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玉
由紅參和麥冬等組成的參麥注射液,有益氣固脫、養陰生精及生脈之功,是臨床常用的中藥注射液之一。為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本文對國內期刊中參麥注射液導致不良反應的病例報告進行整理分析,旨在提高臨床使用的合理性。
1.1資料來源 以檢索詞“參麥注射液”和“致”或“引起”或“過敏反應”或“不良反應”等搭配組合,檢索2015 年1 月~2021 年6 月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及維普數據庫中參麥注射液導致的不良反應具體病例報告,排除重復報道、綜述及回顧性分析文獻后,26 篇文獻符合標準,共計37 例患者。
1.2方法 利用Excel 軟件,統計并分析參麥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病例報告中患者的用藥信息,包括性別、年齡、藥物過敏史及用藥原因、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發生時間、不良反應累及系統及臨床表現、不良反應轉歸等。
2.1性別與年齡 37 例不良反應患者,其中男18 例,女19 例,女性患者例數略多;年齡為23~89 歲,46 歲以上中老年患者26 例(70.27%)是發生不良反應的高危人群。見表1。

表1 參麥注射液致不良反應患者不同年齡、性別分布(n)
2.2藥物過敏史及用藥原因 37 例不良反應患者中,既往有藥物過敏史4 例,其中明確過敏史3 例(雙黃連過敏1 例,參麥注射液1 例,刺五加過敏1 例),29 例無藥物過敏史,4 例藥物過敏史不詳。參麥注射液用于治療氣陰兩虛之休克、冠心病、慢性肺心病、粒細胞減少癥等。37 例患者中,符合適應證25 例,超說明書適應證12 例。
2.3用法用量、溶媒及配伍禁忌 參麥注射液說明書指出:20~100 ml/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稀釋后緩慢靜脈滴注,也可直接靜脈滴注。37 例不良反應患者中,給藥方式適宜的28 例,其中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的6 例,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的2 例,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 的1 例,不經稀釋,直接滴注的19 例;給藥方式不適宜的9 例,其中溶媒不適合的7 例(0.9%氯化鈉250 ml 5 例,木糖醇注射液2 例),包括溶媒量過小1 例(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超用法用藥1 例(靜脈泵入)。超劑量用藥1 例(150 ml);滴速過快3 例;存在配伍禁忌1 例(人參與藜蘆)。
2.4不良反應發生時間 37 例不良反應患者中,首次給藥后發生不良反應32 例,數次給藥后發生不良反應5 例。發生不良反應最快為用藥1 min 后,最慢為連續用藥3 d 后。用藥后≤10 min 發生不良反應的19 例(51.35%)。見表2。

表2 不良反應發生時間(n)
2.5不良反應累及的系統或器官及其臨床表現37 例不良反應患者中,以過敏反應、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最為常見,其他不良反應主要涉及全身損害、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見表3。

