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又一代人的長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如何走好我們這代人的長征路?需要我們接續父輩的優良傳統,汲取前行力量,接力奮斗。
父輩們為了星辰大海,獻出美好年華。我們要做的便是接過父輩事業并將其發展壯大。2012年1月23日,殲-15艦載機成功降落遼寧艦,兩天后,工程總指揮羅陽在執行任務中猝然離世。數年后,羅陽之女羅靚接過父親事業,投身航空事業,續寫報國使命。正是有這么一批批“羅靚”,我國航天事業得以賡續。我們這代人的長征路在接續父輩事業中越走越寬闊!
為什么各行各業都有拜師為徒的活動?其目的在于學習師傅們精湛技藝,感受其精益求精的精神,進而外化于行動。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開創了雜交水稻培育的偉大事業,他曾說,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傳承袁老的技術研究,并在其精神感召下,我們這輩水稻人已經在海南培育出稻株高過人身的特高水稻!正是一代代水稻人的技藝傳承與創新,中國人已牢牢地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中,筑起鋼鐵糧食長城!
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了一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時代楷模。這些父輩或前輩身上如鉆石般閃耀的品質是我們奮斗中的不竭動力。2019年3月,四川涼山大火,涼山消防隊逆行赴火場救火,數人壯烈犧牲,最小的年僅19歲。去年,重慶持續高溫干旱,山火爆發。一批批重慶小伙騎上摩托,背著物資,穿梭于火場,令人動容。在英雄身上,變的是時間,不變的是大難前的責任與擔當!我們在父輩艱苦奮斗精神的指引下,續寫青春篇章。
父輩們為了祖國的建設日夜操勞,篳路藍縷,鬢角漸白。歷史的車輪駛到21世紀,時代重任落到我們肩上。2020年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中,80%以上為90后、00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35歲以下的職工占85%;基層治理中大學生的面孔更加常見。實踐證明,中國青年堪當責任!
但是,不可否認。我們的征途漫漫,充滿挑戰。父輩已為我們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做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取更亮的星星。唯有賡續父輩事業,汲取父輩力量,以“我將無我,不負時代”的姿態,為民族復興奮斗吧!
(指導老師:朱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