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大主題報道是檢驗媒體融合成果的實踐地。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是由銀川日報社和銀川市廣播電視臺整合成立的。中心成立后,全力推進媒體融合,著力打造5N現代傳播體系。本文以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城市融媒體報道《黃河岸邊是我家》為例,分析了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在全媒體時代下,如何提升重大主題報道。
關鍵詞:重大主題報道;精心策劃;融合傳播;講好故事;聯動發力
2021年,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報送的參評作品《黃河岸邊是我家》獲得寧夏新聞獎融合創新一等獎。這是由其旗下FM90.5/AM801銀川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策劃發起,并聯動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城市:西寧、成都、蘭州、銀川、呼和浩特、西安、太原、鄭州、濟南新聞廣播共同參與的脫貧攻堅融媒體報道。這次融媒體大接力,在沿黃九省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寧夏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和守護黃河流域綠水青山的宣傳高潮,為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本次活動就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為指導,圍繞脫貧攻堅戰略,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緊迫感,聯合黃河沿線九省的市級新聞廣播,奏響脫貧攻堅新時代強音。
一、通過主題主線,精心組織策劃好重大選題的報道
2020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斗,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黃河,從世界屋脊出發,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等9個省區。由于自然條件等原因,長期以來,黃河流域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貧困人口多、貧困覆蓋面廣是黃河中上游地區和下游灘區普遍存在的問題。2020年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考察。他察看黃河生態治理保護狀況,聽取黃河寧夏段生態保護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設情況匯報指出:要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治理工程,統籌推進兩岸堤防、河道控導、灘區治理,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這是一年間習近平總書記第六次考察黃河流域省區,足見母親河在總書記心中的地位。
如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宣傳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講好黃河流域省區脫貧攻堅故事、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新聞媒體要當好主力軍,也要當好先行者。經過幾天緊張溝通和精心策劃,6月12日上午,作為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主頻率—FM90.5/AM801銀川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聞令而動,迅速啟動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城市“黃河岸邊是我家”融媒體直播啟動儀式。當天90分鐘的啟動儀式,主會場通過FM90.5/AM801銀川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銀川發布同步進行音、視頻直播,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新聞廣播的記者、主持人從黃河發源地開始,按照黃河流經省會、首府城市接力打卡連線。介紹本地區黃河流域的基本情況、2020年當地脫貧攻堅重點任務及進展、今后通過哪些舉措來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銀川主會場直播間,銀川市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姜繼琴介紹了銀川市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和亮點經驗;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學武博士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和聽眾進行探討。

騰訊新聞、新浪寧夏、《中國日報》等客戶端也同步直播了啟動儀式,全國60多萬網友觀看并積極轉發點贊,在留言區他們紛紛表達對黃河、對家鄉的真摯熱愛。
二、通過融合傳播,提升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力
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報道及其傳播方式已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只有通過各種傳播形態的聯動、互動及融合,才能實現重大主題報道快速、廣泛、立體傳播,達到傳播效果最大化、最優化。
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成立后,全力推進媒體融合,著力打造5N現代傳播體系,不斷健全完善“中央廚房”的各項功能。對于重大主題報道,往往通過“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屏分發、融合傳播”來實現。“黃河岸邊是我家”從6月中旬啟動儀式后,為了全方位、多角度展現沿黃九省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主辦方多次溝通協調沿黃九省各臺統一稿件選題,分別以《我奮斗 我脫貧》—挖掘脫貧攻堅路上的致富能人,講述鄉村新變化、新氣象;《村里的大學生》—展現當代中國青年的新風貌和在脫貧攻堅戰一線的感人故事;《脫貧攻堅倒計時》—總結本地區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等內容進行采訪;以廣播錄音報道、短視頻拍攝、報紙專刊特寫等方式進行呈現。
經過一個月的采訪,從7月中旬開始,沿黃九省各臺陸續發回采制的主題報道。“黃河岸邊是我家”主題報道借助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全媒體矩陣,報道衍生出的“銀川日報專刊+廣播音頻產品+這里是銀川抖音+銀川新聞網線上互動”的融媒體產品,視頻海報、微信圖文、城市推廣曲……不斷激發沿黃城市居民產生共鳴和認同感。截至9月9日,《銀川日報》共刊發黃河九省脫貧攻堅專刊9期;銀川市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制作特別節目9期;銀川電視臺的官方抖音號推送視頻號9次。這次重大主題報道,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充分發揮各平臺的優勢,通過精心組織策劃,把廣播聲音的功能、新媒體視頻的特色、紙質的深度挖掘,在“中央廚房”的協調指揮下,進行了充分有效的發揮。
同時,“黃河岸邊是我家”系列主題報道先后被“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中國日報》、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新浪微博、搜狐新聞等全國主流平臺采用;沿黃九省各臺的官方微信、抖音平臺也給予多視角的呈現,彰顯出全國主流廣播媒體影響力、輻射力和傳播力;新浪微博搭建話題“黃河岸邊是我家”,組織全市政務新媒體矩陣微博賬號積極轉發、評論。據統計,“黃河岸邊是我家”話題閱讀量達123.5萬人次,討論量達1771篇次。
三、通過講好故事,提升重大主題報道的感染力
講好故事,就是要找好切入點。以“民生眼光,百姓視角”的理念,讓群眾“當主角、講故事、說變化”,從小切口將黨的十八大以來,沿黃九省在脫貧攻堅、生態文明等領域取得的可喜變化呈現出來。

