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由很多個路段連接而成,走好每一段,注重每一程,舒展每一天,結果可得完滿。人生邏輯要義在于“分段落實”。
扎根教育事業25年,江周敏經歷了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和特殊教育,再到如今的普通高中教育,多個崗位的變換,多個領域的探索,似乎兜兜轉轉,一切又回到原點。但他深知,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一個人,若沒有用心思考,用靈魂去支撐,做任何事都不會成功。只有懷揣夢想,篤志深耕,砥礪前行,才可能抵達理想的彼岸,收獲一路的芬芳。
名師簡介
江周敏
中共黨員,高中歷史高級教師,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高中名校長項目培養學員,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廣東省第十二屆人民政府督學,廣東省公安廳黨風政風警風監督員,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第十二屆“潮汕星河輝勇師表獎”,2020年第三季“廣東好人”,揭陽市勞動模范,揭陽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揭陽市首批名校長,揭陽市名校長工作室顧問,揭陽市作家協會常務理事,揭陽市首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獲得者。
榮譽獎項
扎根教育事業25年,經歷了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和特殊教育,所到之處精益求精、銳意創新,促進了學校高質量發展。在中學任教期間,積極探索,通過多渠道學習,最終創設了“五步導引法”課堂教學模式,推出了“對應性高考備考策略”研究模式,探索出揭陽第二中學“潛化”辦學思想和制定《揭陽第二中學三年改革行動方案》,為區域中學教育事業發展作出新貢獻、干出新氣神。
2013年,任揭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七年間,學校獲省級榮譽稱號兩個,國、省、市獎項30多項,其中,自主研發的“身心障礙學生行為問題評量診斷系統”獲得2項國家專利,于2019年6月通過國家知識產權認證;主要撰寫《身心障礙學生行為問題評量診斷系統》榮獲廣東省“優秀案例”一等獎;主編《手語教材》榮獲廣東省特殊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在參加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省級培養過程中,江周敏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宗旨,立德樹人,認真鉆研教育教學業務和管理模式,在思考和行動中探索出揭陽第二中學“潛化”辦學思想。
初為人師 "逐夢啟航
站在揭陽第一中學(簡稱“揭陽一中”)三尺講臺的九年里,江周敏始終將學生放在心中,始終將事業放在心中,始終將學校的使命放在心中,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任勞任怨,勤懇工作。正如一個學生對他這樣評價:“每天,在教室門口,我們都會像看到早晨第一抹陽光一樣,第一時間看到江老師的身影。”作為一名青年教育工作者,他積極探索,通過多渠道學習,最終創設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五步導引法”課堂教學模式,在當時當地的中學教學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同時推出“對應性高考備考策略”研究模式,大幅度提高學生成績。
對于教育,江周敏始終信守“厚實基礎,豐富素養”的想法和做法。初為人師時,他在完成課堂的基礎知識傳授之外,比較重視歷史學科素養的培育。倡導在揭陽一中學生中成立“歷史興趣小組”,開展走進社區、走進名勝古跡、走進田野系列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對文化傳統與革命傳統有深刻的認識,從而拓寬知識面,提高歷史文化感悟能力,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正如他在自撰《心澗鳴泉》一書中這樣寫道:我總深信,年輕的觸覺一旦與遺址古跡、民風習俗獲得情感連通的時候,那種有為向上的生命意識會相當自覺地強烈起來,活生生的現場教化的效果有時比課堂宣講更加明顯。
在初為人師的教育季節,一腔熱情的所為,無意間為“潛化教育”的形成,打下了基礎,寫下了注腳。
一附情緣 "創造奇跡
2006年,江周敏離開揭陽一中,到揭陽一中附屬初中擔任副校長。那一刻,他站在這處擁有260多年悠久歷史的學堂上思考:如何在態度、行動、理念上詮釋教育這個亙古彌新的問題,開拓一條特色的教育新路徑。
