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提高老字號企業的經營績效,本文從經濟學角度進行了分析。運用經濟學的思路,提出了老字號企業管理績效提升的重點,并結合管理實踐,采取相應的有效策略來提升管理績效,具體策略包括:建立項目制提升經濟效率,推動技術提升勞動效率,培養學習型人才提升勞動力效率,以及創新模式提升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投資效率。
關鍵詞:經濟學;老字號企業管理;管理績效提升
老字號企業的品牌價值和商業價值毋庸置疑,但眾多老字號企業都面臨生存困境,資金匱乏和人才短缺是通病,其本質是由落后的管理模式導致。通過提升老字號企業的管理績效,不僅可以提高其財務經營水平,還可以推動其品牌發展。因此,運用經濟學思維,提升老字號企業的管理績效有重大意義。為提升老字號企業的管理績效,我們需要制定可量化的指標,以便對其進行效率控制。一般而言,年利潤率是老字號企業管理績效最常用的量化指標之一。從經濟學角度出發,老字號企業的年總收入由“年不變資本投資”、“年可變資本投資”和“年剩余值”三要素組成,可以用R=C + V + M來表示。從此公式可推導出年利潤率指標為M/(C + V),其中M代表“年剩余值”,C代表“固定資本投資”,V代表“可變資本投資”。如果想提高老字號企業的經營業績,要么在兩類資本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年剩余值的產出,要么在年剩余值不變的情況下減少兩類資本的產出,或者增加年剩余值的同時減少總資本的值,這便構成了本文論證的經濟學基礎。
一、老字號企業的現狀
傳統老字號企業擁有悠久的發展史,在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歷史沉淀下,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品牌效應,不僅在經濟上具有重要價值,在社會和文化上也具有深刻意義。目前,國家層面由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企業有1128家,省級層面認定的地方老字號企業有5000余家,其中大部分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陳舊的管理模式讓這些老字號企業在經營上力不從心,即便是一些大型老字號企業也存在著嚴重的運營問題,業績下滑嚴重,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以XX堂為例,它也是我國大型老字號企業現狀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個有300多年發展史的傳統老字號企業,XX堂在中醫藥界中一直享有盛譽。可是,自2018年開始營收出現疲軟。截至2020年,XX堂的員工人數達18764人,由于企業內部層次人際關系的復雜性,公司缺少團隊活力,使得其經營業績增長乏力。此外,隨著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營收連續兩年累計下降10%,2022年業績雖有回升,但在其三季度財報公布后的兩個交易日,公司股價最大跌幅19%,市值最大蒸發147億元,這一結果暴露出了其生產經營效率低下、產品質量不斷下降以及名牌文化缺失等一系列問題,而這也是大部分老字號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殘酷的市場生存法則,留給老字號企業改革發展的時間并不多了。
二、從經濟學視角看老字號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績效管理工作缺失
當前,老字號企業績效管理體系尚未完善,缺乏對現代企業績效管理的深刻理解,獎懲制度也是浮于表面,沒有執行落實。績效管理僅停留在考核環節,缺乏對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的區分,也未能充分發揮目標設定、評價修正等環節的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績效管理工具,企業無法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績效,從而導致了企業管理的不足。老字號企業人員更新迭代速度慢,許多老員工在很長一段時間后失去了工作主動性,與工作相對應的專業知識和素質也跟不上要求。因此就造成在工作中的勞動生產率低下,剩余價值偏低,不能形成企業所需的相對剩余價值。
(二)績效考核缺乏有效模式
老字號企業在績效考核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績效考核更多的是一種監督,而不是激勵。由于許多員工缺乏思考能力,很難將自己的表現與設定目標掛鉤。在一些中小型老字號企業中,由于員工流動性很低,相較能力和業績在內部考核時更多會考慮人際關系。一般情況下,只要員工沒有出現重大失誤,績效考核就被認為是合格。在這種考核體制下,老員工越發缺乏主動性,工作效率就會很低。而在一些大型老字號企業中,這種績效管理模式則會削弱公司的總體協作能力,甚至誘發一些腐敗行為,從而導致公司無法實現其總體目標,也無法從公司的整體利益出發,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
(三)組織形態遲滯
隨著企業生產力和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技術組織形式也需相應調整來適應,但通常組織形式往往具有落后性,企業組織結構并未與時俱進。大部分老字號企業的組織架構常年不變,形態調整上是遲滯的,從而不能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導致市場價值的流失。
