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鄧小平難過的是,自己在晚年時卻親眼送幾位故友離開,尤其是“三陳”中的陳賡、陳再道。令他最痛惜的是陳賡,最心疼的是陳再道?!叭悺保硪晃皇顷愬a聯)都做出過哪些成就?他們與鄧小平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深厚情誼?
鄧小平在生前始終念念不忘的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因為這支隊伍中不僅有“三楊”(楊得志、楊成武、楊勇),還有“三陳”(陳賡、陳再道、陳錫聯),他們都是這支“鐵血之師”中的靈魂人物。
可是,令鄧小平難過的是,自己在晚年時卻親眼送幾位故友離開,尤其是“三陳”中的陳賡、陳再道。令他最痛惜的是陳賡,最心疼的是陳再道。
“三陳”都做出過哪些成就?他們與鄧小平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深厚情誼?

從左到右依次為:陳賡、陳再道、陳錫聯
1961 年3 月16 日,開國大將陳賡在上海因病去世。他的遺孀傅涯在悲痛之下,整理其生前的日記準備出版。鄧小平得知此事后立即說:“出版之時,我可為這本書題詞?!?/p>
要知道,陳賡與傅涯當初能結為夫妻,是因為鄧小平。1940年,正值花季年歲的傅涯從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抗大總政的文工團工作。而彼時的陳賡沉浸在亡妻王根英的傷痛中,感情缺失。
在旁人的牽線下,陳賡與傅涯相識相愛。但是,由于傅涯的哥哥是國民黨的高官,他們二人只能止步于戀愛,無法結婚。
1941 年某天,抗大文工團演出了《孔雀東南飛》,傅涯在其中扮演焦仲卿之妹——蘭芝的小姑。她在劇中痛恨拆散一對恩愛夫妻的母親,情到深處時,她不由得痛哭流涕。在臺下當觀眾的陳賡也難受地抽泣起來。
一旁的鄧小平見狀疑惑地詢問,得知內情后,說:“你放心,我來給你們保媒?!弊罱K,二人喜結連理。
之后,陳賡與鄧小平的感情越來越深厚。最讓鄧小平欣賞的是陳賡勇猛作戰的軍事能力。
抗日戰爭期間,陳賡帶領八路軍129 師386 旅在抗擊日軍中戰功赫赫,是日軍談之色變的虎狼之師。之后,他在與國民黨軍的作戰中,更是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潛力。
1945 年8 月,國民黨軍向共產黨晉冀魯豫解放區控制的長治地區(古稱上黨郡)進攻。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晉冀魯豫軍區集中太行、太岳、冀南3個主力縱隊及地方部隊3.1 萬余人,并動員5 萬民兵發起上黨戰役。其間,陳賡帶領部隊活捉了國軍第19 軍軍長史澤波,消滅國軍近一萬五千人,大大增加了我軍的士氣。之后,他更是直接擊敗素有“天下第一旅”的胡宗南等部。
可以說,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陳賡的成就在十大將中僅次于粟裕。這也是鄧小平極為看重且欣賞的地方。
新中國成立后,鄧小平主動將陳賡投入到劉鄧大軍解放大西南的神圣事業中。其間,陳賡擔任西南軍區副司令與云南省的主席,消滅滇軍,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陳賡與鄧小平既互為良師,也是最佳的合作搭檔。因此,鄧小平一直對他寄予厚望。但是,陳賡征戰多年,身體上落下不少傷病,最后因為心肌梗塞而去世,享年58 歲。鄧小平在晚年時也總是感到十分痛惜:“如果陳賡還在,說不定國家建設又會上一層樓?!?/p>
1909 年,陳再道在湖北麻城出生,幼時家庭貧窮,父母兄妹相繼去世后,他只能外出打工謀生。隨后趕上革命浪潮,他義無反顧地加入到革命隊伍中。1928 年,陳再道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并加入到紅軍隊伍中,屢建奇功。
新中國成立后,陳再道被授予上將軍銜,曾任武漢軍區司令員,身挑重任。當時,國家發展是重中之重,鐵路建設更是迫在眉睫。毛澤東決定讓鐵道兵代替普通工人,前去建鐵路。王震將軍先行以后,陳再道也帶著任務出發,來到“新戰場”。
1977 年,從東北的黑土地到福建的丘陵,鐵路的建造已經初見成效。已經是鐵道兵司令員的陳再道前去一個海拔4000 米的高原上進行視察。在那里,他見到年輕、有韌性的鐵道兵們,被這支善于攻克難關的隊伍所吸引,心中充滿了對中國鐵路未來的期望。
然而,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然成為全新的目標。1982 年,鄧小平考慮裁減百萬大軍,縮減軍費支出,其中就有鐵道兵部隊。這在當時引起非常大的轟動,不少鐵道兵元老聯名上書。作為開國上將的陳再道拒絕的態度更是堅決異常,希望鄧小平能重新考慮此決議。
然而,國家需要長遠發展,陳再道等人都是軍人,必須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陳再道在最后一次鐵道會議上說:“國家裁減部隊是為了長遠考慮,并非是剝奪我們穿軍裝的權利?!痹陉愒俚赖姆e極號召下,擁有無數光輝歷史與成就的鐵道兵最終從解放軍序列中消失。
不過,鄧小平也懂得陳再道的為難與委屈。一天,鄧小平又翻閱陳再道等人的求情信后,嘆了口氣說:“打起仗來,鐵道兵也是兵,只是讓陳再道犧牲得太多?!?/p>
1993 年,陳再道在北京逝世,享年84 歲。鄧小平得知后默哀許久,還專門前去安排追悼會的相關事宜。
1937 年,22 歲的陳錫聯已經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多時,素有“小鋼炮”之稱,李先念更是評價道:“打仗第一?!币虼?,他被委任為八路軍129 師385 旅769 團團長。
1937 年10 月,陳錫聯率領部隊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殲滅24 架敵機。敵人失去空中優勢后,在主要戰場上逐漸落于下風。鄧小平見到他的第一句話是:“陳錫聯能打仗,是個大才。”這是兩人之間的第一次見面,在此后的戰爭中二人相互協作,很有默契。
其間,雖然他們也有過爭吵,但是總能在緊要關頭達成一致,這才有了后來戰爭的連勝。
新中國成立后,陳錫聯屢擔重任。鄧小平多次評價陳錫聯,“心胸開闊,肚量大。不僅能打仗,還特別能團結人”。陳錫聯也多次探望病重中的鄧小平,二人的情誼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