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結合具體工程實例,針對地基處理提出了CFG樁加固的方案,介紹CFG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對CFG樁的施工技術要點進行詳細的研究,并提出施工注意事項,以保證高層建筑工程的地基質量,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關鍵詞:建筑地基;CFG樁;施工技術
1 " CFG樁的結構與加固原理
CFG樁以水泥、碎石、砂、石屑、粉煤灰及水為基礎材料,拌制成型后建成強度較高的可變強度樁,根據材料組成情況,又稱之為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樁體的主體骨料采用碎石、石屑和水泥,通過強度等級的調整以改變水泥摻量及配比,一般強度等級為C15~C25,介于柔性樁與剛性樁之間。CFG樁可充分發揮出樁間土的承載性能,連同樁體將荷載傳遞至深層地基。從適用性的角度來看,自重固結的素填土、粉土、黏性土、砂土的加固均可采用CFG樁。
1.1 " CFG樁的結構
CFG樁通過樁體、樁周土、褥墊層聯合作用,實現對荷載的有效傳遞,維持地基的穩定性。樁體、樁周土存在沉降,為應對此問題,需設置褥墊層,建立復合地基,保證受力的穩定性。CFG樁可承受50%以上的荷載,力學性能在軟土地基中體現得更為明顯。需注意的是,常規復合地基置換率僅為8%左右,可能存在經濟效益欠佳的局限性。
1.2 " 加固原理
CFG樁兼具置換、擠密、排水的功能,借助樁體約束作用,促進復合地基承載性能的提高,加之排水和擠密作用,使樁周土穩定固結。CFG樁和樁間土形成的復合地基穩定可靠,可改善原本地基承載力不足的問題[1]。CFG樁加固原理,如圖1所示。
2 " 工程概況
章丘區雙山街道辦事處改造工程二期賀套村、繡水大街沿街南澗溪舊村改造項目,建筑包含1#~13#住宅樓,建設現場以軟基居多,為保證建筑基礎的穩定性,用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樁做加固處理。樁長4~15m,樁徑0.5m,樁間距1.6~1.8m,共99658m/11713根。樁頂鋪設碎石和中粗砂,使其形成厚度為0.6m的墊層,墊層中鋪設兩層雙向經編滌綸土工格柵。樁頂采用擴大樁頭,尺寸為1.0m寬、0.6m高。
3 " 施工準備
3.1 " 現場處理
準確界定施工范圍,安排原地面整平,清理不利于施工的雜物。調查場地內及周邊的地下管線以及高壓電纜等設施,采取防護措施,避免既有設施由于施工的干擾而受到影響。
3.2 " 材料準備
水泥、碎石、粉煤灰等均是CFG樁施工中的重要原材料,材料準備階段需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檢驗,確保各項原材料的質量均達標。組織室內配合比試驗,確定合適的材料用量。密切關注地下水對混凝土的侵蝕特性,合理優化混凝土的性能。本工地的CFG樁施工,采用的是管內泵壓混凝土灌注成樁方法,要求灌注所用混凝土的坍落度為160~200mm[2]。
水泥選擇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碎石粗骨料級配合理,最大粒徑≤25mm,松散堆積密度>1500kg/m3。
選擇中粗砂,宜選含泥量<5%的干凈河砂。粉煤灰細度≤45%,對應的是Ⅲ級或以上等級的粉煤灰。石屑按照0.25~0.33的石屑率取用材料。
根據混凝土的泵送需求進行泵送劑選擇,以保證混凝土的可泵性。若混凝土自身可滿足泵送要求,無須額外摻入泵送劑;若混凝土可泵性差,施工階段的氣溫較高或水泥摻量較低,可增添適量泵送劑,但需注重類型選擇和用量控制。
3.3 " 進行工藝性試驗
為檢驗既定的CFG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安排至少3根樁的工藝性試驗,根據施工效果評價施工工藝是否可行。針對不足之處做細致調整,最終確保混合料的配合比、坍落度、灌注量、相鄰樁間隔時間各項參數均滿足要求。
3.4 " 確定配合比
確定試驗后,確定合適的配合比,即水泥:粉煤灰:細骨料:粗骨料:外加劑:水=1:0.43:2.69:3.87:0.014:0.57。為保證混合料的均勻性,拌和時間需達到90~120s。混凝土拌和后盡快投入使用,以免發生固結。
