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目標,推動各級現代化場景的早日實現,人民政協理應扛起擔當,履行護航責任,以奮發進取的新氣象展現新作為。
加強政治引領。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首要的就是忠誠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忠誠核心、信賴核心、跟隨核心、維護核心。主動接受黨的領導,堅決落實黨委的決策部署,推動黨的領導在政協組織的全覆蓋、黨的工作在政協委員的全覆蓋,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做到黨政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共識力量就凝聚到哪里。
服務中心大局。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發展能級、培育新興產業等重大方向,組織開展政協常委會議協商、專委會調研,形成一批有前瞻性、可操作的建言資政成果。圍繞黨委、政府重大主題行動、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組織開展專題調研,為黨委、政府提出方向路徑和解決方案。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開展協商式監督,在調研中發現問題,在監督中促進改進,力促黨委、政府重要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胸懷“國之大者”。緊扣經濟發展調研獻策,召開經濟界企業家座談會,調研經濟開發區建設,組織委員赴先進地區考察,建言招商引資工作,學習先進理念、成功經驗。緊扣生態建設持續監督,形成造勢、助力、監督的立體履職格局,不斷為生態環境建設攻堅貢獻政協力量。緊扣城鄉建設履職發力,圍繞城市規劃、土地利用、智慧城市建設等,通過政協影響力、協調聯動,促進黨政工作更多向長遠根本著眼、傾注力量。
廣泛凝聚共識。建立政協組織層層發動的聯系體系,深入落實主席會議成員聯系政協常委、政協常委聯系委員、政協委員聯系群眾工作機制,動員委員發揮優勢,為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強化委員發揮作用的平臺建設,建立展示委員建功立業的網絡平臺,活躍委員參政議政的提案平臺,搭建貢獻政協力量的實踐平臺。積極擴大黨派團體的政治參與,營造尊重和吸納不同意見的良好氛圍,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致力畫好最大同心圓。
厚植為民情懷。心系“萬家燈火”,走近“尋常百姓”,情牽“柴米油鹽”,過問“家長里短”。在履職方法上注重親民利民,在履職內容上注重民生福祉。聚焦民生事業獻計獻策,圍繞黨委政府確定的年度實事工程組織專題視察,將政協意見建議轉化為惠及民生的實際舉措。助推惠民實事的落地落實,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為民生改善貢獻政協力量。動員政協委員愛心助力,積極參與到扶貧助困的光彩愛心事業中,讓弱勢群體獲得更多保障。
鍛造過硬隊伍。要在緊急的重大任務中考驗,讓政協委員和政協干部活躍在招商引資第一線,閃現在文明城創建第一線。要在黨委、政府的重大攻堅行動中檢驗,讓政協委員和政協干部發揮優勢,投身到老舊小區征拆的前線,歷練在大氣污染治理的前沿。要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培養,讓政協委員和政協干部樹立爭第一、創唯一、舍我其誰的競爭精神,建立選拔擇優的考核機制,激發政協委員和政協干部建功立業的事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