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10 月21-28 日,沿海地區現貨動力煤價格出現回落。其中,5500kcal/kg 和5000kcal/kg 現貨動力煤的報盤價格分別從上周初期的1630~1660 元/t 和1430~1460 元/t,回落至周末的1600~1630 元/t 和1400~1430 元/t。但是,綜合分析當前沿海地區動力煤市場形勢,該地區現貨動力煤價格似乎不具備深度回調的動力,預計此次現貨煤價回落的時間較短、回落的幅度有限。
分析認為,近日北方港口現貨煤價回調的主要原因是動力煤市場情緒和采購需求受到了部分短期因素的沖擊,這些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9月份原煤產量的快速增加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原煤產量達到38672萬t,比2021年同期增加4230萬t左右;9 月份,無論是原煤生產總量,還是日均原煤產量(1289 萬t)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對國內動力煤資源和供應的保障能力顯著提高,給國內動力煤市場心態和價格走勢帶來壓力,也給2022年后期原煤生產形勢帶來較好預期。
第二,9 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再度沖高。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9 月份,我國煤炭進口總量為3304.8萬t,同比增加16.5萬t、增長0.5%;環比增加359.2萬t、增長12.2%,繼8月份之后,再度創下2022年以來最高水平。其中,9 月份進口廣義動力煤2620.3 萬t(見附圖1),雖然同比減少233.4 萬t、下降8.2%,但是衰減程度明顯趨弱,而且環比增加315.3 萬t、增長13.7%,創下2022 年以來最高水平,對有效保障9 月份動力煤供給,乃至后期動力煤進口形勢帶來較好預期。

第三,下游消費和貿易企業的動力煤采購熱情降溫。10月下旬以來,我國沿海煤炭運價綜合指數出現急挫(見附圖2),10月21-28日的8天時間,該指數下跌了167.74點(16.13%),對北方港口現貨動力煤供求形勢和價格走勢帶來消極影響。

具體來看,促使下游消費和貿易企業的動力煤采購熱情降溫的原因應該來自以下2個方面:
一方面,不斷上漲的現貨動力煤價格、沿海地區發電企業較高的電煤庫存水平(截至10月26日,“CCTD沿海8省動力煤終端用戶”所覆蓋發電企業的電煤庫存量為3156.5 萬t,同比增加1024.3 萬t,庫存可用天數達18.4天,電煤庫存的絕對量和相對量均處于歷史同期的較高水平),以及因為環保原因限制水泥企業生產等背景下,促使下游消費企業針對北方港口的動力煤采購出現“主動性降溫”。
另一方面,因為大秦線延長檢修時間和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北方港口的動力煤調入量受到沖擊,近期部分煤炭貿易企業取消了10 月下旬和11月上旬的現貨動力煤供貨合同,部分煤炭生產企業也發出因為不可抗力將減少11月份在北方港口的電煤中長期合同供應量的通知(或函件),促使下游消費企業針對北方港口的動力煤采購出現“被動性降溫”。
第四,部分現有港口庫存現貨動力煤獲利了結。進入10月份以來,北方港口各種熱值的現貨動力煤價格普遍累計上漲逾100 元/t,使得國內主要港口部分現有現貨動力煤庫存獲利豐厚,在市場看漲情緒降溫、采購需求消極、現貨煤價滯漲的情況下,近期部分貿易商出現獲利了結心態。
但是,從動力煤供應形勢看,未來一段時期沿海地區動力煤供求關系保持平衡、甚至緊平衡的概率仍然較大,現貨煤價似乎不具備大幅回落的動力。短期來看,支撐沿海地區現貨動力煤價格的核心因素,應該是來自于北方港口動力煤供應能力下降,10月15日的近半個月來,在大秦線出現新冠肺炎疫情采取防控措施及其秋季檢修的共同影響下,北方港口動力煤庫存量持續減少,10月28日北方四港(秦皇島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和黃驊港)的動力煤庫存量為1750.3萬t,比10月14日減少470.4萬t,降至近幾年來同期低位水平,并直接導致北方四港的“貨船比”指標再度陷入買方市場格局(見附圖3)。

需要關注的是,盡管大秦線的秋季檢修工作在推遲1周之后已經于10月29日結束,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對大秦線煤炭運輸和北方港口動力煤調入的影響還在發展之中,預期至少未來1周時間內,北方港口的動力煤庫存量將持續減少,促使沿海地區動力煤市場的供求關系保持緊平衡局面,現貨煤價也將由此得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