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以往的財務管理模式和會計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基于此,集團化企業應當積極探尋更加適宜的轉型方式,而實現財務共享是一條值得嘗試的路徑。本文首先對以財務共享中心為基礎的會計管理模式進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財務共享中心的會計管理模式設計方法。最后,提出了若干優化財務共享中心會計管理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財務共享中心;會計管理模式;設計方法;優化策略
引言
相較于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而言,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更加新穎,同時也具備更加明顯的優勢。一方面,該模式可以對重復性會計業務進行處理,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減小企業投入財務運營中的資金規模;另一方面,該模式還可以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水平,這是企業落實財務管理智能化和走向戰略化發展道路的重要支撐。
一、基于財務共享中心會計管理模式的概述
從性質的角度而言,在一個集團公司的總部所設立的用于開展財務核算集中化的工作中心即為財務共享中心,這一中心通常需要由專業的工作人員對集團公司的財務核算工作進行統一化和集中化的處理,同時將財務預算、財務決策和財務分析等多項內容作為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側重點。對于集團公司的發展而言,若想實現財務管理模式的轉型、財務職能的轉變和集團化企業財務大數據管理模式的切實建立,財務共享中心能為企業管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提供幫助,將企業的運營成本規模進行有效縮減,并優化集團公司管理下屬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水平。
會計管理模式一般存在兩種形式:首先,分權式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本身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獨立性特征,即集團公司下屬的各個子公司本身具備基本決策權,集團公司的參與相對較少。其次,集權式管理模式,這種模式指的是集團下屬的各個子公司本身并不具備太多的決策權,其人權和財權基本是由集團公司所把控的。而在財務共享中心下,集權式的會計管理模式色彩更加明顯,這種模式能夠幫助集團公司達成集團整體具備同一發展目標和共識的目的,在實際開展調控資金和分配資源時,也可以取得較高的效率,實現企業管理成本投入規模的充分縮減。
二、財務共享中心的會計管理模式設計
(一)搭建完善的共享平臺流程
在落實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可以從兩個層面入手:第一,需要將企業的資源、設備以及硬件等要素與信息平臺進行融合,通過信息整合和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優化企業運營質量。當企業具備完善有力的數據保障和領先的信息技術時,才可以達成用最低的成本獲取到最快管理和最優服務的目標。第二,立足于信息集成的角度,企業需要充分整合財務共享平臺、人力資源管理平臺、質量管理平臺、供應商門戶、辦公平臺以及生產平臺等,切實落實統籌管理的目標。
在實現上述目標的過程中,搭建財務共享中心的會計管理模式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依托于財務核算成本的降低、核算流程的規范、核算效率的提升、組織結構的優化等多個方面的整改和落實,可以完成重新規劃企業內部各個信息平臺和中心的業務流程的目的。在此期間,首要任務即為明確關鍵的發展目標,同時建立起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完成項目小組的組建。在此之后,可以通過評估企業運營風險、分析企業發展實際需求的方式,重新梳理企業內部現存的業務流程。在這個過程中,業務流程存在的不足、可能會為企業經營帶來的風險、與企業發展需求不相符的部分均會被剔除,以便實現業務流程的重新設計和規劃。在對業務流程進行重新設計之后,為了確保其可行性,還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對設計出的方案和流程進行測試和驗證,從而發現其中存在的漏洞,在此基礎上對業務流程予以進一步改造,同時對流程結果加以評價,深入挖掘業務流程的深層次效能。在其應用之后,也要做到不斷改進和持續優化,促使業務流程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始終與企業的發展需要相適應。
(二)完成多項業務運行平臺建設
具體而言,可以選擇如下三項內容。
1.成本核算中心
