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到洞中央,看見一口大缸里裝著滿滿的黃金,金光四射,大缸旁盤著一條巨大的蟒蛇……
仁壽縣龍橋場東大約三四公里的張家溝,有一座山叫觀音堂,在翠柏掩藏的山腰上有一個山洞,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狗鉆洞”。狗鉆洞從張家溝頂山腰(原龍橋鳳鳴2隊)直通觀音堂(原練武1隊)半坡山巖,洞長直線距離約1000米。我小時候曾到過這里撿柴割草,見識過這個只能容一個人側(cè)身才能進入的山洞。這個山洞雖不大,但傳說很是神奇。
據(jù)傳當(dāng)年張獻忠入川,對蜀人大開殺戒,尸橫遍野,血流成河,掠奪金銀財寶不計其數(shù)。其部下有個首領(lǐng)叫“鬼見愁”的,心存異心,私自截留下一車金銀財寶,準(zhǔn)備先運往觀音堂山的狗鉆洞里藏起來。一行人走到梧桐寺(鳳梧場)時,天色漸晚,人困馬乏,于是夜宿在梧桐寺。梧桐寺的長老見一隊兵馬駐寺,不敢得罪,便叫門徒設(shè)宴款待。
這天晚上,長老叫來小和尚,請首領(lǐng)鬼見愁單間入席。鬼見愁五大三粗,形似梁山好漢中的李逵,呼一聲地動山搖,瞪一眼讓人發(fā)抖,他生性威猛,隨身背著一口五十余斤重的青銅大刀。當(dāng)晚,鬼見愁與長老席地而坐,推杯換盞,喝得云里霧里,他附耳對長老說:“你明早出去找個地方躲藏一下,我們明天將血洗這一帶。”話畢便呼呼大睡起來。
長老本也有些醉意,聽罷此言,酒醒了一半,嚇得魂不附體。現(xiàn)在已是后半夜了,往哪里去躲藏呢?他思來想去,黑漆漆的天,又能跑到哪里去?正在無計可施之時,突然,他眼前一亮,看見寺院門前一棵碩大的梧桐樹,這株老梧桐樹大約已有兩三百年歷史了,樹干早已空心,里邊正好有個能容下一人的樹洞,平時周邊農(nóng)家的孩子常在里邊藏貓貓。長老也沒多想,鉆進樹洞躲藏了起來。
再說在旁伺候長老和鬼見愁的小和尚靜圓,聽到二人的交談,大驚失色,身如篩糠,見長老一人悄悄地離開后,覺得自己也應(yīng)該找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往哪里躲呢?小和尚一時沒有主意,他突然想起鄰居大伯講故事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生命危急的緊要關(guān)頭,越是危險的地方越安全。”這時他想,現(xiàn)在最安全的地方應(yīng)該就是鬼見愁的房間了。于是他趁鬼見愁呼呼大睡之時,悄悄地摸到了先前為鬼見愁準(zhǔn)備的房間,躲藏在了床下面。
鬼見愁一覺醒來,天已大亮。為了將一車金銀財寶藏入狗鉆洞,他今天必須血洗這一帶才不會留下后患。昨日,他將大刀磨得鋒快,看見眼前有株梧桐樹,為了試試刀鋒,他腳一蹬,雙手用力揮舞大刀,向梧桐樹干砍去,只聽見咔嚓一聲,百年老樹刀起樹斷,老和尚的頭顱隨之血淋淋地滾到地上,鬼見愁一看,長嘆了一口氣說:“叫你躲遠(yuǎn)點,你非要在這里等死,成了我今天試刀的刀下鬼。”當(dāng)日,鬼見愁一路人馬從梧桐寺開始大開殺戒。不幾日,狗鉆洞方圓數(shù)十里狼煙四起,血流成河,男女老幼,無一幸免。鬼見愁順利地將一車金銀財寶藏入狗鉆洞中。
后來,鬼見愁隨張獻忠攻打成都,被入川的明軍大將軍左良玉率部多路圍剿,張獻忠不敵明軍,兵敗如山倒,領(lǐng)殘軍將掠奪的無數(shù)金銀財寶裝入商船,連夜從成都沿岷江而下,船行至彭山江口鎮(zhèn),因霧大過載而沉入江中。鬼見愁也隨沉船變?yōu)榱唆~食,狗鉆洞里的金銀財寶從此成了世上不為人知的秘密。