(四)人力資本積累欠缺
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他們的職業發展和培訓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從經濟學出發,員工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提供勞動力,而勞動生產率是勞動力的價值表現形式。然而,老字號企業的員工普遍平均年齡較大,在該崗位工作多年甚至數十年,缺乏自我提升的內在動力,同時又缺乏新鮮血液的注入,從而造成勞動生產率低下,較難為企業創造價值,更談不上人力資本的積累。由于“相對剩余價值”缺乏內生動力,也給企業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五)流動資本節約使用監管缺位
現代企業通過利用先進的技術平臺來提升管理效率,例如ERP系統,可以有效地配置原材料、消耗品、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從而實現流動資金的高效配置。然而,大部分老字號企業在數字化系統的升級上比較滯后,且管理者常常認為,通過實施懲罰措施可以激發員工的節約意識,促進流動資本的節約。實際上,這種懲罰性監管的效果很差,由于信息的不對稱,造成流動資金的大量浪費,資金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六)資本結構存在諸多不合理因素
在數字經濟時代,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企業,都會面臨資本結構的變化,固定性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例問題也很重要。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資本的增加一般伴隨著固定資產投入的增加。隨著“年利潤率”分母C的值的增加,企業的年利潤率也會出現下降趨勢。即便是一些老字號企業實施了標準化管理,但由于主管的非理性沖動行為,會導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增大,這種不合理的支出造成資本結構存在畸形,從而阻礙企業管理績效的提升。
三、改善組織結構和流程以提高企業管理績效。
通過分析老字號企業的年利潤率指標,我們可以總結出提高企業管理績效的關鍵點如下。
(一)提升相對剩余價值創造更大經濟效益
在現代企業中,“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行為模式。其背后的經濟學原理是:隨著單位工作效率的提升,員工在保持勞動時間不變的情況下,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剩余的工作。為了提高單位的工作效率,需要在技術方面形成卓有成效的技術組織形式。技術組織形式在企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發揮著“中介”的作用,即通過改變組織結構,提高生產效率,來實現“企業生產力—技術組織形式—企業生產”的目標。老字號企業也是如此,產能結構的轉型升級將有助于提升生產力。為了滿足企業運營和維護的新需求,提升相對剩余價值,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和調整原有的技術組織結構,以便使其更好地適應新的生產力要求,創造更大的企業經濟效益。
(二)提升人力資本積累以滿足公司需求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老字號企業生產力水平的提升不僅僅取決于技術層面的工作效率和組織形式的動態調整,還取決于員工的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員工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帶來的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而提升相對剩余價值。因此,為了提升“相對剩余價值”的能力,我們必須重視人力資本的培養和積累。一方面,加強老員工的職業素養和工作技能的提高,使他們能夠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術組織中完成任務;另一方面,通過引入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優秀年輕人才進入老字號企業,比如通過校企合作、政府補貼等方式引導一些有志于在老字號企業發展的年輕新人,讓他們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活力。
(三)提高流動資本配置效率實現資金合理化
根據企業生產經營和運營資金的流通方式,可以把總資金分為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流動資金與固定資金最根本的差別在于它們的經濟價值傳遞方法不同,流動資金在生產中會將其所有經濟價值傳遞給商品,而固定資金則會在生產過程中將其傳遞給其他資源。顯而易見,任何阻礙流動資金全值回收的因素都會對企業的經營績效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老字號企業如何提高流動資本的配置效率,成為了實現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在“年利潤率”公式中,年不變資本投資的放大倍數可以作為衡量流動資金配置效益的重要指標。只有保證流動資金的完整性,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