3.5 " 其他參數確定
混凝土的坍落度以160~200mm為宜,同時需滿足可泵性和成樁強度有效性的要求。灌注過程中,在鉆桿芯管充滿混凝土后開始拔管,速度約為2.5m/min。具體視現場施工情況做靈活的調節,泵送壓力較大或泵送難度增加時,可適當減小拔管速度。
4 " 工藝流程
CFG樁施工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5 " CFG樁施工技術應用要點
CFG樁的施工思路是先長螺旋鉆進成孔,再安排混凝土泵送作業。
5.1 " 樁位放樣
根據設計要求,用全站儀測放路基兩側縱向控制樁,用鋼尺逐點放出樁位,以確定CFG樁的施工位置后用石灰做醒目的標記。測量放樣后,全面復核,保證位置、數量各方面均無誤。
5.2 " 鉆機就位
鉆機就位前設置定位樁,以便在鉆機鉆孔過程中,及時檢查孔位偏差并采取糾偏措施。以樁長為參考設定機架高度,明確深度要求,并在鉆機表面的對應位置做好標記。鉆機所處區域應平整,鉆機運行過程中不可發生晃動。鉆頭與準樁中心的誤差需在100mm內,為確保鉆孔垂直,加強對鉆桿姿態的檢測與控制。鉆機塔身設有垂直標桿,施工前可采用此類裝置檢查塔身導桿。
5.3 " 混凝土拌和
依據配合比選取原材料,要求原材料的質量和用量均達標,在3#拌和站集中拌和,每盤攪拌時間約為120s,具體時間要根據混凝土的均勻程度而定。混凝土拌和過程中的材料用量、攪拌時間等各項參數,均要完整記錄。混凝土的坍落度以160~200mm為宜,各項指標均無誤后,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裝載,平穩運送至現場[3]。
5.4 " 試樁
試樁是檢驗施工工藝可行性的重要途徑,要求試樁選擇地質條件和樁長均具有代表性的樁基,試樁數量不少于樁體總量的0.5%。重點關注的是28d齡期無側限抗壓強度,要求取芯檢測結果顯示該值不低于10MPa。鋪設褥墊層,安排標準貫入試驗和復合地基荷載試驗,實測地基承載力需超過200kPa。經過試驗后若各項指標均合理,表明CFG樁施工工藝具有可行性,否則根據實際狀況對施工工藝做靈活的調整,直至可行為止。
5.5 " 鉆進成孔
鉆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則,其目的有二:一方面維持鉆桿的穩定性,避免鉆桿異常搖晃;另一方面便于檢查鉆孔的偏差,盡快采取糾偏措施。鉆孔過程中加強對現場情況的觀察,若鉆桿搖晃或鉆進作業難以正常進行,宜放慢進尺,加強控制,避免樁孔偏斜、位移、鉆桿受損。
鉆進至預定標高時,于鉆機塔身位置設置用于反映動力頭底面停留位置的標記,將其作為孔深控制依據。鉆進深度范圍內的地質條件復雜,可能導致鉆進異常,為此需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處理措施。鉆進作業人員需加強數據的采集與記錄
5.6 " 混凝土灌注及拔管
嚴格依據配合比拌制混凝土,盡快用于泵送施工。待鉆桿芯充滿混凝土后,需反向旋轉提升鉆桿,期間加強對提升速度和旋轉速度的控制,協調好兩者的關系。提拔速度以1~2m/min為宜,盡可能保持勻速狀態。成樁作業遵循連續性的原則,為此要求拌和站具有較強的混凝土供應能力,同時現場施工人員要加強協調,消除對施工造成阻礙的因素。若由于材料供應、機械設備故障或其他原因導致混凝土灌注作業無法連續進行,需考慮施工范圍內的土質條件,避免在飽和砂土、粉土層停機。經過CFG樁的混凝土灌注后,要用水泥袋蓋好樁頭,實現對樁頭的防護。實際樁頂標高需比設計值大50cm,超出的部分用濕挖法挖除,保證樁頂標高的合理性和樁頂結構的完整性,隨后用薄膜覆蓋樁頭。
5.7 "整機移位
CFG樁要有序施工,前一根樁施工后,根據施工計劃安排樁機移位,施作下一根樁,以此類推。CFG樁施工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土料,這些土料通常會覆蓋臨近的樁位,為此需在施工下一根樁時,安排軸線或周圍樁位置的復核,準確確定樁位,再開始施工。施工人員需依據規范有條不紊地推進施工進程,在本CFG樁質量達標后方可施工下一根,各樁的樁位偏差需在10cm以內,樁頂標高、樁徑各項指標均要達到設計要求。
6 " CFG樁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6.1 " 鉆速的控制