表3 不良反應累及的系統或器官及其臨床表現
2.6不良反應轉歸 37 例不良反應患者中,3 例經減慢滴速后不適癥狀消失,31 例經停藥對癥治療后好轉或消失,1 例經停藥后自行緩解,2 例經停藥對癥治療后死亡。
2.7不良反應關聯性判定 據藥品不良反應關聯性判定標準,37 例不良反應患者中,判定為肯定2 例,很可能 34 例,可能1 例。
本文結果顯示,女性患者使用參麥注射液發生不良反應的數量比略高于男性;年齡>45 歲的中老年患者發生不良反應較多,與鄒鳳丹等[1]分析相一致:女性、中老年人是發生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或事件的高危群體,在臨床用藥過程中應加強觀察。分析原因為:①參麥注射液作為扶正制劑,在此年齡段應用較多,女性更易體質弱,氣血虛;②中老年患者因自身機體功能下降,代謝與排泄減慢,且合并較多基礎疾病,用藥后容易蓄積而出現不良反應。
超說明書用藥是導致參麥注射液出現不良反應原因之一。劉寶堂等[2]就指出適應證外用藥是參麥注射液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中藥注射劑是在中醫藥理論基礎上結合現代化科技手段提取中藥材中的有效藥物成分,再采取合理的方式加工成為制劑[3]。故參麥注射液應用時需要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進行辨證論治,嚴格按說明書規定的適應證用藥,不能僅憑西醫診斷選用,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很多不良反應的發生就是由于未辨證論治或忽略辨論治而導致的。其次,參麥注射液中含有人參,應遵循中藥十八反、十九畏:諸參叛藜蘆,人參惡五靈脂的規定,避免與含有藜蘆、五靈脂成分的藥物配伍應用。中藥注射劑的注射速度與不良反應的發生呈現一定相關性。其注射速度過快可導致藥物的血藥濃度升高過快,超過安全范圍后就會產生不良反應[4]。張萍萍[5]就證實減慢參麥注射液的滴注速度后不良反應消失。本研究發現參麥注射液不良反應多發生于首次用藥且10 min 內,故無過敏史的患者首次使用時應控制滴速,前30 min 最好為15~20 滴/min,30 min 后調整至40 滴/min。若患者無特殊反應,可恢復至正常滴速60 滴/min 左右,并且一定要告知患者不可自行調整滴速[6]。老年人、心肺功能稍差的患者輸液時滴速應控制為20~40 滴/min[7]。不良反應的發生也與單次用藥劑量有關。單次用藥劑量過大會使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數目增加,進入人體的內毒素超過閾值,從而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應嚴格按照其說明書規定的用藥劑量范圍用藥。老年人、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更要合理選擇用藥劑量,以防濃度過大出現不良反應。參麥注射液不良反應的發生與溶媒的選擇有關。參麥注射液多采用靜脈滴注給藥方式,選擇合適的溶媒稀釋藥物顯得尤為重要。中藥注射液與溶媒配伍后容易發生變化,若溶媒選擇不當,配伍后會發生理化反應,產生不溶性微粒,由此可引發不良反應[8]。參麥注射液的pH 值為4.0~6.5,偏酸性,與氯化鈉注射液配伍后會因鹽析作用而產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輸液反應的發生率。糖尿病患者可采用果糖、轉化糖和轉化糖電解質這3 種代糖溶媒代替葡萄糖注射液[9]。
《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中明確規定“中藥注射劑應單獨使用,禁忌與其他藥物混合配伍使用,謹慎聯合用藥”。如需聯合用藥,應在兩種藥液輸注間隙用氯化鈉溶液或葡萄糖溶液沖洗輸液管后再繼續輸液。本文中就有1 例患者應用黃芪與參麥注射液聯合時發生不良反應。配置時間與參麥注射液不良反應發生有關。李阿玲等[10]就指出中參麥注射液與溶媒配伍后靜置 4 h 后>25 μm 的不溶性微粒數明顯增加。不溶性微粒數越多注射液越不穩定,就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故參麥注射液應現配現用,藥液出現渾濁、沉淀、變色、結晶等藥物性狀改變,避免應用。注射液質量與參麥注射液不良反應發生有關。參麥注射液成分復雜,因每一種中草藥都含有大量的活性或不起作用的成分,其質量穩定性十分重要,其他因素也可能造成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如制法不當、雜質及過敏原未知、藥材質量變異等[11]。李響明等[12]也指出生產工藝、藥材質量、輔料與參麥注射液產品質量密切相關,生產工藝中的輔料聚山梨酯80 有利于改善參麥注射液的澄明度和穩定性,但也存在可能引發溶血、類過敏和過敏反應的風險。故醫院使用參麥注射液應注重品牌,選擇藥品質量有保證藥企生產的;在產品說明書中看到含有聚山梨酯80 時,醫務人員應提高監護,一旦出現過敏反應或其他不良反應須立即停藥并及時救治。行政和藥師干預可降低參麥注射液不良反應發生風險。羅宏麗等[13]就指出,9 家醫院10 種中藥注射劑使用干預后,人均中藥注射劑費用及與功能主治不符、用藥劑量偏大、溶劑選擇不當、溶劑用量不足、未單獨注射的不合理使用率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故應積極進行行政和藥師干預,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總之,參麥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臨床應用應嚴格按照《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的規定,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臨床藥師全程參與,按藥品說明書應用,明確掌握藥物的適應證、配制方法、給藥劑量及給藥速度等,現配現用,在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用藥反應,確保參麥注射液更好地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