“戰略化”是近幾年來許多企業在發展進程中強調的重要內容,若想為企業走向戰略化管理提供支撐力量,可以通過財務共享中心,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類數據加以分析,從而明確這些數據所能代表和說明的內容。這能為企業針對執行成本、結構成本和作業基礎開展分析,進而掌握生產經營動因提供幫助。舉例來說,企業若想獲悉落實成本控制目標的重要因素,可以通過產品生產與測試、機器準備、檢驗原料、評審訂單以及結構與工藝設計等方式。在明確成本控制因素之后,還需要引導企業內部的員工群體和管理人員轉變自身觀念,建立起正確的、全面的成本意識,從而使得企業中的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對所執行的成本管理持有支持和理解的態度,為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
在搭建成本核算中心的過程中,可以立足于原材料財務、庫存、產品生產、產品銷售和最終配送等多個環節,完成財務信息和財務資源共享機制的建立,同時完成包含客戶、原材料供應商等與企業生產供應鏈相關的多方主體在內的新型現代化財務管理模式和流程的搭建與健全。這不僅能夠將企業投入搜尋信息工作中的成本規模進行有效縮減,落實對于供應商管理的庫存、準時制生產方式的庫存管理模式,將庫存占用成本和資金占用成本進行縮減,與此同時,還可以實現整個供應鏈中的各個主體針對契約要求進行共同商定的目的,進而達成充分共享信息、完滿互補資源的目標,最終實現提升供應鏈中所有企業效益的目的。
2.費用管控中心
對于一些大型企業而言,完成費用管控中心的搭建能夠將其下屬各個子公司之間存在的由于報銷處理方式不同所產生的弊端進行有效處理和解決。在財務共享中心實行之前,集團公司所擁有的各個子公司在進行財務管理工作時,往往采取獨立設立財務機構的模式,這也意味著在其實際運營的過程中,所實行的模式是費用審核、費用報銷、核算等多項內容獨立進行的模式。但是,在科目設置差異化、管理模式不同和歷史原因等多重影響之下,各個子公司之間針對費用理解和執行的內容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費用的用途和處理的形式也不相同,總公司在進行財務管理時,往往難以有效對比各個子公司的執行情況。而費用管控中心的建立能夠立足實際,更好地分析問題,使得原本在各個子公司之間分散的財務機構費用管理職能可以由總公司的費用管控中心統一管理。與此同時,在設崗方面,也可以以財務核算作為依據,讓多個子公司的同一種業務崗位可以由一個工作人員擔任,如此一來,各個財務機構存在重復編制的情況也可以轉變,這既可以充分降低企業財務運營系統的人工成本,同時還能夠優化財務業務處理,促使其朝著更加快速、高效、專業的方向發展,真正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
另外,依托于統一化費用管控中心的落實,還能夠將預算這一問題從根本上予以控制。在此期間,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應當對各個子公司和其內部的各個部門存在的全部費用科目進行匯總和梳理,同時完成相應的分類、壓縮、整理,充分整合原本繁雜、重復的費用科目,明確規定并詳細描述各項費用科目,同時制定可行的費用歸集原則。第二,負責企業報銷工作的人員在處理諸如原始發票一類的單據時,應當完全根據相同的、統一的報銷要求,并將其提交至費用管控中心,根據既定的費用審核流程,對報銷事項進行分級審批。一旦在審核過程中出現問題,則要將報銷請求駁回,并由相關主體進行再一次的申請,從而達成快速預算匯總和透明費用報銷的目的。費用管控中心應當根據業務的實際性質和差異化的責任主體,開展針對性的核算工作,從而促使部門和企業的績效考核能夠與其自身的運營數據緊密聯系。
3.資金管理平臺
即時將相應的資金下發到企業的子公司是資金管理平臺的一個重要功能,與此同時,該平臺還具備能夠促使各個子公司之間自由配置和調撥資源與資金的能力,且在這個過程中無需投入過多的成本。在進行資金管理平臺的建設時,企業應當充分研究國家現行政策和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這一條件,并與企業本身的經營特點進行有機結合,完成資金池、資金平臺、境內資金主賬戶、境外資金主賬戶、定義資金平臺架構的建立。與此同時,還要完成跨境結算機制的建立,這一環節需要依托于多幣種組合的形式,并完成詳細的資金管理平臺運行管理準則的搭建,對性質不同的資金進行分層級的管理,并對每一個層級的職責和責任進行明確制定,并以各個發展周期作為基礎,完成不同結算的管控方法和運營目標的設計,達成最大程度發揮資金效益的目標,將企業的系統效應和整體優勢進行充分發揮。
另外,資金管理平臺還能夠幫助企業獲取相應的結算優勢,通過有效管理自身賬戶,依托于這一平臺,企業能夠實現將外匯業務、成員企業和銀行的結算優勢進行匯總的目的,從而為企業風險管控能力、結算手段質量、信息安全性和系統建設等多個方面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最終達成有效縮減企業融資成本規模和減輕企業財務壓力的目標,幫助企業達到更優的信用評級。
(三)實施統籌兼顧的報告體系
以財務共享中心為基礎所建立起的會計管理模式能夠減輕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在財務共享中心的支持下,可以依托大數據技術的能力,更加便捷地挖掘、收集和整理數據,將這一環節的工作流程進行充分簡化。與此同時,在實施財務共享中心的背景下,管理會計將成為企業的關鍵內容。根據《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中的相關內容,管理會計開展工作和各項活動最終成果的關鍵表現形式即為管理會計報告,這一內容存在的主要作用是向使用報告的主體展示其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在財務共享中心的支持下,企業所開展的財務管理工作不會再受到空間、時間和硬件等客觀條件的制約,為此類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創設了良好環境。