辦學伊始,面臨一系列難題:現代化教育設施陳舊、隊伍主體精神的迫切統一、教師隊伍年輕欠缺經驗等。江周敏開始探索,從哪方面開始教育創新,漸漸地,凝練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教師的發展為本”的核心思想。揭陽一中附屬初中創下了揭陽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連續3年,中考創造多項全市第一。2009年中考,更是創造了輝煌的成績,包攬了全市前三名,總分700分(總分750分)以上共有193人。2009年至2011年考取揭陽一中正取生人數分別達241人、271人和157人。
延名校之風范,煥古榕之生機,仗熱土之靈氣,續教業之輝煌。江周敏秉承揭陽一中的優良傳統,銘記歷史的使命和時代的呼喚,殫精竭力、積極進取,憑著揭陽一中附中人“爭優、創優、敢想、敢拼”的獨創精神,使學校的教學成績走在全市前頭,成為粵東地區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幟。
教育時常會帶給江周敏許多真善美的故事,帶給他心靈的溫暖。譬如,學生解開一道題時的自信、老師勞作之后的微笑、運動場上師生的激情、鴉雀無聲的課室、百花齊放的校園,等等。這些與教育有關的真善美的插曲,都會帶給他心靈的溫暖,讓他難忘,更讓他在教育這條路上不覺得疲憊、不覺得孤獨、不覺得寒冷。
特教經歷 "特殊的愛
從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其弧度就如拋物線一樣,姿態如此優雅,距離卻又是如此遙遠。
當初,江周敏接到組建特教學校的任務時,頭腦是一片空白。因為,對這個領域,他一無知。于是,他上網搜索有關特教的資料,赴汕頭、廣州等地學習、調研,從理論上觸摸特教,從身心上走近特教。他深知,要做成事,光有理想和情懷是遠遠不夠的,現實總是令人無法輕松。當他來到揭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時,面對的只有一幢設施極不完善的教學樓,里面是厚厚的塵埃,沒有圍墻,沒有校門,人財物都尚未到位,此時的他,更是茫然了……萬事開頭難,一開始確實是太不容易了。但他想起了汪國真的一句詩“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他鼓起勇氣,直面這些困難和風雨,見證了特殊學校從無到有的過程,一次次愛的輸送、傳播和接力,感受到社會的溫暖,看到真善美的人性之光。滿懷感恩之心,正是江周敏堅守這份事業不懈追求的源動力。
“尊重每一個教育生命,全身心接納每一個‘特殊’孩子,這是我的使命。”江周敏如是說。遇見并愛上特教事業,是使命也是緣份。
記得有一個腦癱孩子,他一看到江周敏,便上前緊緊擁抱。按正常的反應,一般人都會避開,但他沒有,很自然接受這個擁抱。除了說是緣份,真的找不到更好的解釋。在他還沒有加入特殊教育工作者行列之前,他對殘疾人和殘疾事業的了解,只建立在對“上帝的棄兒”“生命的守護者”等詞句的認識上。自從走上這個崗位,他才真正懂得無法用詞語來界定殘疾人的不幸和做殘疾事業的艱辛。如果一定要用一種修辭來反映這份職業的內涵,他想完全可以稱之為“愛的信使”。只有懷揣堅毅、大愛,不忘初心,遠方也就并不那么遙遠。
在特教學校的七年里,江周敏帶領40多位教職員工,選擇了一條自信、自愛、自強的路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施創業。著力培養學生的生活生存技能,開展了手語比賽、3D拼圖比賽、電腦平面設計、按摩康復培訓……這些活動的有序開展,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也讓他們感受到愛的撫摸,增強了生命的自覺。他用愛、用情、用心在工作,讓特殊教育更有溫情和暖意,一直在努力抒寫“無愧我心”的特教事業。身心在路上,愛在左右。
深耕二中 "潛化辦學
從特教調到揭陽第二中學(簡稱“揭陽二中”)的這段時間里,江周敏的思想經歷一場激蕩和碰撞。如何辦好二中?如何進行學校定位?如何育人?如何建設課程?對突如其來的高考改革,學校的高考備考該何去何從……一系列的問題在精神案頭不斷疊加,同時,面對揭陽二中的困境:陳舊的辦學環境與家長學生選擇學校價值觀沖突的困境;傳承學校百年歷史積淀與教育創新要求有機結合的難題;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學生發展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學校治理體系建設等面臨的諸多困難與挑戰。他思索著、謀劃著,也憂慮著,任職校長后的一個月時間里,他身體透支了,但思路卻越來越清晰了。
他結合揭陽二中這座百年老校的特點,在一番沉潛涵養,外形內化之后,辦學思想的脈絡逐漸清晰起來。漸漸地,教師“潛心教化、潛力造化”,學生“潛能激化、潛質優化”的教育愿景在精神家園里扎根而下。
