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對大學生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新時代對大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實踐可以增強大學生對勞動實踐認知,提升勞動情感。本文通過分析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現狀,發現大學生存在勞動意識淡薄、勞動態度不積極、對勞動教育的價值認識模糊、勞動教育方法不成熟、勞動教育效果不好等。基于此,提出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優化策略主要包括:拓展勞動教育維度;弘揚勞動模范精神,樹立大學生的勞動情懷;強化勞動教育實踐,培養勞動意識,在勞動實踐中提升自身能力與奉獻社會。
關鍵詞:大學生勞動實踐教育;內涵價值;現實困境;優化策略
一、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內涵價值
明確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內涵價值,是開展勞動實踐的前提。從大學生參與勞動實踐來看,培養大學生勞動觀教育,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事業發展的路徑之一。新時代用勞動托起中國夢建設,助力大學生樹立“創造最偉大”的勞動能力,弘揚大學生勞動精神,提升勞動素養,塑造有實干精神的高素質大學生(劉芳芳等,2021)。馬克思指出,"適用于所有適齡兒童,未來教育是生產勞動同德育智育和體育美育相結合,造就人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這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指出:“要廣泛開展勞動教育,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①勞動教育是新時期提出的,這一時期大學生面臨問題是,沒有形成正確勞動價值觀,如何培養大學生勞動者的思維方式尤為重要。因此,加強誠實勞動教育,通過勞動實踐提升大學生的幸福感,掌握新時代大學生勞教育的內涵,提高大學生對勞動素養的認識,勞動實踐教育是大學生的責任,大學生堅信勞動光榮的神圣使命,探索勞動教育價值有重要意義,深化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培養大學生勞動情感,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新時代大學生勞動實踐教育的現實困境
馬克思認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②因此,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過程是在勞動實踐中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新時代大學生的成長歷程中,有利的環境提升大學生勞動價值觀,消極的環境不利于大學生勞動價值觀的提升。因此,探析大學生勞動實踐教育的現實困境,提升大學生對勞動實踐教育的認知。
采用調研法和記錄法,調研我市5所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狀況,分析高校大學生勞動實踐教育現實困境,提出優化策略。通過調研大學生在社區、學校周邊及大學生在家里的勞動行為。同時,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現實困境進行分析。
(一)物質生活富裕使大學生勞動意識淡薄
大學生缺乏勞動經驗,家庭和學校對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疏于指導,導致大學生勞動意識淡薄。大學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使大學生重視個人利益、就業中存在眼高手低現象;社會公益勞動甚少參加、輕視無償勞動,歸因于大學生忽略奉獻精神。父母對大學生教育是參加勞動會耽誤學習時間,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缺失,大學生對勞動內涵認識不足。
(二)高校勞動教育尷尬境遇
時代進步,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問題也凸顯出來。雖然高校在勞動教育方面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上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被淡化,勞動教育內容與形式缺少創新性,勞動教育實踐與社會需求發展相脫鉤。輔導員忽視對大學生勞動觀的培養,以致大學生勞動教育缺乏時代性。
(三)家庭勞動教育片面化
新時代大學生的勞動意識普遍淡薄。英國思想家、教育家約翰洛克指出: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父母要引導學生認識勞動的意義,使勞動意識入腦入心,引導學生通過體驗勞動,從勞動實踐中感受父母的艱辛。家庭中家長過度保護,讓大學生很少有機會參加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方法不成熟,勞動教育效果不好。部分家長從小就教育孩子長大后選擇體面職業,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科學家、教育家,成為體面的人,有些家長甚至認為,勞動會耽誤學習,把勞動與學習對立起來。
(四)社會勞動教育文化屏障
新時代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對個人的成長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大學生就業困難很大程度上與大學生勞動價值觀比較模糊相關。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對大學生順利就業有重要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大學生認為成功的標志就是擁有大量財富,認為金錢就是一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在一些大學生中盛行。大學生們很容易受到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使大學生講奉獻的少了,索取的多了。面臨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異,部分學生對未來充滿迷茫,在價值觀上,追求自我本位。
三、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優化策略
(一)協同配合:拓展勞動教育維度
家庭、學校、社區應協同配合,新時代對大學生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培育大學生勞動創新能力。家長應重視家庭勞動教育對子女的榜樣示范作用;高校在開展學生勞動價值觀教育課時,要結合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內容,開展勞動教學活動,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價值觀;社區在開展勞動實踐教育時,發揮家、校、生之間的協同作用,師生共同在社會勞動實踐中,提升勞動能力,發揮社區勞動文化教育的熏陶作用,拓展勞動實踐教育維度,使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習慣。
(二)升華認同:培育勞動模范精神引領力
新時代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應弘揚勞動精神。首先,從自我做起,獨立完成事情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其次,弘結合大學生實際,開展勞動模范學習,弘揚勞模精神;最后,高校需開展勞模精神專題講座會,營造向勞動模范學習的校園氛圍。
(三)錘煉實踐:強化勞動實踐的淬煉養成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求既能“勞心”又能“勞力”。在高校,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事業的發展培養合格的人才,為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勞動實踐重要性,鼓勵新時代大學生到基層創業,發揮吃苦耐勞精神,進而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助力大學生創業。勞動實踐對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有重要現實意義,在勞動實踐中讓學生提升大學生勞動認知、培養勞動情感,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注釋:
①習近平: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_央廣網 (cnr.cn)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化,1995:92
參考文獻:
[1]鄭銀鳳.“90后”大學生勞動觀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
[2]宋廣軍.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勞動精神的生成邏輯、科學內涵及培育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3):156-160.
[3]何云峰.從勞動作為人的類本質的視角看勞動幸福問題[J].江漢論壇,2017(08):49-53.
[4]于璽,刁衍斌.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優化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22(02):50-52.
[5]張建寶,胡占君.筑牢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四梁八柱”[J].中國高等教育,2020(21):62-64.
[6]韋麗銀,劉遠杰.新時代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勞動教育的內涵、問題與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19,38(10):36-46.
[7]劉向兵.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新內涵與新要求——基于習近平關于勞動的重要論述的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8(11):17-21.
[8]江世鑫,曲建武.新教育公平觀視域下輔導員角色沖突的應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02):159-163.
[10]張威.勞動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20(20):36-38.
[11]嚴明.對21世紀大學生勞動觀教育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3(11):74-75.
[12]班建武.“新”勞動教育的內涵特征與實踐路徑[J].教育研究,2019,40(01):21-26.
[13]簡世德.對當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幾點認識[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2000(04):73-75.
[14]馮永鵬.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體系的建構——評《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論綱》[J].中國教育學刊,2021(11):142.
[15]馮剛,劉文博.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與實踐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9(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