負(fù)責(zé)觀音堂一帶的土地神,為防止這些金銀財寶落入不法之徒手中,便上天稟報玉帝,玉帝命齊天大圣孫悟空出面將洞口封死。悟空生性好玩,在花果山同猴子猴孫們正玩得不亦樂乎,于是就在山頭,飛起一腳將一塊石頭踢向狗鉆洞。雖然悟空是火眼金睛,但不如我們今天的衛(wèi)星定位準(zhǔn)確,這顆飛石落在狗鉆洞東距其百多米的山林中,打中一只正在覓食的獅子,獅子立馬變成了一尊兩三丈高、威武雄壯的石獅子盤踞在山腰,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獅子巖”。
土地神見狀后,又上天稟報玉帝,玉帝將悟空教訓(xùn)了一頓,氣得美猴王吹胡子瞪眼睛,兇狠狠地白了土地神一眼,又飛起一腳再踢出一塊石頭,因用力過猛,石頭飛過觀音堂山,正好擊中一只抓雞起飛的老鷹,老鷹和母雞被石頭擊落,掉在了大屋咀一塊平地上,老鷹和母雞立馬變成兩塊巨石,一塊形似老鷹的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老鷹石”,一塊形似母雞的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雞婆石”。土地神見狀,他知道悟空的暴脾氣,再也不敢上天向玉帝告狀了。這兩塊聳立的巨石,在修建黑龍灘東干渠練武農(nóng)渠時,被石工師傅打來砌成了狗兒坳隧洞。
再說當(dāng)年梧桐寺內(nèi)躲藏的小和尚靜圓,嚇得三天三夜趴在鬼見愁床下,忍饑挨餓,大氣都不敢出。第四天夜里,他悄悄溜出寺院,連夜跑到老虎山上藏了起來,因數(shù)十里無人煙,只好挖野菜摘野果度日。十年后,“湖廣填四川”,陸續(xù)來了不少農(nóng)戶,開荒種地,周圍才得現(xiàn)雞鳴煙火。靜圓和尚從老虎山下來后,翻山越嶺來到觀音堂山腳下,四處化緣招徒,修建觀音堂寺院,成為寺院住持。三十年后,在他的主持下,寺院香客不斷,香火興旺。
一日,老和尚心血來潮,一心想進狗鉆洞探個究竟。于是他手持火把、蠟燭,只身一人從寺院后面巖洞爬去。他走進巖洞,里邊蜘蛛網(wǎng)遍布,偶爾有蛇、蝎、壁虎在他腳下和身邊穿行。在山洞里轉(zhuǎn)了一整天,他來到洞中央,看見一口大缸里裝著滿滿的黃金,金光四射,大缸旁盤著一條巨大的蟒蛇,眼睛如燈籠大,張著血盆大口口,口中伸出的芯子似一把長長的利劍,嚇得靜圓長老不敢靠近。由于山洞寬大,岔洞甚多,靜圓長老在洞里轉(zhuǎn)了三天三夜找不到北,火把和蠟燭燒盡都未尋到出口。三天后,觀音堂寺院的和尚不見法師歸來,情急之下,他們找來鑼鼓,在洞門口使勁地敲打、吶喊。洞內(nèi)的靜圓法師聽到后,循著聲音的方向,才慢慢地爬出了山洞。
民國時期,先是軍閥混戰(zhàn),后是川軍出川抗戰(zhàn),再后來國民黨為了擴充隊伍,實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征集兵源。人數(shù)湊不齊,地方偽鄉(xiāng)、保長動用保安到處“抓壯丁”。有錢人的子弟不想從軍,用錢買通官府,這下便讓窮人遭了殃,無論你家是單丁還是多子,年長還是年少,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從軍。居住在狗鉆洞周邊的農(nóng)家子弟,為躲抓壯丁,不少人備好干糧,進入狗鉆洞躲藏。新中國成立后,曾有人試圖進入狗鉆洞探尋,由于地勢險峻都無功而返。
狗鉆洞內(nèi)是否道岔險峻?是否存在傳說中的金銀財寶?至今都是謎,或許只是一個神奇 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