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角度,思考學校共青團工作的路徑。本文在闡述了職業學校學生核心素養、新時期共青團工作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對于目前的共青團工作問題進行分析,并探索學校共青團工作的新方法,最后對于該過程給予反思。
關鍵詞:共青團工作;職業教育;核心素養;創新與改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 [1],報告中專門闡述了黨的青年工作的戰略地位、責任使命、正確道路等問題,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年的殷切期望與共青團工作的高度重視。新時期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職業院校對于培養什么樣的青年,怎樣培養青年,以及共青團建設的改革與創新相關課題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蔡元培先生的《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道,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2]。所提到的“修養”即為人的綜合素質,而在教育中也被認為是學生“核心素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3]。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關注,從教育角度一句話可以概括為“我們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概括為三個方面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以及六大素養,分別是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4]。
(二)職業院校學生的核心素養。由于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在探究培養什么樣的中職或高職生的時候,學校需要在之前的基礎上制定更加適合職業學生發展的框架與側重點。針對職業學校學生特點研究有許多。其中,有學者認為職業學校學生在文化基礎方面較為薄弱,學習能力不足,缺乏積極性,不擅長主動思考;組織紀律、規則意識淡薄,禮貌禮儀欠缺;合作能力與溝通能力較差[5];除此之外,長時間的成就感低下以及父母的忽視,容易造成他們自卑、脆弱、敏感等心理問題,可能引發價值觀混亂、道德倫理觀點薄弱從而造成行為問題[6]。
在針對職業學校學生個人素質培養的研究中,有學校采用“簡約路線”,只“勾選”幾個關鍵素養,將六大素養簡化成三大素養,分別為公民素養、能力素養、職業素養。他們的目標是培養有道德的社會人和高素質的職業人。[7]也有學者提倡的是“全面路線”,強調職業指向性,提出文化基礎、社會參與、健康生活、終身學習和信息思維這六個維度。文化基礎是指職業院校學生需要具備各個學科基本的知識與技能;社會參與指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遵守各項法律法規,自覺維護國家和平統一,積極參與學校和社會上各項活動;健康生活指學生的身心健康,擁有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同時能夠自我管理與約束,加強體育運動,強健體魄;終生學習指能夠自我制定計劃,合理規劃未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了解各種學習路徑,擁有自我學習及探究的能力;信息思維指在新時代下,互聯網、新媒體等新技術新名詞應運而生,學生需要具備篩選、處理、整合復雜信息的能力,擁有長遠視角與大局觀[7]。
二、職業院校共青團工作
(一)共青團工作重點內容。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愈發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正式實施,標志著國家通過法律的形式向公眾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8]。職業教育的質量與水平,直接關系著我國未來接班人的素質。
共青團是先進青年代表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其擔負著教育青年、團結青年、帶領青年的重要職責[9]。共青團工作作為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之一,要加強思想政治及各種團學活動,以活動為基礎,凝聚、服務、引導、幫助,積極組織動員青年學生,使他們在各式各樣的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增強團組織對青年的凝聚力、組織力和號召力。
(二)新時期共青團工作現狀
新時期,黨對青年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有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國正處于第二個百年奮斗歷史階段,這一時期國際政治形式復雜多變,思想教育陣地的守護、青年學生思想引領工作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發言,“共青團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10]。因此,加強青年學生思想引領工作是職業院校現階段共青團工作開展的重心。然而目前職業院校共青團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仍然遇到不少的問題。
其一,共青團組織建設相對普通高中較為薄弱。職業院校的團組織團員覆蓋率相較于普通高中較低,盡管省、市團委已將入團名額比例向職業院校傾斜,但由于新生團員比例極低,無法組成獨立團支部,一年級更多以聯合團支部的形式存在,管理模式相對松散,團支部書記或輔導員并沒有投入太多精力到共青團工作中去,只能上傳下達。
其二,共青團開展的活動內容不夠豐富。職業學校的學生往往對于提高職業技能更加感興趣,如果活動內容陳舊乏味,或開展形式隨意流于表面,那么更加不可能激發學生參與了解共青團活動的熱情。
其三,共青團工作未充分利用新媒體。如今是數字化信息時代,新媒體早已取代四大傳統媒體,已經成為青年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傳統的宣傳方式很難取得宣傳效果。另外,在團支部建設、團員溝通交流、團日活動開展方面,傳統的工作方式造成了交流閉塞,信息反饋不及時等問題。
三、共青團工作路徑的探索與思考
學校共青團在緊扣建黨百年、黨的二十大召開等重要時間節點的基礎上,在上級團組織和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統一思想認識,把握正確方向,夯實團務基礎,堅持改革創新,圍繞“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從嚴治團”四維工作格局,本著引領青年思想、凝聚青年力量、彰顯青年活力、服務青年成長的原則,對目前學校共青團的工作予以創新。
下面將從三大方面淺談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共青團工作路徑的改革與創新,從而思考本校共青團工作是否起到了培養職業學校學生核心素養(文化基礎、社會參與、健康生活、終身學習和信息思維)的作用。
(一)加強共青團組織凝聚力
針對組織建設薄弱問題,校團委聚焦“一心三環”,以團組織為核心,學生會、社團聯合會、志愿者組織嚴格按照相關章程及管理辦法開展相關工作。
