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正在加速融入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和環節。數字經濟則深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的各個階段,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治理方式。在擁有全世界最龐大數字社會的中國,數字經濟正迸發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無限的創新活力。加快的信息傳播速度要求企業的反應和決策同步加速,而“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擴大了企業經營的邊界,其所涉及的海量數據要素都要體現在財務管理中,如何應對數字經濟帶來的巨大沖擊是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就數字經濟的特點,對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從財務管理理念、財務組織職能和組織架構和財務工具三個方面研究了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思路,旨在使企業適時而變,提升財務管理價值。
關鍵詞:數字經濟;財務管理轉型;企業財務管理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速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提出了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戰略,明確了數字中國建設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鑄造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
2018年世界銀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數字化程度每增加10%,人均GDP增加0.5%-0.6%。《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指出,中國的數字經濟體量在2022年達到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占GDP的比重上升到41.5%,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推動數字經濟優質發展,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如今,數字經濟浪潮席卷全球,它也被譽為繼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后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大門的鑰匙,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態[1]。
二、數字經濟的內涵與特征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技術創新驅動為牽引,以一系列新模式和業態為表現形式,以數字化信息為關鍵資源,以互聯網平臺為主要信息載體的經濟活動。根據這一定義,數字經濟包括四個核心要素:數字信息、互聯網平臺、數字技術以及新的經濟模式和商業模式[2]。
數字經濟的特征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其中首當其沖的是數據支撐。數據資本已經取代實物資本,成為支持價值創造和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利用數據資本深入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是開發新的商業模式、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的關鍵所在[3][4]。其次,融合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創新過程從知識積累、研究到應用的線性鏈條規律中脫離出來,創新階段的界限逐漸不甚清晰,各個階段聯系緊密,逐漸融合成新的創新過程。第三,開放共享。數字經濟時代,各類數字平臺迅速崛起,它們以開放的生態系統為載體,利用平臺整合生產、流通、服務、消費等各個環節,促進線上線下資源有機結合,創造了一批新的商業模式和業態,形成了平臺經濟[5]。
三、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必要性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所處的經濟和技術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新的經濟環境要求財務管理必須不斷變革和創新。在大數據背景的基礎上,財務管理轉型需通過深耕數據建設,強化大數據應用,對數據進行收集、存檔、融合和分析,形成規范綜合的數據規劃體系,優化財務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支持企業經營和戰略,形成新型的財務競爭優勢,是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的關鍵。
(一)財務管理理念改變的需要
從500多年前盧卡-帕喬利發明復式記賬法到今天,財務記賬的工具從算盤到鍵盤,從賬本到計算機。技術進步引發的財務變革已經發生了四次,最近的一次也就是現在正在發生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創新了財務技術工具,改變了財務工作模式,財務工作將更加趨于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
如果把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活動當做一條價值鏈,從價值的角度來考量不同的財務管理工作,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增值業務和非增值業務。傳統低效的財務核算、報表出具、納稅申報等工作處于次要活動的地位,對企業沒有明顯的增值效果。而當財務管理工作融入業務、服務決策、支撐戰略時,全面預算管理、財務分析、績效評價、決策支持等管理會計工具的重要性就得到了一定的凸顯,能利用財務信息最大限度地創造價值。除此之外,在數字經濟時代,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可以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提供特定的財務信息。而這些信息不僅限于財務信息,還包括大量的非財務信息。財務數據的提供將更加精確和智能,綜合業務數據服務將成為新的財務核心價值,財務部門將成為企業的業務數據服務中心[6]。
(二)財務組織職能和組織架構改變的需要
當今企業面臨的外部市場環境正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企業需不斷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和內部業務流程再造,從傳統的獨立型、部門化、控制型財務管理模式向集成型、功能型、服務型、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模式轉變。只有如此,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角逐中占得上風。
傳統的財務組織結構往往層級較多,這種組織結構符合財務管理的分權原則。但在數字經濟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財務管理的主體趨于呈現多元化的局面,實體與虛擬、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線上虛擬組織更有別于傳統實體組織,靈活多變,反應迅速,財務組織結構也趨于扁平化,減少了中間管理層級,管理效率大大提高。面對這樣的變化,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財務管理組織結構,將會導致管理效率的降低和人員的冗余。
(三)財務工具改變的需要
