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當前時期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支付方式也隨之出現了重大改變。在此背景下,國內對行政事業單位以往的財政收支方式做出了適當調整,頒布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該制度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同時也間接性提升了財務預算編制的合理性,但同時也會對政府會計工作的運行造成一定的影響。本文將立足于工作實際,詳細分析和闡述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政府會計所產生的影響,之后在此基礎上側重討論會計業務處理模式和核算方式的具體優化辦法,希望借此提升財務管理效果,助力行政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政府會計;影響;分析;研究
和以往由主管部門層層下撥的方式相比,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出臺實際上省略了諸多冗余環節,此時的工資款項可由財政部門進行直接支付,另外購買貨物以及勞務支出等,全部都由財政部門向供應方直接撥款,而并非預算單位。雖然說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運行進一步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也減少了貪污腐敗等情況發生,但是其會對原有的會計核算制度造成沖擊,亦會導致會計入賬憑證不足,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對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運行造成不利影響。
一、新時期背景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政府會計運行所造成的影響
(一)會計核算監督管理制度有待優化
本世紀初,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正式出臺,該制度出臺時間相對來說比較晚,很多漏洞都沒有被補齊,并且和之前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此時會計信息記錄也從原有的紙質記錄徹底變更為電腦系統錄入,但在此期間,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卻沒有對一系列的監督審查制度予以建立健全,如此就極易導致會計入賬信息的真實性難以得到保證。
(二)會計入賬憑證模糊且賬簿建立缺乏合理性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頒布,必然會對政府會計核算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就行政事業單位而言,無論是資金入賬,亦或是資金支出,這兩項工作的開展一定要有明確清晰的憑證做支撐,但就預算撥款憑證來說,與財政部門支付憑證相關的規定卻不夠詳細,如此一來就會嚴重影響到最終入賬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若入賬憑證不慎丟失,那么也會對入賬信息的準確性造成不良影響。
(三)和會計核算之間存在矛盾
眾所周知,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頒布,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行政事業單位原有的資金收入方式和資金支出方式,在落實本制度的整個過程中,難免會和會計核算之間產生一些矛盾,這樣就可能會對行政事業單位收支工作的開展造成不良影響。
二、基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業務處理模式和核算方式的具體優化辦法
隨著當前時期國庫信息化建設程度的不斷提升,財務核算管理平臺得以建立,并且包含了國庫集中支付和財務報銷以及會計核算、政府財務報告等相關大型信息系統,進一步促進了各管理要素之間的數據信息互聯,同時也對會計核算工作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處在新時期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開展,一定要達到及時、準確的標準,唯有如此方可精準反映出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的具體執行情況。總的來說,我們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對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的財務處理方式予以明確
根據現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業務操作流程可知,通過“財政授權支付到賬通知書”作為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記賬依據的表述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所以處在新時期背景下,我們要根據月實際收到財政部門審核下達的用款計劃作為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的基礎性記賬憑證。
(二)禁止對財政需返還額度明細核算做出硬性要求
因為全國各地在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推進工作中,開展進度是各不相同的,一部分地區甚還在使用之前的傳統支付模式,所以我們要將其劃分為“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兩項明細科目,如此方可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核算的準確性、合理性。
(三)應對財政需返還額度進行及時有效的核算
根據國庫集中支付業務的“指標—計劃—支付—結算”流程,我們要使“財政需返還額度”科目與正確的預算指標相互對應,而此時“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則需要和用款計劃之間相互對應。須知,預算指標是預算執行工作的源頭與基礎,其源于本級人大審議通過的年度預算計劃和本級預算調整安排,其擁有著很強的法律效力,更代表著預算單位年度預算執行控制的總額度。因此,我們在進行會計核算時,首當其沖就是要對預算指標進行精細化核算,不能在年末根據已支付指標和未下達指標之間相差數值進行記賬,當在第一時間獲取到預算指標時,就要及時進行會計核算工作。
財政需返還額度的核算模式落實過程中,例如針對財政撥款,財務會計方面的借方應為財政需返還額度,而貸方應為財政撥款收入,預算會計方面的借方應為資金結存,而貸方應為財政撥款預算收入。另外,當行政事業單位收到財政審核下達的用款方案時,財務會計方面的借方應為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而貸方應為財政需返還額度,預算會計方面的借方應為資金結存后的零余額賬戶額度,貸方應為資金結存后的財政需返還額度。
在執行年度預算的整個過程中,財政部門按照某些政策應對已經下達的預算指標進行調減的,單位方面要將財政部門下達的預算指標作為憑證,之后在此基礎上調整財政撥款數。具體來說,財務會計方面的借方應為財政撥款收入,貸方應為財政需返還額度,預算會計方面的借方應為財政撥款預算收入,而貸方則應為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再者,當前國庫集中支付系統運行期間,年終結算是一種普遍性的操作方案,也就是說財政部門要在年末和單位進行詳細對賬,基于此根據實際剩余指標情況,在總支付系統上進行年結操作,即整年下達指標數減去已支付數額,其間行政事業單位在年末沒有用盡的用款計劃,此時會自然轉入到次年結算程序當中。所以說處在新時期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在年末完成對賬之后,需要按照實際剩余的用款計劃額度做好相對應的賬務處理工作,如此方可保障單位賬面數據和支付系統數據之間的相互統一。具體來說,在注銷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時,財務會計方面的借方應為財政需返還額度,而貸方則應是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預算會計方面的借方和貸方與財務會計相同,但需走資金結存程序。
(四)加強人才建設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運行過程中,對行政事業單位的信息化發展程度要求頗高,這就意味著單位方面應該持續加強信息化管理型人才建設。較為正確的做法是,我們要在大批引進專業化信息管理人才的基礎上,還要對現有會計核算工作者展開定期培訓,不僅要循序漸進地強化政府會計工作人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儲備,還要加大力度普及國家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概念、具體操作流程等,這樣才能使得廣大會計工作者能夠更快的適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再者,我們還要加強政府會計工作者對多樣化會計憑證的重視程度,即便是預算撥款憑證,亦或是財政部門支付憑證,這些憑證雖然缺少詳細規定,但工作人員也要對其妥善保管,以備不時之需。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時期,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存在,或多或少會對政府會計工作運行產生一定影響,所以我們就要通過精細化的財務核算去綜合性反映出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指標和用款計劃的具體執行情況,后續還要持續加強財會人才建設,這樣才能使得財務賬面數據和支付系統數據保持一致,有效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推動政府會計工作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凱,賀穎齊,陳泓宇.預算指標賬:管理會計賦能預算治理現代化[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1(7):105-107.
[2]錢坤,蘇宇琦.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3(8):74-76
[3]陳曉嬌.行政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業會計,2023(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