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限于工程所處的地層特殊性和地區安防敏感性,烏魯木齊軌道交通2號線幸福路中站不允許使用鉆爆法施工,只能采用鑿巖機開挖。為滿足鑿巖機工作凈空,PBA工法小導洞采用較為罕見的5m凈寬。鑒于工程結構尺寸及地層的特殊性,工程實施前須建立車站場地的三維地層-結構有限元模型,依據工程實際開挖方案模擬動態施工,分析各施工步序的地面沉降量。研究結果表明:初期支護施工過程中的初支扣拱工況、二次襯砌施工過程中的開挖施作側墻中板工況為控制工況,兩工況引起地表沉降占比79%。依此分析結論,可輔助后期施工單位及監控量測單位現場工作,也可為類似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鐵車站;PBA工法;機械法開挖;數值模擬
0 " 引言
現如今,PBA工法已經成功應用于多個城市地鐵車站的修建,逐漸形成了完整的設計方法及施工方法,并獲得了較為理想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2]。PBA工法在烏魯木齊軌道交通1號線王家梁有成功應用的經驗,但是王家梁站車站基本全部位于巖層中,開挖均采用鉆爆法施工,小導洞內凈寬4m,橫通道凈寬5m。烏魯木齊軌道交通2號線開工后,限于地區安防的敏感性,2號線全線禁止采用鉆爆法施工,通過業主、總體、設計、施工、監理五方會議確定,最終采用機械開挖法施工。
為滿足鑿巖機的轉彎半徑及工作空間要求,將PBA小導洞內凈寬設置為5m,橫通道凈寬設為6m。與烏魯木齊軌道交通1號線王家梁站相比,PBA小導洞內凈寬增加1m,且幸福路中站拱頂位于角礫土中,地下一層側墻位于全、強風化巖層,與王家梁站相比地層較差,故王家梁站已有的設計施工經驗和地表沉降監測數據,對于幸福路中站參考價值小。鑒于此,有必要運用有限元計算對車站實際開挖過程進行模擬,分析總結出引起地表沉降量較大的工況,輔助施工方合理選擇超前預加固施作的時機,輔助監控量測單位合理對監控量測頻率進行加密。該分析研究對于未來類似地層的PBA車站設計、施工及監控量測,都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1 " PBA工法簡介
PBA法(洞樁法)是淺埋暗挖法的基礎上,結合蓋挖法的理念發展起來的,由邊樁、中樁(柱)、頂底梁、頂拱共同構成初期受力體系,承受施工過程的荷載。其核心思想在于盡快形成豎向承載結構。PBA法是先施工小導洞,在小導洞內施做梁柱體系,然后再施做頂部結構,并在其保護下進行后期的土方開挖及二襯施工[3]。
2 " 工程概況
2.1 " 車站基本情況
幸福路中站位于幸福路北三巷與幸福路交叉口東側,沿幸福路呈東西向布置。車站為地下二層雙跨暗挖11m島式站,車站長264.9m,標準段寬20.7m。幸福路中站覆土17.7~22.5m,底板埋深32.5~37.3m。車站采用PBA工法施做,共設置3座施工豎井及橫通道,主體上層設置3個小導洞,下層設置1個小導洞。車站總平面圖如圖1所示,車站結構標準橫剖面圖如圖2所示。
2.2 " 地下水及水處理
地下水類型按照賦存條件,分為第四系松散堆積層中的孔隙潛水及基巖裂隙水。施工期間,潛水采用管井降水處理,潛水水位降至中風化巖層上表面,基巖裂隙水采用集水明排處理。
2.3 " 場地巖土層的構成與特征
標準段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①-1層雜填土、②-8角礫(該層底位于車站拱頂)、⑥-2-1全風化砂巖、⑥-2-2強風化砂巖(該層底位于車站中板)、⑥-2-3中風化砂巖。其中⑥-2-3中風化砂巖巖石單軸抗壓強度為13.0~44.2MPa,平均值為32.27MPa,巖土施工工程分級為Ⅴ級次堅石。圍巖物理力學參數見表1。
3 " 基于數值模擬的PBA車站開挖地表沉降量分析
3.1 " 模型建立
PBA工法地鐵車站周圍的地層,相對于車站結構本身而言,是無限大或半無限大的,數值模擬的模型只能是有限的空間區域。根據彈性力學中的圣維南原理,地層開挖對周圍地層的影響,將隨著離開挖中心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消失,所以選取合理的有限范圍建立數值分析模型,計算結果與實際數值相差不大[4-5]。幾何模型以軌面線軸線方向為y軸,地表為模型上表面,模型尺寸為168m×20m×86.5m。
圍巖的力學模型采用Mohr-Coulomb本構模型,鋼格柵與噴射混凝土組成的初期支護采用彈性本構模型,二襯采用彈性三維實體模型。模型上表面為地面,地面賦予自由邊界,允許其自由變形;限制Y方向兩個平面的垂直向平動自由度;限制X方向兩個平面垂直向平動自由度;限制Z方向底面的垂直向平動自由度[6]。