(四)運用資本有機結構的演變規律最大化收益
由于技術的進步,“相對剩余價值”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要將其轉化為價值,就必須讓公司資本結構更合理化。按照C/V的表述,一旦企業導入信息化和智能化模塊,“擠出效應”的可變資本量(V)投資將會出現減少的態勢。由于這些功能的導入,不變資本(M)的投資值顯著增加,因此,老字號企業應當運用資本有機結構的演變規律,有效地替換可變資本,以達到最佳的投資效益,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
四、提升老字號企業管理績效的策略
(一)建立項目制入股分紅推動組織形態變革
老字號企業的管理發展需要一個高效的組織,項目管理制就是一種有效的組織形態。項目制的優勢在于每個項目團隊都可以被視為一個獨立的任務組,進行快速反饋信息,高效地調配項目組內的資源,提升組織運轉效率,從實際上解決企業長久存在的組織低效的問題。在實施項目制的過程中,重點關注企業核心部門和價值創造部門,減少組織冗余,提高管理效率。考慮到老字號企業內生力量較為薄弱,可以在項目制的基礎上引入激勵措施,針對一些大型項目,邀請核心老員工入股籌措啟動資金,約定按入股比例實現項目分紅,將經濟效益和員工利益綁定,既可以緩解老字號企業的資金壓力,也能提升項目推進的效率。
(二)打造培育企業文化培養人力資本塑造員工行為
企業文化的培育有助于員工在工作氛圍內塑造良好的員工行為并逐步積累人力資本。隨著數字化技術在企業運維領域的普及,企業應當加強全員終身學習意識,以提升管理績效。基于“年利潤率”分析框架,打造“員工積極參與終身學習,提升職業技術和能力”的企業文化,從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相對剩余價值”的價值可以通過提高“年利潤率”的價值來實現,因此,老字號企業應該重視培育企業文化,提升“相對剩余價值”的價值。為此,老字號企業項目組負責人應該積極引導成員,并且在組內設定固定的學習時間,通過知識問答有獎競賽、內部技能PK大賽等豐富形式激起員工學習意識,以促進“年利潤率”的價值提升。
(三)引入激勵機制有效節約流動資本
公司管理績效的提高需要關注“性價比”課題,即以最少的管理工作成本費用取得最大的效果。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采取創新的激勵機制,將公司員工自主性地節省成本貢獻度與超額績效獎金數量掛鉤,激發他們節省流動資金的行為自主性。老字號企業在創新激勵機制方面可以參考市場上做得比較好的企業作為參考,管理層應當與項目組和外部單位簽訂任務書,以確定流動資本的投入量,并且根據任務書的要求,合理配比相應的費用。在完成任務后,如果發現有經費結余,可以將其用于組內績效獎勵,以激勵員工更加勤奮地完成工作。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激勵員工節省流動資本,實現老字號企業年利潤率的提升。
(四)加強財務內控,突破傳統機制,確保固定資產投資有效
為了提升老字號企業的經營效率,我們應該加強財務內部控制,來確保固定資產投資的合理有效。財務內部控制的主要內容包括:營造高效的財務管理環境和實施有效的財務管理措施。為了提升企業內部財務治理水平,我們應該加強財務內控環境建設,并著力構建高效的相互制衡機制。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在公司章程中細化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流程,并增加財務人員在這些決策中的提議權。同時,應當認真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并強調全體員工參與會計核算的必要性。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可以高效地抑制固定資產決策,并且在年收益率的分析框架下,合理地減少不變資本的投入,使企業資本的結構更加合理,提升企業的年利潤率。此外,不少老字號企業或屬于國有企業性質,在改革中受到“體制機制”的限制,或單位體量較小,缺乏足夠的資本提升經營水平,在這種局面下就應當突破機制藩籬,積極引入外部資本以提升固定資產的投資效率,比如,依托老字號品牌商標,采取授權經營+合資公司的模式,或者戰略增加+資本運作的模式等,這些模式,都可作為參考模式。
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策略來提高老字號企業的經營績效,即通過建立可量化的指標來提升管理績效。“年利潤率”指標是一個很好的分析框架,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企業的管理績效,通過年利潤率指標的構成部分進行分塊研究,從而實現具體策略的對應實施。無論是何種類型的企業,都可以嘗試采用項目制來提高效率和績效。老字號企業應該積極推進組織形式調整,同時面對數字化技術在企業運維各個領域的滲透趨勢,進行全員終身學習,最終實現企業管理績效的提升。為了提高企業管理績效,“成本效益”問題必須得到充分重視,即以最少的管理成本獲得最佳的績效提升效果。
參考文獻:
[1]范慶妍.企業績效管理提升策略探究[J].黑龍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22(02):68-70.
[2]郝建龍.國有企業績效管理的實踐探索[J].現代商業,2020(28):132-134.
[3]湯潔.國企老字號傳承中如何創新發展[J].上海國資,2022(1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