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業少了、午休能夠“平躺睡”、課后活動時間變多了……在2022年,廣州市花都區的中小學生們真切地感受著“雙減”所帶來的好處?;ǘ紖^教育局將“雙減”工作列入局黨組和各學校黨組織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推進“雙減”工作持續穩步前行。
2022年4月,按照國家、省、市文件精神,花都區委辦區府辦印發花都區“雙減”主體政策文件《lt;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若干措施gt;的通知》(花辦函〔2022〕8號)。建立區“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區教育局印發了《廣州市花都區“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強化部門職責,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政府教育督導將“雙減”“五項管理”和“校外培訓機構管理”督導作為責任督學首要任務,成立督查組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覆蓋每月督導1次。
多措并舉,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
區教育局認真梳理2021年“雙減”實施經驗,開展“以學為本”課堂提質行動系列研究。區教育發展研究院積極為學校把方向、促改革、解難題,促進課堂教學由“教”向“學”轉型,由“知識傳授”向“知識建構”轉型,讓“減負提質”落地見效。花都區“以學為本”課堂提質行動做法入圍市級典型案例面向全市推廣。
區教育發展研究院把作業設計納入區本教研體系,加強作業設計專項課題的過程管理和專業指導,以“專家引領—學科培訓—實施反饋”為主要路徑,開展素養導向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系列研究,充分發揮作業育人作用。部分學校優秀經驗做法形成案例,入圍市級典型案例面向全市推廣。
花都區義務教育學校183所,應開展課后服務學校共164所(寄宿制、特殊學校除外),100%實現課后服務全覆蓋、有需求學生全覆蓋。以基本托管和素質拓展為核心,合理利用校內外資源,打造“四位一體”的校內課后服務新模式,確保作業輔導時間,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花都區將公辦中小學校午休“平躺睡”列入2022年十大民生實事,區財政投入專項資金800萬元改善學生午休條件。至2022年9月底,全區132所公辦學校均已全部完成學生校內優質午休“平躺睡”項目的改善;164所(全寄宿制、特殊學校除外)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實現午休“平躺睡”,比2022年1月列入十大民生實事時的92.75%提高了7.25%;比2021年7月“雙減”政策出臺時的78%提高了22%。特別是將“平躺睡”納入課程化管理,從課前、課中、課后規范午休行為,形成午休管理特色課程。
聚焦“教會、勤練、常賽”,讓每位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全國道德模范賴宣治老師的跳繩團隊創造了被譽為“七星精神的中國速度”,他所在的花東鎮七星小學以“繩牽五育全面發展”的做法入圍市級典型案例面向全市推廣。
聚焦“雙減”下的家校社協同,貫徹“雙減”政策及《家庭教育促進法》宣傳,與家長達成教育共識,讓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其中,拓寬家校社聯動范圍,讓更多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的做法入圍省教育廳典型案例面向全省推廣。
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
花都區原有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辦學許可證》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43家,其中11家停辦機構已完成注銷,31家轉型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1家學科類機構完成“營轉非”登記,轉型為非營利性機構。原有無證機構393家,完成無證機構治理343家(其中關停無證機構278家)。目前,有證照齊全培訓機構共121家,其中面向中小學生(幼兒園兒童)培訓機構111家(學科類培訓機構1家,非學科類培訓機構110家),高考復讀機構1家,成人類機構9家。
加強聯合治理,推動部門聯動常態化。建立區教育局、教育指導中心、學校三級日常巡查機制,組建140個巡查小組,落實“一周一檢”工作。共出動人員8371人次,組織聯合執法行動44次、暗訪130次、日常巡查528次,檢查校外培訓機構12947家次,完成問題整改627項,發出整改通知書60份。
制定《花都區校外培訓項目鑒定專家委員會建設方案》,選聘35位校外培訓項目鑒定專家,涵蓋25門學科,確保鑒定程序規范合理。目前,花都區已開展三輪鑒定工作,共有10家培訓機構的19個課程項目通過了非學科類培訓教材鑒定。對6家“爆雷”機構進行專項治理,有效避免輿情擴大,為“雙減”政策落實保駕護航。
(來源:花都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