選取標準斷面車站頂板覆土厚度17.7m。車站頂板主要位于②-8角礫層中,車站中板主要位于⑥-3-3中風化礫巖層中,車站底板主要位于⑥-3-3中風化礫巖層中。在模型地表面施加20kPa車輛和人群超載。土層的物理力學參數值,采用深度加權后的結果,巖層的物理力學參數值按照實際情況選取。
3.2 " 計算分析
按照幸福路中站實際施工步序,模擬車站施工過程:
工況①開挖1#PBA小導洞(位置左上)。工況②開挖3#PBA小導洞(位置右上)。工況③開挖2#PBA小導洞(位置中上)。工況④開挖4#PBA小導洞(位置中下)。工況⑤施做邊樁、冠梁、底梁、中柱、頂梁、導洞內初支扣拱。工況⑥左側初支扣拱。工況⑦右側初支扣拱。工況⑧左側二襯扣拱。工況⑨右側二襯扣拱。工況⑩繼續開挖施做側墻及中板。工況?繼續開挖施做側墻底板。施工完成后的Z向位移云圖如圖3所示,圖3的計算結果顯示,最大地表沉降量為3.64mm。
4 " 不同施工步序地表沉降量占比分析
根據數值模擬結果,將各施工步序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值總結于表2中。各施工步序及施工步序大類地表沉降量占比餅狀圖詳圖如4所示。
經過數值模擬分析可知,地表沉降量最大的工況為工況⑩繼續開挖施做側墻及中板。此工況下沉降量占總沉降量的55%。工況⑥至⑦初支扣拱引起的地表沉降量次之,占總沉降量的24%。
分析工況⑩產生比較大地表位移的原因如下:開挖到中板以下施作中板過程中,由于土體開挖產生卸載,邊樁在外側土壓力的作用向內變形,從而引起地表沉降。分析工況⑥至⑦產生比較大地表位移的原因如下:初支扣拱起拱高度與小導洞比較小,且跨度較大,故產生比較大的地表沉降。
5 " 沉降變形控制建議
5.1 " 針對二襯扣拱完成后繼續開挖至中板底
該工況沉降變形控制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在設計層面,可通過加密邊樁間距或增大邊樁直徑,提高邊樁剛度,從而有效減少地表沉降。在施工層面,應縮短每一次澆筑長度,采取多段澆筑或跳段澆筑。開挖時采用V形坡開挖,充分利用空間效應,有效減少邊樁無支撐暴露時長,從而減少地表沉降。穿越較差地層前,現場需預備鋼管支撐,在穿越較差地層時,若發現變形過大,須快速將鋼支撐支在澆筑好的側墻上,防止變形持續增大。在監控量測層面,在二襯扣拱完成開挖土體后,需加強對邊樁及地表沉降的監控量測,適當提高監測頻率。
5.2 " 針對初支扣拱工況
針對初支扣拱工況下的沉降變形控制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在設計層面,要采用初支扣拱超前加固措施。在通過較弱地層時,可將小導管注漿加固改為深孔注漿加固,以有效應對地表沉降過大。在施工層面,在初支扣拱期間,須保持兩側對稱開挖對稱扣拱,嚴格控制進尺,做好超前預加固措施,以有效減少地表沉降。在監控量測層面,初支扣拱過程中要提高監測頻率,加強對初支扣拱拱頂變形監測。
6 " 結束語
采用機械法開挖的PBA工法地鐵車站,地層處于上土下巖,數值模擬得出地表總沉降量滿足規范要求,小導洞采用凈寬5m方案可行。沉降量最大的工況發生在二襯扣拱完成繼續開挖至施做中板前。施工中應重視本階段施工質量,細化施工組織設計,做好應急預案,同時應加強監控量測。初支扣拱工況引起的地表沉降量位列第二。施工中應特別注意拱頂土層狀態,防止過多擾動發生拱頂塌落,盡快閉合初支結構,做好核心土預留,保持掌子面穩定,同時也應做好監控量測。
參考文獻
[1] 賀少輝.地下工程(第2版)[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2022.
[2] 朱合華.地下建筑結構(第三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
版社,2016.
[3] 羅富榮,汪玉華,郝志宏.地鐵車站洞樁法設計與施工關鍵技
術[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5.
[4] 白明洲,許兆義,時靜等.復雜地質條件下淺埋暗挖地鐵車站
施工期地面沉降量FLAC3D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6,25(2):4254-4260.
[5] 李曉霖.地鐵車站PBA工法的數值模擬研究[J].地下空間與
工程學報,2007.
[6] 史繼堯,劉招偉,余永強.PBA施工對地表沉降影響的數值模
擬[J].低溫建筑技術,2010,(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