鉆機鉆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則,在便于糾正鉆孔偏差的同時還可減小鉆桿的晃動幅度,保證鉆孔質量。
6.2 " 樁長和垂直度的控制
在鉆機塔身上設置樁長控制標志,以此為參照基準,精準控制CFG樁的長度。鉆進期間及時檢測鉆桿和鉆孔的垂直度,對比分析實測結果與設計值,根據偏差進行調整。
6.3 " 混凝土的質量控制
嚴格控制水泥、碎石、粉煤灰等各類原材料的質量,禁止任何不達標的材料入場,材料進場后根據材料的特性采取防雨、防曬或其他防護措施。按照配合比精準稱量原材料,拌和時間控制在90~120s,具體以混凝土達到均勻狀態為準進行控制。坍落度應為160~200mm,混凝土拌和后安排出廠檢驗,若質量達標則將其運送至現場,盡快投入使用。
6.4 " 拔管的控制
待鉆桿芯管填滿混凝土后,平穩提起鉆桿。
6.5 " 樁頂的質量控制
相比樁體其他部分,樁頂普遍存在混凝土密實度低、強度低的問題,為此用插入式振動棒對樁頂以下2.5m范圍內的混凝土加強振搗。
6.6 " 樁間土開挖的控制
鉆孔期間產生的土碴需及時清理干凈,以免影響現場施工。表土開挖采用小型挖掘機,作業人員在專員的指揮下操控設備,不可與樁體發生碰撞。
6.7 " 樁頭鑿除質量的控制
樁體具備一定強度后方可鑿除。人工用鋼釬沿樁周向樁心楔入樁體,斷開上部樁體,再根據樁頂表面形態用小釬精細修整,直至樁頂高程合理且表觀質量良好為止。樁頂的鑿除必須謹慎進行,不可橫向打擊樁體,否則會導致下方樁體結構受到擾動。
6.8 " 樁位定位的控制
每根CFG樁施工前,復核樁位,避免由于鉆孔土堆積、鉆機支撐腳側壓等原因而導致樁位偏離指定范圍。在確認樁位無誤后,方可安排鉆孔。
6.9 " 其他控制措施
CFG樁施工全流程均要由技術人員旁站監督,采集施工數據,做完整的記錄,包含鉆壓電流值、孔深、堵管問題的描述及具體處理方法等。
7 " CFG樁施工常見問題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7.1 " 堵管
7.1.1 " 混凝土配合比缺乏可行性
粉煤灰和細骨料含量較低時,混凝土的和易性欠佳,灌注期間易堵管,灌注難度增加。為此,需加強對材料用量的控制。粉煤灰摻量以70~90kg/m3為宜,坍落度以160~200mm為宜。
7.1.2 " 施工方式不當
鉆進至指定標高后,開始灌注混凝土,在此期間殘留在管內的空氣經由排氣閥外排,混凝土充滿鉆桿內管后開始提鉆。若未控制好提鉆時間,將影響施工質量。例如提鉆時間偏遲,鉆頭部位的水泥漿由于泵送壓力作用而被擠出,便會引發堵管問題。根據施工進度合理控制提鉆時間,宜在鉆桿芯管填滿混凝土時開始提鉆。
7.2 " 竄孔
竄孔易發生于飽和粉土和粉細砂層中,即打設完A號樁后進行B號樁的施工。一般表現為尚未完全結硬的A號樁存在樁頂異常下落問題,與此同時A號樁的樁頂在B號樁泵入混凝土時異常回升,即竄孔現象。竄孔的原因主要有3點:一是被加固土體中存在松散飽和粉土和粉細砂;二是土體受剪切擾動能量的作用而出現液化現象;三是鉆進期間土體受到葉片剪切作用的影響。
針對CFG樁施工中的竄孔問題,可采取如下預防措施:隔樁、隔排跳打施工,減小CFG樁施工產生的擾動作用。立足工程實際,優化施工方案,如適當增加樁距,削弱剪切擾動,適當提高鉆頭的鉆進速度,減少竄孔區的打樁推進排數,抑制擾動能量。
8 " 結束語
對施工中軟土地基的質量問題進行有效處理,有利于提升高層建筑整體施工質量。本文以具體工程為實例,通過CFG樁的施工技術應用,對軟土地基問題的解決就起到了積極作用,使地基的加固得到了可靠保障。希望通過本文的探究,能對提高軟土地基的施工質量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吳俊鵬.房屋建筑地基的基礎施工技術及要點[J].建材發展導
向,2021(13):321-325.
[2] 鐘坤,曹瑜.建筑結構地基基礎設計現存問題與解決措施[J].
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11):13-15.
[3] 張前進.高層建筑地基處理的施工要點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
計,2020(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