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斗爭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方式,斗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十大歷史經驗之一,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時代的到來為發揚斗爭精神創造了有利條件、提供了良好環境的同時,也給發揚斗爭精神帶來了新的任務、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新時代發揚斗爭精神在發揚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新舊交織的重大現實困境:長期和平環境對斗爭精神產生消極影響;市場經濟功利性構成的主要挑戰;國內各項艱巨任務的重大考驗;黨內突出問題嚴峻性造成嚴重危害;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帶來的巨大沖擊。在波譎云詭的國際背景下,要保持新時代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進程,要確保偉大斗爭的勝利,需要堅持增強斗爭本領、科學理論指導、繼承優良傳統、增強憂患意識等斗爭的內在原則。
關鍵詞:新時代;斗爭精神;問題;芻議
斗爭既是一種精神傳承,也是一種精神狀態,更是一種實踐行為,它在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斗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十大歷史經驗之一,“堅持敢于斗爭”被載入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增強斗爭精神”又成為重要議題之一。習近平在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全黨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發揚斗爭精神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厘清新時代偉大斗爭精神問題導向、內在原則和科學方法,是進一步開展斗爭、實現斗爭勝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
一、新時代發揚斗爭精神的現實困境
新時代的到來為發揚斗爭精神創造了有利條件、提供了良好環境的同時,也給發揚斗爭精神帶來了新的任務、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新時代發揚斗爭精神在發揚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新舊交織的重大現實困境。
(1)長期和平環境對斗爭精神產生消極影響。長期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下對新時代發揚斗爭精神的孕育和養成產生諸多不利影響。面對在不同歷史背景下斗爭內涵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有些深醉于和平環境帶來的舒適感,丟失了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一腔熱血和一股干勁,缺少了斗爭精神。
(2)市場經濟功利性構成的主要挑戰。在新時代背景下,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建立,市場經濟的物質性和功利性變得更加突出,以經濟利益、個人利益至上的思想觀念與黨敢于擔當、勇于奉獻、甘于犧牲的斗爭精神相去甚遠,是新時代發揚斗爭精神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3)國內各項艱巨任務的重大考驗。我國面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而繁重,需要解決各個領域出現的各種新老問題。要解決這些矛盾問題并非易事,尤其需要發揚敢擔當、敢斗爭的斗爭精神。
(4)黨內突出問題嚴峻性造成嚴重危害。我國取得巨大成就和執政的長期穩定使一些黨員干部出現脫離群眾、貪污腐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諸多問題。黨面臨的“四大考驗”長期性和復雜性和“四種危險”尖銳性和嚴峻性突出問題對新時代發揚斗爭精神帶來嚴重危害。
(5)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帶來的巨大沖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實施“和平演變”,大搞文化入侵和文化霸權,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通過一系列西方社會思潮的入侵、文化霸權的推行對新時代發揚斗爭精神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二、增強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問題意識
1.斗爭屬于實踐范疇。偉大斗爭指向時代矛盾,問題意識是偉大斗爭不斷取得勝利的思想密碼,從這個意義上講,斗爭屬于實踐的范疇。斗爭不應該僅僅是宣傳話語和宣傳藝術,不能只寫在紙上、掛在墻上,而是要走向現實生活。社會現實是充滿矛盾的,需要以斗爭的問題意識去面對。“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正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是靠敲鑼打鼓實現的,而是在解決一個又一個挑戰和難題、化解一個又一個風險、戰勝一個又一個難關中逐步實現的。
2.斗爭過程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斗爭是共產黨人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重要選擇,斗爭的過程就是解決矛盾的過程,斗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和使命。“歷史發展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歷史使命和任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擔當和責任。”同樣,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斗爭,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也可以說是一部通過斗爭解決重大問題的歷史。斗爭是解決矛盾的有效方式。譬如在革命時期,斗爭關乎推翻剝削壓迫獲得解放的問題;在建設時期,斗爭直指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在改革時期,斗爭關涉撥亂反正、工作重點轉移的問題。可見,斗爭策略跟隨矛盾的變化而變化,不同問題的斗爭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正確把握斗爭對象是增強問題意識、推進改革創新偉大斗爭的前提。理解斗爭對象需要站在能指與所指的雙重維度來科學辨識。所謂斗爭對象的能指,是不能簡單將斗爭理解為針對某一方面、某個內容、某個時段的斗爭,因為伴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斗爭也是一個變化發展的動態過程。新的斗爭對象隨時會出現,處于各種問題與困難中的被動一方都可能成為斗爭對象,它覆蓋生產與生活、經濟與社會、國防與軍事等各個領域和環節。
3.斗爭對象的多向性。所謂斗爭對象的所指,是指在某一具體情境中,斗爭指向的對象是明確的,斗爭是活生生的實踐行為。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對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將面對的一系列困難與挑戰。新時代的復雜斗爭具有諸多歷史特點和時代特征,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也涉及政黨自我革命、組織作風建設、意識形態建設、國際關系等諸多內容,諸如戰勝各類風險挑戰、保持戰略定力避免差錯、干事創業敢于實現夢想等。新時代,圍繞“強起來”的奮斗目標,偉大斗爭指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斗爭。在這個過程中,要防范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和自然界的各種威脅和潛在風險,堅決戰勝阻礙國家發展和人民富裕的各種挑戰,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我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主要體現在應對重大風險、開展意識形態和反腐敗斗爭、堅持改革開放等諸多方面。
三、結語
斗爭原則是中國共產黨對斗爭規律的準確把握。習近平指出:“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事業發展新天地。”習近平總書記賦予了斗爭精神豐富的內涵:敢于善于斗爭的“三氣品質”“三不立場”“善斗本領”“頑強斗志”。在波譎云詭的國際背景下,要保持新時代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進程,要確保偉大斗爭的勝利,需要堅持增強斗爭本領、科學理論指導、繼承優良傳統、增強憂患意識等斗爭的內在原則。
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發揮我們黨強勁精神力量的支撐作用,而這力量的源泉就來自黨自我革命的品格。另一方面,要有未雨綢繆的思想準備,不僅要與現存的問題斗爭,還要與未來可能存在的矛盾斗爭。未雨綢繆就是要辨得清斗爭方向、嗅得出敵情、認得清是非,保持清醒,隨時準備斗爭。發現問題苗頭,及時攻克,將風險化解于苗頭之中、未現之時。
參考文獻:
[1] 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 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頑強奮斗[N].人民日報,2019-09-04(1).
[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