呼和浩特臺發來的稿件是一篇人物通訊:《遍訪貧困戶,聚力促脫貧—記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窯溝鄉黨委書記白世亮》。稿件開頭就切入呼市清水河縣大井溝村脫貧戶張稱心,通過土地流轉林果基地,在政策幫扶、自身勤懇的努力下,在家門口實現了脫貧。而鄉黨委書記白世亮書記靠著“黨的政策如雨露,扶貧濟困暖人心”的工作態度,使238平方公里的鄉鎮全部實現脫貧,他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了群眾的“幸福指數”。稿件中每一個受訪者都笑得那么真實燦爛,能切實感受到他們現在的幸福與滿足。
鄭州臺的《河南鄭州狼城崗鎮:昔日“窮窩窩”變身美麗濱河鎮》稿件,以北韋灘村種植戶王全喜為切入點,從小他就住在黃河灘區的“河景房”里,最怕的就是漲潮和下雨,后來在外務工時不幸致殘,生活捉襟見肘。這些年,在一個個好政策的扶持下、在一批批駐村干部的努力下,如今的他充滿干勁,做起農活來也毫不遜色,不僅率先嘗試了特色產業項目藥用菊花種植,2020年還和家人搬出灘區,過起“村民變市民”的幸福生活。王全喜只是無數勞動兒女的一個縮影,借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東風,越來越多的人在黃河岸邊繪制一幅幅如詩如畫的幸福圖景。
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臺所發來的報道緊扣黃河沿岸貫徹新發展理念、生態環保、脫貧攻堅等重點,說黃河、看發展;談變化、展成就,聚焦第一書記、駐村干部、返鄉能人和已經脫貧老百姓的故事,把講好“黃河故事”與發展“美麗經濟”融合起來,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創作好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
四、通過聯動發力,提高重大主題報道的影響力
作為省會城市、首府臺來說,受區域限制,無論從報紙發行、電視收看,到廣播收聽,發射功率、收聽范圍,直至影響力,一般都遜色于省級臺。而有效的聯動報道,特別是重大主題報道的聯動,往往會在一定范圍內遠遠高于所在區域的傳播,達到新聞產品價值鏈的延伸和重構,實現產品價值的增值。
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在媒體融合推進過程中,除了內部各平臺整合發力外,外部與區內各城市臺通過采訪聯動、資源互換等方式,經常互通有無。而此次“黃河岸邊是我家”重大主題報道除了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全媒體聯動報道外,參與此次活動的沿黃其他8省省會、首府城市新聞廣播也通過廣播節目、“兩微一端”分別進行報道,特別是視頻、長圖、H5等新媒體作品跨地域聯動報道大幅提高了地方臺內容的觸達率和影響力,比過去點對點跨地域的合作有了更多的創新和提升。加上各類新媒體平臺的介入,搜狐寧夏、新浪寧夏、騰訊新聞、今日頭條、寧夏網蟲網等網絡媒體和各縣(市)區黨委網信,對系列報道進行同步宣傳,總閱讀人數達到200萬+。新聞媒體聯手給力,聯動形成“刷屏”之勢,營造了廣大黃河兒女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攻堅決心的良好氛圍。
作為活動的收官之作,9月16日至19日,來自沿黃河九省(區)省會(首府)臺新聞工作者共聚銀川,對“黃河岸邊是我家”脫貧攻堅融媒體報道成果進行交流,并探討今后如何講出更精彩的“黃河故事”。“非常感謝銀川市委宣傳部、網信辦和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策劃的這次聯合發聲、聯合行動的大型采訪活動。”太原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總監田霞表示,這次活動的成功策劃,再一次驗證了融合發聲的力量。她建議以此次聯動報道為契機,對于沿黃各省會(首府)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可以畫出“同心圓”、打出“組合拳”、奏出“交響樂”。

同時,來自沿黃河九省(區)省會(首府)記者組成的采風團來到寧夏銀川,實地感受寧夏黃河沿線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成果,全面報道銀川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成果亮點。采風團成員太原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主任郭海默說,無論是在黃沙古渡國家濕地公園,還是賀蘭山巖畫景區,都能感受到銀川在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方面的成果。作為媒體人,有必要把銀川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傳遞出去,讓社會各界更多地了解銀川享譽“塞上江南”。蘭州綜合廣播記者林經泉覺得這樣的活動非常好,拉近了黃河流域不同省域、不同地區之間的距離,希望今后加強這樣的采訪聯動,讓黃河流域的好故事通過不同的電臺、不同的頻率、不同的報紙傳播出去,更好地講好黃河故事。鄭州人民廣播電臺首席主持人張明磊表示,通過采訪看到了銀川脫貧攻堅扎實的腳步,他表示自己將會把這里的故事記在心里,回去講給河南的父老鄉親,讓他們也能夠從中汲取力量,奮發有為。
五、結語
當下輿論環境、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意義重大,特別是作為主流媒體,在重要節點、重大報道的關鍵時機,一定要圍繞主線、緊扣主題,精心組織策劃、提前部署安排,通過區域聯動報道、媒體融合傳播等方式,提升主流媒體的競爭力、傳播力、影響力,記錄新時代新征程歷史影像,創作無愧于時代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