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農村社會的矛盾糾紛呈現多樣化傾向,產生的原因也相對復雜,導致后續處理難度也很大。這就要求相關機構部門務必要充分發揮出自身作用,采用行之有效的辦法去處理農村矛盾糾紛,為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本文將立足于實際角度,對農村矛盾糾紛問題的主要內容的化解方案予以詳細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農村矛盾;糾紛;問題;化解
現階段農村各項改革措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此時農村社會經濟生活水平和農民群眾的各種利益關系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繼而便會衍生出相關矛盾和糾紛,此類矛盾和糾紛的類型相對來說比較多,并且復雜程度高、處理難度大。中國自古以來的都是農業大國,唯有農村穩定發展,那么國家和民族才能穩定發展,唯有農村和諧,社會主義社會才會變得愈加和諧。所以說,處理好農村社會矛盾和糾紛,對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而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新時期背景下農村社會矛盾糾紛的主要內容解析
(一)因村干部作風不端所造成的矛盾糾紛
一部分農村干部作風不端正、不民主,同時決策也不公開透明,“雙公開”工作不具體、不及時,有的時候甚至在村務公開過程中存在著弄虛造假的情況,如此就會導致農民群眾難以及時掌握村務情況、財務情況,以致于農民群眾知情權遭到侵犯。再有就是一部分村干部存在著違法亂紀和以權謀私等情況,這些惡劣行徑的存在,會對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造成不良影響。
(二)因土地征用補償所引發的矛盾糾紛
在農村地區土地補償層面,關于補償標準和補償款項發放而致使農民群眾利益受損的事件可謂屢見不鮮,再有就是農村地區由環境污染所造成的糾紛和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多。近年來,基層企業獲得了極大程度的發展,但是這些企業通常來說規模都很小,并且工藝技術也相對落后,加之有關部門監管不到位,企業廢水和廢料以及廢氣排放均沒有按照國家規定施行,最后就會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以致于農民群眾有怨言,農民和企業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三)家庭糾紛和鄰里矛盾
家庭糾紛和鄰里矛盾是目前農村范圍內比較常見的一種矛盾糾紛,并且所占比例較大。在家庭糾紛中,子女不孝敬老人、婆媳關系不和睦、夫妻關系不融洽等問題最具代表性,而關于鄰里矛盾,則多數以宅基地邊界劃分矛盾為主。近年來受種種因素的影響,農村社會家庭糾紛和鄰里矛盾頻繁升級。
(四)因領導班子換屆選舉而引發的矛盾糾紛
三年一屆的村委會環節選舉是目前農村地區進行自治管理和民主管理的關鍵一環,但縱觀現狀不難看出,一些農村地區在進行領導班子換屆選舉的過程中,因為受到利益的驅使,所以常常會出現一系列矛盾糾紛,最為常見的就是當選人和落選人之間的矛盾,并且賄選問題也時有發生。
(五)因權力分配不當而引發的村委會和黨支部之間的矛盾糾紛
在一些農村地區中,兩委班子職責模糊、工作無序以及權力分配不公平等問題日趨嚴重,長期下去就可能會導致村委會和黨支部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以致于村內事務處理效果大打折扣。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些地區的兩委班子在用人和選人期間常常以“圈”定人,在具體工作中,干部與干部之間很少會進行溝通和交流,“各自為營”的問題甚是明顯,這樣就會讓廣大農民群眾感到無所適從,再有就是一些村黨支部大搞“家長制”、“一言堂”,如此就會嚴重挫傷村委會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新時期背景下農村社會矛盾糾紛的主要化解路徑論述
(一)悉心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建議和看法
較為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該盡快設置群眾意見箱,之后在此基礎上構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下訪制度,并且還要及時開通電臺公仆熱線等。關鍵點在于不斷優化農村社會民意表達機制,要將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呼聲直接反映出來,為民伸冤、為民請愿,要讓他們“話有處說”、“理有處講”,另外對于農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及合理訴求一定要盡心處理和滿足,最大限度上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還需要特殊注意的一點是,針對目前農村地區存在的具有苗頭性、傾向性特征的矛盾糾紛,我們也要通過對以上機制的有效運行予以化解,將有關矛盾和糾紛扼殺在搖籃中。
(二)對農村地區民主運行制度予以建立健全,持續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若想讓民主的種子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生根發芽,當務之急就是要對多樣化的民主制度建設工作重視起來,期間要竭盡所能去實現民主自治規范化和程序化以及制度化、科學化、高效化的目標。具體來說,要始終堅持使用制度去管權和管事以及管理人,通過運行有效的管理制度去綜合性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和決策權以及監督權,如此方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主發展,打造出“村干部村民自己選、村務村民自己管”的良好格局。要知道,民主是農村社會矛盾和糾紛的稀釋劑,唯有農民當家做主,那么他們的各項權益才能得到充分維護,此后產生矛盾和糾紛的幾率就會慢慢變少甚至沒有。
(三)加強干部素質建設,對干部作風進行深度改進
若干部的素養不達標、作風不端正的話,那么就會使得農村范圍內的糾紛、矛盾不斷加劇,對農村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所以說處在新時期背景下,作為農村地區基層干部,一定要深入性的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我黨的大政方針,與此同時,還要對自身的崗位工作作風進行持續改進,立志成為一個辦事公平、作風正派、奉公職守、一心為民的好干部,如此方可讓干群關系變得愈加融洽,此后農村社會中的矛盾和糾紛也會大幅度減少。
(四)最大限度上發揮出人民調解的作用
現在的基本情況是,處理農村社會矛盾糾紛的主要方式有調解和信訪以及訴訟。將調解和信訪、訴訟進行對比后我們不難看出,前者具備著高效便捷、流程簡單、成本投入少、人性化等一系列優勢。農村范圍內的社會矛盾和糾紛基本上都可以通過調解的方式進行處理,唯有切實做好調解工作,那么才能從根本上減少訴訟率以及上訪率。因此,人民調解是規避基層矛盾糾紛的首道防線,更是解決農村社會矛盾糾紛的主要渠道,同時也是黨和政府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絕佳舉措。總的來說,我們一定要對調節工作重視起來,從組織和工作以及制度、報酬四個方面入手,持續加強對調節工作者的培訓、教育力度,切實提升調節工作人員的技能水平和個人素養,這樣才能使之為廣大農民群眾排憂解難,有效化解農村各項矛盾和糾紛。
(五)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力度
眾所周知,預防是最好層面的調解方式,而此時強化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與法律觀念則是預防農村矛盾和糾紛的絕佳手段。我們一定要將法治宣傳工作當成是一種經常性工作和長期性工作來抓,以多元化的方式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和普及法律知識,要將每一位農民都當成是普法對象,如此方可讓法律知識深入千家萬戶,讓法律意識深入人心,工作人員在開展法律宣傳教育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務必要引導廣大農民群眾遵紀守法,使用合法渠道去維權,而不是使用激進的方式去維護自身權益。
三、結束語
處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社會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糾紛急需得到處理,這些矛盾和糾紛主要有因村干部作風不端所造成的矛盾糾紛、因土地征用補償所引發的矛盾糾紛、家庭糾紛和鄰里矛盾、因領導班子換屆選舉而引發的矛盾糾紛等,當務之急就是要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建議、持續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加強干部素質建設、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力度等,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防止糾紛出現,高效處理各種矛盾,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全面助力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厲盡國,龐好月,黃曙霞.鄉村振興視域下的農村矛盾糾紛及其解決路徑——基于河南省長垣市農村調查的分析[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2(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