江周敏結合實際,果斷推行一系列的改革。籌建學校教育改革領導小組,探索實施“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綜合評價”,構建從學生發展、教師發展、課程建設、治理能力等方面建立起學校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的評價指標,提升學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倡建設關注學生、關注知識和關注社會為特點的“合適的課程”。開展系列“落實核心素養,發展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活動,以輸出為本教學范式,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依托科組特色建設打造揭陽二中特色學科建設,突出科組特色文化與教師情懷建設。建設學生發展中心、學生學習資源室、春夏秋冬學生文化活動場所等等,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積極開展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和備考策略研究,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改革,帶動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升。建成“孔曰坊”“萬卷苑”“人生四季”(春華、夏鳴、秋實、冬望)等閱讀區,校園環境得到切實改善,“書香校園”氛圍日趨濃烈。
江周敏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喚醒揭陽二中這片熱土,讓生活在這里的師生們,感受到她的熱忱、她的優秀,歷經滄桑,卻如檀香般歷久彌香的沉穩魅力!正如他在2021屆高一新入學的教育大會上,以“青春逢盛世,正是揚帆時”為主題,和新生們暢談揭陽二中的歷史淵源,跟學生講“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院士為“揭陽第二中學”題名的故事,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既了解學校悠久校史,也為學校感到自豪,同時也深深銘記院士的殷切關懷,感恩前行。
他一直暢想:“讓共同創造的故事成為彼此認知的基礎,讓集體人格的塑造成為學校未來的過程。”期待“百年名校——揭陽二中”成為學生人生中一個不可磨滅的精神印記,一個人生圖景展開的靈魂符號,陪伴學生一路前行,走過春秋,走過冬夏,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他跟學生說:“在這里,你將會遇見影響你一生的老師;在這里,你將會發現揭陽二中的美超乎你的想象;在這里,你將會發現你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為進一步推進“潛化”辦學,落實“下沉式管理”,江周敏下沉教育一線,走進課堂,從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入手,與學生親切交流了自己的日常,親切自然帶入“我想對你們說……”的主題班會,跟同學們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啟發學生智慧,引領學生成長。“學生思維活躍,有著旺盛的好奇心,也深受鼓舞,都說第一次和校長如此親密接觸,好開心,也一定會銘記我的鼓勵和教誨,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努力成為有知識、有擔當的品學兼優的新時代接班人!”教育是一種情懷,讓江周敏感覺無比溫馨、無比美好。
江周敏希望,他的到來能給揭陽二中帶來新的氣象,讓學校有新的崛起和騰飛。事實證明,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揭陽二中正朝著更和諧、更美麗、更上進的方向在發展。如今的揭陽二中,擁有揭陽市中高級人才149人,多名教師獲得南粵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省級培養學員、“廣東好人”稱號、“潮汕星河輝勇師表獎”等榮譽稱號,獲市級榮譽90多人次,建有廣東省名師工作室1個、揭陽市名班主任工作室2個,省級課題8個,市級課題10多個。江周敏堅信、堅持立德樹人,踐行“五育”并舉,重視教育改革,厚植教師情懷,注重知識輸出,知行合一,努力把揭陽二中建設成歷史與現代的融合、文化與心靈的相遇、知識與涵養同行的一所學校,是知識的搖籃,也是心靈的故鄉。
教育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科學就得有原則、體系和規律。藝術就可以有欣賞性、趣味性和聯想性。教育教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當我們真心去對待、精心去謀劃、恒心去堅持、詩心去展望,一定是快樂且幸福的。
治學之道
潛化教育,即以潛化課程構建為核心,落實潛化育人目標,實現教師“潛心教化、潛力造化”,學生“潛能激化、潛質優化”的教育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