙歌聒耳,河下更是有名的進士鎮(zhèn)。
周恩來在任國務院總理期間,仍多次同人說起文渠、河下。
1958 年7 月,周恩來同淮安縣副縣長王汝祥談到了自己童年的往事:“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常常在文渠劃船打水仗,大人怕出事,便把小船鎖起來,我們就悄悄把鎖敲掉,劃船遠游,嚇得家長們敲起大鑼,滿街巷吆喝尋找。一天中午,我和幾個小伙伴偷偷把船從文渠劃到河下去,我的嬸娘守在碼頭左盼右望,直到太陽落山,才見我們船影。她急忙跑步相迎,身子晃動一下,差點跌倒。我很怕,心想,這回免不了要挨懲罰。可嬸娘半句責備也沒有,相反,她一把緊緊地摟住我,眼淚嘩嘩往下掉。這比挨了一頓打還使我難受,我忍不住也哭了……”
1960 年,周恩來接見淮安縣委領導劉秉衡,在回憶童年生活的情景時問:“文渠還有水嗎?小時候,我常坐小船,過北水關,到河下去玩。河下那時候可熱鬧呢!”可見文渠給周恩來留下的印象是多么的深刻。
吳承恩不僅是小說大家,還是治水高手。周恩來祖上懂治水的人也很多,他自己也十分重視治水。周恩來曾說:“解放后20 年,我關心兩件事:一個是水利,一個是上天。這是關系人民生命的大事。我雖是外行,也要抓。”
1957 年12 月中旬的一天,浙江紹劇團接到上級通知,要劇團赴上海進行招待演出。大家感到這次演出十有八九是招待中央領導的。高興之余,“南猴王”六齡童不免有些擔心,二兒子小六齡童才8 歲,似懂非懂,要緊關頭不知聽不聽使喚。盡管小六齡童已跟父親演了5個年頭,在《大鬧天宮》中扮演羅猴也挺機靈,然而畢竟年幼無知,倘若出了洋相,豈不誤事?誰知當六齡童把這種擔憂告訴兒子時,小家伙竟然眨著小眼睛要父親放心,表示一定做一只“乖小猴”。
演出開始了,頭場是陳鶴皋扮演的李天王率先登臺,其后是七齡童扮演的楊戩、陸長勝扮演的太上老君、校昌順扮演的太白星君、小七齡童扮演的哪吒、小六齡童扮演的羅猴……
戲演得十分順暢,戲幕重新拉開,臺上臺下掌聲一片。此時,早有兩人抬著一只大花籃送到演員面前,隨后是周恩來陪同外賓走上舞臺。他伸過手來,一下子將六齡童的手握住,六齡童趕忙用左手將周恩來的手撫住,周恩來又用左手覆上六齡童的手背。一種難以抑制的激動使六齡童的眼睛變得模糊了。
周恩來說:“我是紹興人,看紹劇可還是第一次。你們演得很好,外賓看了很滿意。”接著,他還問六齡童的名字、歲數(shù),六齡童一一作答。周恩來夸獎六齡童的武功不錯。六齡童說:“這是總理對我的鼓勵?!?/p>
接著,周恩來又問到紹劇的曲調,六齡童告訴他主要是“二凡”和“三五七”兩種。周恩來點了點頭,回身把六齡童的兒子小六齡童抱住,然后將他擎起,懸空舉著。看周恩來十分高興的樣子,一定是感到這小孩在戲中扮演天真無邪的羅猴時太逗人喜愛了。
周恩來用手拍著孩子問:“你幾歲了?”小六齡童答道:“8歲了!”周恩來十分滿意地對六齡童說:“文藝事業(yè)需要接班人,你要把后一代帶出來,多培養(yǎng)幾個小六齡童呀!”說著,他放下孩子,與所有演員握手。隨后,周恩來又招呼六齡童和小六齡童過去,他右手抱起孩子,左手緊搭六齡童的腰部,讓記者拍照留影。
臨走時,周恩來對演員們說:“這次來觀看你們的演出,是陳毅副總理推薦的。歡迎你們到北京來,向毛主席作匯報演出?!?/p>
后來,毛澤東觀看了這出戲,詩興大發(fā),寫下了著名詩篇《七律·和郭沫若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