財務共享中心下的會計管理模式可以依托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指導作用,同時以建立管理會計的報告體系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完成涵蓋專項業務報告、管理報酬報告、經營業績報告、控制分析報告、控制標準報告和目標分解報告等多種類型的報告機制的搭建。多元化的報告體系能夠滿足各個差異化主體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控制和管理的需求,同時,企業還需要貫徹落實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模式,對每一個報告機制做到統籌兼顧,對其中涉及的信息需求進行充分把握,并采取財務計量和非財務計量的形式為財務數據和實際業務這兩項內容走向融合提供推動作用,實現報告體系本身有效性和系統性的提升,并對企業的經營效率進行全方位考量。
三、財務共享中心會計管理模式的優化策略
(一)優化同區域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溝通質量
在達成業務規范這一目標之后,集團公司財務共享中心還應當對企業內部溝通機制進行重點關注。因為財務共享中心與企業管理層和業務部門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或邊界,所以可能會導致一些潛在問題無法被發現,各級業務部門與財務共享中心對于某一內容的理解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差異,這不利于解決問題。同時,在財務共享中心建立之后,企業還應當積極嘗試優化配置的落實。另外,集團公司的財務共享中心除了將總部的財務和各個子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共享之外,還可以將業務財務專員引入到組織架構之中,在這種情況下,財務共享中心下的會計管理模式的落實應當對總部財務機構、子公司財務機構以及業務財務專員這三項內容之間的關系進行正確梳理,防止出現重復溝通的現象,真正落實協同互補的工作模式,擴大企業財務管理效益。
(二)積極落實財務智能化發展模式,優化數據管控
科學技術水平的蓬勃發展為企業進步提供了更加可觀的環境,基于這種情況,集團公司也應當積極推動自身轉型,做到與時俱進,依托先進的技術形式為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提升創設良好條件,真正實現將科技轉化為產能的目標。除此之外,在當前電子發票適用范圍愈發廣泛的情況下,可以通過ERP系統進行傳遞、保存票據等多項工作,將票據轉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現象進行有效規避。在未來的發展中,企業還應當對這一系統進行逐步地優化和健全,使之能夠與稅務財政系統中包含的大數據進行直接連接。
總結
綜上所述,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已經成為當前眾多企業發展期間所選擇的關鍵路徑,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先進的管理理念和走向變革的契機,不僅如此,財務共享中心的出現也為企業中財務工作人員自身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優化提供了推動力?;谪攧展蚕碇行牡臅嫻芾砟J娇梢詫⒁酝攧展芾砉ぷ髦幸恍┎煌晟频姆椒ㄓ枰愿纳?,并促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和會計管理模式可以與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需求相適應,將財務共享中心所具備的服務價值進行充分發揮,為企業拓寬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張慶龍,張延彪.如何理解世界一流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中的合規精準[J].商業會計,2022(21):16-21.
[2]王艷麗.財務共享視域下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研究[J].財經界,2022(21):128-130.
[3]趙進,劉慧娟.財務共享驅動下業財融合化發展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2,38(04):48-51.
[4]劉浩.基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簡析集團化企業會計管理模式設計[J].商業觀察,2021(33):63-65.
[5]陳志英.基于財務共享模式的企業財務人員轉型對策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21):171-172.
作者簡介:樊星(1989.02-),女,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財務管理專業本科,中級會計師,從事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