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化居家養老成為解決老齡化問題的社會發展新趨向。通過居家養老相關資料分析,梳理我國目前居家養老實施的現狀,同時分析居養老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探討如何運用數字化相關新技術克服面臨的問題,提出加快智慧養老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多途徑引導老年人接受并建立數字化居家養老系統、豐富老年人數字化居家養老服務的對策。
關鍵詞:居家養老;數字化;對策研究
一、引言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5.44個百分點。2022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8億,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人口老齡化與信息化發展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兩大重要趨勢,我國城市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暴露出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與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之間存在著顯著矛盾。[1]如何應對如今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同時在該趨勢沖擊下站穩腳跟,與時俱進,結合科技發展提升老齡群體生活質量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以班小輝,丁怡涵的《論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優化路徑》中數據為例,目前北京市、上海市、武漢市分別形成“9064”“9073”“9055”的養老服務格局,即約有90%的老年人傾向于居家養老,約5%至7%的老年人傾向于依托社區養老。換言之,在養老服務資源配置方式中,居家養老與社區養老具有居民接受度高、應用范圍廣的優勢。[2]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地也在積極創新養老新模式,讓老年人“養老”變“享老”,從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現如今中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加之國家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尋求更高層次精神追求,居家養老服務作為一種家庭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因此,政府大力鼓勵發展新型養老服務以試圖解決傳統養老問題普遍存在的資源浪費,整合欠佳等問題。通過對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與傳統養老相結合,養老服務向著居家智慧養老方面發展,數字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利用數字化優勢是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的關鍵,其從老年人的人文角度出發,在立足老年人的需求之上,融合數字化相關技術以實現居家養老數字化發展。本文針對目前居家養老體系存在問題以及在與數字化結合進行優化方面存在的矛盾,提出建議以及改善措施,真正考慮老年群體的各種需求,實現科技與居家養老相融,以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技術化的服務讓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有保障,助力養老服務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研究意義。
二、數字化居家養老的實施條件
數字化居家養老以通過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將軟硬件技術產品嵌入養老服務提供給居家老人和社區養老以及養老機構,以此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個性化的養老需求的一站式管理。要做好數字化居家養老需要具備兩個主要的實施條件:足夠的養老服務人才和適宜老年人使用的數字化技術。
1.培養充足的養老服務人才
數字化居家養老中的服務人員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其不僅要滿足居家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務,還需要在專業的健康護理等方面存在技能。這就需要形成一個明確的培養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考核、培訓、激勵和管理體制。有了相關的體制居家養老服務專業人才隊伍的數量和質量才能有待提高。
2.有適宜老年人使用的數字化技術
數字化居家養老服務需要老年人面對數字化服務和產品,但事實上老面人面臨著明顯的數字鴻溝。最關鍵的就是對智慧養老設備的使用“鴻溝”阻礙了數字化居家養老的發展。相關數字化技術產品需要秉承操作步驟簡便的觀念,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改善數字化技術。
三、數字化居家養老問題分析
1.養老服務供需不平衡
老人數量逐年呈現上升狀態,到2023年6月13日中國大陸老人數量[3](如圖1)約占總人口數15.5%,國家普通的養老院供不應求,居家養老成為新時代普通老人養老的選擇。居家養老位置分布比較散,管理人員多采用上門家訪方式,面對老人服務,花費時間長,專業人員消耗大,難以集中管理老人,養老服務難以實施,難以滿足老人最基本生活需求。
