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揭陽古城文化歷史由來已久,其工藝美術品更是歷史痕跡和文化印記,在當今社會的不斷更新迭代中,揭陽古城工藝美術文化發展存在傳承技藝難和傳播方法不恰當的困局。對此,文章從學習方法角度作為切入點,闡述自學揭陽古城工藝美術文化出現的三難困境,即見識難、技藝難和發展難,并提出他教是傳承文化的主要途徑,共學是社會發展潮流,是其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對于鄉村文化振興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學習方法;工藝美術;傳承
揭陽古城原址為古揭陽,擁有2200余年歷史,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及興勝地,揭陽古城文化工藝美術歷史悠久,承載著古人的敢于探索和融合創新的智慧,涵蓋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如揭陽木雕之木、揭陽漆藝之金水,揭陽嵌瓷之火土,此三者相輔相成,或有漆涂于瓷、漆涂于木、瓷貼于木,瓷嵌于瓷等,均能鑄成精美的工藝品和裝飾品。然而,礙于揭陽古城工藝美術制作技藝要求高,入門難等特點,使得有些年輕人對其傳承學習,要么望而卻步,要么一籌莫展,要么半途而廢。隨著技藝者的老齡化和新媒體的急速發展,這兩者之間形成了一道難以縫合的橫溝,掌握技藝的人屈指可數,甚至存在失傳的趨勢。
一、揭陽古城工藝美術文化的發展情況
(一)工藝美術存活于各村各族宗祠修繕中
揭陽古城習俗頗多,各種廟宇香火旺盛,各村各族宗祠依舊尚存。每隔一段時間,這些擁有著揭陽人民或村落族人記憶的古建筑都會被重新修繕,并且隨著信奉者的增加,有些地方會新建一些寺廟供人們求平安,這就讓木雕、漆藝、嵌瓷等技藝人擁有一定的小市場,保障了技藝傳承人的經濟收入,換言之就是這些技藝暫時都不會消失。
(二)工藝美術種類多樣,培養群眾的美學品位和文化欣賞
揭陽古城工藝美術種類多樣,搭配極廣,蘊含著很多古人的智慧。這些工藝品大都具備愛國主義和道德教育功能,在現實生活中不僅美化了城市建筑物,而且培養群眾的美學品位和文化欣賞。素有廟宇威聳的漆藝門神、首都人民大會堂及全國許多大城市的機場、酒店、辦公大樓等公共場所的木雕掛屏和屋檐上別具一格的嵌瓷人文。
二、自學揭陽古城工藝美術文化的困境
(一)見識難
自學學習揭陽古城工藝美術文化,首先從了解開始。眾所周知,要想學習文化,要先培養一顆敬畏之心,從起源出發,了解歷史變遷,得知制作的心路歷程,才能在嘗試制作時擁有古人智慧的驅動和靈感。
在修繕或新建宗祠廟宇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發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以保護建筑的名義在建筑外圍豎立高高的墻板,然后在建筑修繕現場進行工藝裝飾;另一種是在手工制作作坊中完成工藝品的制作,然后再到建筑修繕現場進行安裝。這兩種情況導致了我們年輕人一方面很難見識到這些技藝的施展,減少了技藝人的曝光度和難以提起年輕人對于技藝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對于工藝美術的制作過程難識廬山真面目,很難知道工藝的制作細節、步驟和方法。
由此可知,我們在學習的第一棒就存在見識難的問題,很少有途徑可以讓我們年輕人去了解這些工藝制作過程,有些人會望而卻步,敢觀而不敢學。
(二)技藝難
自學揭陽古城工藝美術文化,主要在于技術學習。見識了工藝美術文化,沒有技難以做出一樣像樣的東西。
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種工藝美術品的誕生離不開制作工具。木雕工藝所需雕刻工具眾多,每樣工具的作用均不相同,木雕工藝人在雕刻時要有空間意識和圖像感;漆藝美術要有齊全的美術用具,要求漆藝美術人要有發現美的眼睛,對顏色的使用要恰當合理;嵌瓷工藝配件極多,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有一定的半成品,要求嵌瓷工藝人要有古風古韻的形象儲備和立體空間感。