1.學校團委。學校通過召開第九次團學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團委委員,人員由青年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同時也明確了分工職責。學校各團總支、團支部規范開展“三會兩制一課”、主題團日,每年下半年召開1次組織生活會。
2.學生會組織。校學生會日常組織工作嚴格按照“學生會管理制度”進行。在校團委的指導下,學生會隊伍建設有力,各部門職責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除去日常工作,校學生會組織并策劃“愛心義賣”活動、“文明城市打卡”活動、“校園清道夫”行動、“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
3.學生社團。學生社團日常管理按照學校“學生社團管理辦法”執行。“思想引領類”和“志愿服務類”社團共10個,占學校總社團數的16%。每年下半年,各個社團要進行校學生社團會集中開展展示活動暨社團作品成果展示活動。截止目前最新數據,22級新生加入社團組織比例達到90%,各個社團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實了學生的課余時間,社團成果百花齊放。
4.志愿者組織。學校每名學生都配備一本志愿者服務活動手冊,規范記錄每一次志愿者服務情況。在開展多樣的志愿者活動的同時,讓學生意識到“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通過加入以上這些組織,并在完成組織日常工作組織各項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核心素養,尤其是在文化基礎、社會參與以及健康生活這三個方面。校團委學生需要不斷加強黨和團相關理論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不斷學習獲取知識;學生必須遵循所在組織的規章制度,不管是學生干部或是普通成員,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過程中,增強了交流溝通和團隊合作能力;學生通過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逐漸累積獲取成就感,從原本弱勢自卑逐漸變得樂觀自信,并且主動思考,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
(二)創新共青團工作機制
針對職業學生本身所具有的喜愛潮流、活潑好動等特點,學校團委通過加強團校建設,并開展一系列活動創新工作機制,豐富工作載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共青團活力。
1.團校建設。學校進一步加強團員陣地建設,掛牌成立“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團校”,并規范團校章程,完善團校培訓記錄。由經驗知識豐富的校內校外教師作為講師,并鼓勵學生自我學習,通過制作PPT上臺演講等形式,另精神文化植根在學生的心中。
2.誦讀學傳工作。校團委組織學生開展“四史”故事演講比賽,選拔優秀的學生。
3.創新創業教育。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學校組織開展了“創新作品大征集”活動,同時選派學生參加省市級創新創業大賽和訓練營。
創新共青團工作機制,學校所開展的上述活動中,學生尤其在在文化基礎、社會參與以及終身學習這三個方面獲得了素養的提升。參與各類演講,需要先進行相關知識的自學,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會領悟到自我學習的路徑與方法,通過在眾人面前的成功演講,增強個人信心;參加創新創業比賽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在日后的整個人生中獲取新的知識的思維模式。
(三)充分利用新媒體
在如今互聯網的世界里,青年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新媒體。因此,學校成了融媒體中心,用來負責從官網、電視臺、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多個渠道宣傳學校辦學理念及各大新聞與活動。其中校園電視臺由校團委負責,在學生中選拔編導、主播及后期,通過一期又一期的節目的制作,學生獲得的是全方位個人素養的提升。不僅可以獲取專業性強的技能,如文案寫作、采訪、導播、主持、后期制作,而且培養了自己處理復雜信息并整合創造的重要能力。
四、反思
在學生核心素養視角下對于學校共青團工作路徑的探究與思考,本文出發點主要在于如何創新共青團工作路徑,從學校的各項創新改革措施中“搜尋”是否對于職業學校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了作用。然而,該過程缺乏核心素養培養維度的完整性。下一階段,學校將先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適合學情的核心素養維度,在此基礎上考慮共青團工作的創新,有針對性地培養國家未來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二十大報告[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楊麗玲.做有修養的教師——讀《中國人的修養》有感[J].甘肅教育,2019(21):19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4]王雅琪.構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總框架——《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修訂版)》評介[J].地理教學,2021(20):1.
[5]袁航.中職生職業素養現狀調查分析[J].教育觀察,2020,9(22):57-60.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0.22.023.
[6]劉慶.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淺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2(18):21-23.
[7]歐陽志梅.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職業院校德育管理的實踐與思考——以鎮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職教通訊,2016(29):72-77.
[8]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2-04/21/content_5686375.htm
[9]中國共青團.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EB/OL].
https://www.gqt.org.cn/ccylmaterial/regulation/200612/t20061224_12147.htm
[10]中共中央黨校.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
https://www.ccps.gov.cn/xxsxk/zyls/201906/t20190604_1320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