居家養老需要有一定經驗的管理人員,但當今時代僅有少數年輕人愿意投入到這個特殊的行業中,因此專業人員數量少,并且培訓力度不足,服務養老人員的素質不高增加了老年人口居家養老問題。
2、數字技術的應用推廣有待提高
老人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弱,理解力與記憶力減退,但是數字科技普遍應用,手機功能逐漸完善,涉及的企業,網頁鏈接加載多使到部分操作復雜繁瑣,降低消費者消費速率,還加大了老人使用的困難,嚴重影響了居家養老與互聯網融合的效果。
3、數字化居家養老缺少線下活動
居家養老與互聯網相結合雖然降低了普通老人養老花費的成本,滿足了子女對于看護老人的責任需求,但是居家養老畢竟是單獨服務娛樂活動項目少,多為使用電子產品娛樂。例如:看電視新聞、收音機、新聞頭條推送。活動范圍有限制,容易造成老人精神空虛無所寄托,外出活動、散步、旅游機會減少,不利于老人身體健康的維持。
四、數字化居家養老對策研究
1.加快智慧養老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根據調查顯示,我國需要加快智慧養老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人才培養體系。首先,智能化養老服務的施行離不開人才的驅動和維護,圍繞高校、社會和國家的培養、培訓始終是支持智能化居家養老系統的必要基礎。其次,我國老人居住地數量多分布廣泛也對專業化居家數字養老有著很大的考驗。對此,我們一方面可以增加高等院校對此類專業人才的招生,可以通過薪酬和福利政策來引導和鼓勵相關人員從事智能養老方面的設備開放及維護,為居家智能化養老“增智添才”,并且還能由此開拓就業新方向。另一方面,一定要加強對社會養老從業人員培訓。當前,數字化養老護理人員的從業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技能素養一般,所以建立健全日常的培訓體系對提高從業人員素養水平有較大益處。[4]同時也可以和志愿者團隊、社會組織等合作,充實居家數字化養老服務團隊。最后,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使得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提早了解和接觸自己的工作,更加順利地適應工作環境和減輕工作難度。
2.多途徑引導老年人接受、建立數字化居家養老系統
面對著老年人接受能力弱、對新科技抵觸的重重問題,需要我們多途徑引導老年人接受、使用數字化居家養老服務。值得一提的是,數字化人工智能正在不斷賦予養老服務新的動力,這無疑是對老年群體有益的,因此我們要采取措施推動老年群體對數字化居家養老的接受程度。一是我們可以加大力度對數字化居家養老的宣傳。當前,老年人主要是通過紙質類報刊了解信息,因此可以通過政府部門與媒體合作,加大宣傳數字化居家養老服務再者是加強社區對數字化養老服務相關活動的開展。社區可以設立專門的宣傳和活動小組,定期舉行科普活動,將相關知識的講解結合老年人在家中遇到的真實情況和感受來進行。最后,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企業不僅可以作為產品的顧問向老年人推薦和介紹這些智慧養老服務產品的優勢和在居家場景下的使用方法,還可以從老年人那里收集各類智能居家產品的使用感受與體驗,了解現有產品存在的問題,以便于改進和完善。
3.豐富老年人數字化居家養老服務
針對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和多樣化的需求,我們不僅要提供基礎的養老服務,還要深入老年群體了解其需要,進一步整合線上資源和線下調查,擴大數字化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通過對不同的老年人調查評估,分級分類地精準對接服務,提供更多高質服務,因此才能更好的滿足老年群體多元化多樣化的服務需求。還可以根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及系統配置使用情況,提供更加貼合的服務。如部分老年人很少參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我們則可以通過系統的監測,為老年人安排簡單易作的體育活動,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另外,我們還可以依托老年協會組織,動員老年人參與中心定期組的活動,邀請老年人定期對中心提出不足之處,針對老年人提出的合理意見進行改正,在提高老人的自我認同的同時,增加老年人對數字化居家服務中心的滿意度。
五、結語
數字化居家養老服務有效解決了當前傳統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在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的同時,也為我國養老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雖然數字化居家養老服務還存在某些問題,但我們更應該看到在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高質量服務上所創造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鐘仁耀,王懷月.城市社區智能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探討[J].理論探索,2023(03):90-97.
[2]班小輝,丁怡涵.論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優化路徑[J].社會治理,2023(02):92-103.
[3] 關于2023年上半年中國老人數量統計.[EB/OL],2023(05)http://gxscse.com/TongZhiGongGao/530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