由此可見,我們年輕人要想學習這些技藝,需要學習和掌握的技巧很多且很難,要求我們要有極強的恒心、專心、耐心和細心的性格,這時就會有一些自學的人對于這些技藝一籌莫展,不知所措。
(三)發展難
自學揭陽古城工藝美術文化,其初心在于傳承發展。面對許多外來文化的入侵,那些適應社會發展趨勢和當下人們情懷變化的文化逐漸占據市場,導致本地源文化難有發展之地,在傳承技藝時常常出現生源愈發減少的情況,并且擠壓了傳承人的傳授收入,出現“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尷尬境地。
所以有些曾經信誓旦旦的剛成師的傳承人會忘記自己的初心,半途而廢,放棄掉所學技藝,重新尋求生存之路。
三、他教是傳承文化的主要途徑,共學是社會發展潮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揭陽毗鄰汕頭和潮州,汕頭著名文旅區非“小公園”所屬,潮州著名文化文旅區非“牌坊街”所屬,這些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區不僅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賞識當地的工藝美術品,而且還提高了當地的文化旅游收入,這兩種效果無不促進了當地的鄉村文化振興。
而揭陽尚未形成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區,所以鄉村文化振興效果不佳。但是揭陽政府對于文旅區的建設有意圖設在“揭陽進賢門”周邊區域,迄今為止仍在不斷探索、籌劃和建設之中,假如未來一旦建成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區,揭陽文化旅游不僅會有新的經濟發展,更有創新的文旅方式解決揭陽古城工藝美術文化三難問題,能更有效地促進揭陽的鄉村文化振興。
(一)多舉辦文化活動,提高見識
在著名的文旅區單獨設置一片場所專門用于展示或表演揭陽古城文化,名曰:“揭陽古城文化傳播內閣”,以隔間或攤位的出租形式讓文化傳承人入駐,由文化傳承人無償地講授、展示或表演工藝美術文化的歷史變遷和心路歷程,不進行商業活動,本地人和外地旅客可在這個場所見識到很多揭陽古城工藝美術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前去學習參觀,勾起人們的感興趣和對于藝術的敬畏之心。
(二)設置多家工藝學館,親授技藝
在著名的文旅區揭陽古城文化傳播內閣不遠處沿街設置雙排工藝學館,名曰:“揭陽古城文化傳承學館”,工藝類型與揭陽古城文化傳播內閣所展示或表演的內容遙相呼應,僅由文化傳承人承租,專門用于有償傳授技藝和售賣文化藝術品,本地人或外地游客經由揭陽古城文化傳播內閣見識,突然喜好某一樣工藝美術文化,即可去對應的揭陽古城文化傳承學館有償學習,這樣不僅能得到文化傳承人親授學習者入手喜好自己技藝,而且還能提高人們的心性與修養。
(三)誘導傳播學習心得,共學促進文化發展
本地人和外地旅客在揭陽古城文化傳承學館學習后,由文化傳承人提供文化藝術小禮物誘導學習者發布短視頻展示當下學習心得,促進文化傳播范圍,這樣不僅能夠讓這個技藝得到有效傳播,提高技藝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愛好者前來觀摩學習,有效地解決傳承發展問題,而且也能短視頻的發布適應當下時代潮流,讓視頻接收者共同學習文化藝術品的制作,學習他人的技藝技巧,點亮了他人的文化印記,加強了文化記憶。
參考文獻:
[1]鄭旭明.揭陽古城文化傳承現狀與路徑探究[J].花溪,2022(27):0052-0056
[2]鄭錦薇,陸健文,王丹璇等.基于“活態性”理論的傳統手工藝傳承研究——以揭陽竹絲編畫為例[J].知識文庫,2017(20):1-2+17.
[3]鄭丹純.從旅游視角論揭陽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J].經濟師,2022,(01):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