從珠算到計算器再到計算機,財務工具的不斷更迭極大地提高了財務工作的效率,推動了財務管理的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各類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然而,智能財務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新技術在企業中采用的比例還不太高,大量新技術被財務部門或財務人員認可的程度尚淺,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技術的價值已經在社會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驗證。各類技術應用于財務工作,讓會計核算、會計報表、費用報銷等基礎事務處理更加自動化、個性化程度更低,同時讓財務計劃、評估、控制、分析、預測等場景工作更加智能化。各類技術對于財務工作的應用將在降低財務人員工作強度的基礎上,為企業基于數據的智能化管理決策提供有力支撐。隨著財務人員逐漸對新技術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各類技術也將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更加全面、綜合地應用于財務工作中[7]。
四、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路徑
財務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財務理念、財務組織架構和財務工具等多方面入手,實現財務管理與業務模式、信息技術的整合,充分利用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提高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升企業價值。
(一)財務管理理念轉型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龐大的數據資源讓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的進程,各種決策將越來越多地基于數據和分析來進行。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特征,承載著企業的重要信息,在企業決策和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搶占數據資源也成為了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掌握數據資源就意味著企業具備了核心競爭力。
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將隱藏在背后的社會、自然和經濟的客觀規律一一釋放出來,人們加以利用,使數據釋放出管理的能量和價值,這也是數據能夠成為財務管理重要工具的原因所在。大數據摒棄了傳統財務管理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而是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更加準確、有針對性的評價,為做出全面、科學的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傳統財務管理通過提供標準化的財務報表,為所有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同的、標準化的財務信息。這種方式忽視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非財務信息也很少被呈現。財務與會計作為數字時代商業模式下的商業語言,將整合龐大數據庫中的信息,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多維度、多口徑、多計量屬性、更準確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全面反映企業的運營情況。
企業需要重視數據,提高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樹立數據是關鍵生產要素的理念,才能跟上數據經濟的步伐。
(二)財務組織職能和組織架構轉型
在傳統財務管理階段,財務組織以“價值評估”為重要職責,多采用事業部的組織架構。按區域設置的事業部和事業部下設的產品部門都有各自的財務組織,財務部門各自為政,只關注本部門的財務狀況,不考慮業務部門的需求和對企業整體發展的影響,財務流程分散、效率較低。在互聯網興起并融入財務管理的階段,財務組織以“價值創造”為主要目標,傳統事業部制組織結構帶來的管理層級多、管理效率低的弊端凸顯,為了加強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溝通,加速業財融合,實現組織目標,大多數企業在財務組織上選擇了矩陣式組織結構。在大數據技術興起并融入財務管理的階段,財務組織以“價值發現”為主要目標,如何提高預測和分析能力,從紛繁復雜的各類信息中發現未來、發現價值,指導業務的發展,是財務組織追求的目標。此時,大多數企業會選擇財務組織網絡化的組織結構,將財務流程從后臺搬到前臺,大幅提高財務預測能力,加強財務對業務的指導。同時,加強財務共享中心建設,集中處理傳統財務核算,提高財務活動效率;打造一體化、網絡化的財務組織,強化信息收集、分析和預測能力,促進價值目標的實現。
(三)財務工具轉型
在數字時代背景下,新的財務工具不斷涌現。德勤認為,云計算、流程機器人、可視化、高級分析、認知計算、內存計算和區塊鏈這七大技術對金融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共同構建了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工具集[8],它們的應用都為財務工具的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啟迪。例如,隨著云計算的發展和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試圖用“云”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問題。只要在云端服務平臺上注冊一個賬號,企業和個人用戶就可以通過網絡方便快捷地獲得所需的IT資源和技術能力,既降低成本,又滿足靈活高效的業務需求;流程機器人在財務領域的應用包括票據管理、財務審計、報表管理、資金管理、對賬、預算管理、稅務管理等,除此之外能夠幫助財務工作的其他技術不勝枚舉。
這些技術可以幫助財務人員完成復雜的業務活動、財務活動、管理活動,未來的財務工作模式將是在一種充分發揮技術和財務人員各自優勢的前提下,以人機協同的工作模式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創造價值。
五、結語
信息化、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是數字經濟時代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9],財務管理人員不僅需要從業務角度了解公司,為運營提供數據支持,提高公司營運管理能力,還需要從管理高度了解行業,熟悉公司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流程,從而為公司提供更加全面的財務決策支持。只有利用數據驅動決策,實施數字化轉型,財務工作才能不斷推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G20官網.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EB/OL].2016
[2].陳曉紅,李楊揚,宋麗潔等.數字經濟理論體系與研究展望[J].管理世界,2022,38(02):208-224+13-16.DOI:10.19744/j.cnki.11-1235/f.2022.0020.
[3].丁志帆.數字經濟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研究: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現代經濟探討,2020(01):85-92.DOI:10.13891/j.cnki.mer.2020.01.011.
[4].易憲容,陳穎穎,位玉雙.數字經濟中的幾個重大理論問題研究——基于現代經濟學的一般性分析[J].經濟學家,2019(07):23-31.DOI:10.16158/j.cnki.51-1312/f.2019.07.004.
[5].Hukal P, Henfridsson O, Shaikh M, Parker G. Platform Signaling for Generating Platform Content[J].MIS Quarterly,2020,(44:3):1177-1205.
[6].張英明.數字經濟背景下的財務轉型研究[J].會計之友,2021(11):31-36.
[7].楊寅,劉勤,呂曉雷.中國企業智能財務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基于2021年調查問卷數據的例證[J].會計之友,2022(20):111-117.
[8].德勤. 關鍵時刻——數字化世界的財務[EB/OL]. 2023. https://www2.deloitte.com/cn/zh/pages/strategy-operations/articles/crunch-time-1.html.
[9].陳虎,夏立軍,王澤霞,彭娟. 新冠肺炎疫情對財務數字化的影響及對策[EB/OL]. 2020.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6919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