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創新,這種創新將會在各個行業中進行推廣。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與時俱進,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來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當前計算機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高職學生的學習,因此必須要對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文章就當前高職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 “互聯網+”背景;高職計算機教學;創新思考
高職計算機教學要結合時代發展與社會需求,構建全新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要重視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方式創新,創建網絡教學環境。互聯網時代下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更加豐富多樣,教師應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改革,并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設置課程內容,進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計算機教學中來,提升其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一、當前高職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當前,高職計算機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對學生進行計算機教學時,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實際來學習計算機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計算機知識。其次,當前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教師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來調整教學模式,讓計算機教學和實踐操作相結合,這樣才能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高職計算機課程的教材內容過于落后。教師要結合社會發展需求來更新計算機教材內容,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內容。
(一)對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一些高職學校對計算機教學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得較差,從而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國家和社會對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下,很多高職學校沒有認識到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從而導致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較差,影響到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一些高職學校雖然重視了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但由于課時有限,導致教師無法為學生講解更多的計算機理論知識。一些高職學校在安排課程時不夠合理,導致學生所學的內容和社會發展需求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安排課程時要考慮到社會發展的需要。此外,教師要定期組織計算機實踐操作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比較傳統,這樣會導致學生在學習時無法產生興趣。雖然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會應用多媒體教學軟件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卻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教學時也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計算機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如果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那么高職學生就無法掌握更多的計算機知識,也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在傳統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比如在講解程序設計時,教師會讓學生先進行編程實驗,然后教師再講解程序設計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另外,傳統計算機教學中有很多固定的學習內容,例如在講解網絡知識時,教師會要求學生先了解網絡基礎知識等。這種教學模式過于死板,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內容比較落后
在信息化社會,計算機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教師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會導致教材內容落后,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例如在高職學校進行計算機教學時,教師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來更新計算機教材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提升,不利于高職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師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另外,教師要更新教學內容,讓計算機教材內容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在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技術發展速度非常快,如果教師還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會導致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例如在進行Word寫作時,教師要告訴學生如何操作Word軟件來完成寫作任務。但是在現實中,很多學生在學習Word寫作時皆會采用“復制+粘貼”的方式來完成任務。如果教師還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的話,就會導致學生無法真正提高自身計算機操作技能。
(四)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師都是從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的。這部分教師缺乏實踐經驗,也就導致他們不能很好地掌握計算機教學方法。另外,由于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因此,其在授課時通常不會注意授課方式和教學方法。此外,不少教師在授課時也不能較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這就導致學生不能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知識。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計算機實際操作。
二、“互聯網+”背景下創新高職計算機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將互聯網技術融入教學環節,重視教學評價的創新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創新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來進行,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效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進行教學,可以通過互聯網向學生展示一些案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比如在講解計算機的網絡安全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來講解網絡安全相關的知識,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的網絡安全問題;在講解病毒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來為學生展示一些病毒的危害和傳播途徑,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病毒預防和治療方法;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來進行一些網絡案例教學,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比如教師可以將一些計算機操作的典型案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此外,教師在教學評價中,還要重視創新教學評價方式,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高職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其能夠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將其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對計算機課程進行重新定位,使課程內容與時代接軌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人們的生活、工作以及學習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計算機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在“互聯網+”背景下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定位。在進行高職計算機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網絡作為教學的重要載體,將課堂搬到互聯網上,讓學生在互聯網上自主學習和探究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需求設置課程內容,同時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使其能夠與互聯網相融合。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和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任務以及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當前計算機技術發展和社會需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課程內容,對課程進行重新定位,使其能夠與互聯網相融合,進而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樣。比如在進行“數據庫技術”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當前互聯網上的各種數據庫軟件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課題:如何運用數據庫技術建立一個新網站?然后將相關案例讓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新網站建立的步驟。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創建一個新網站,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認識到利用數據庫技術可以解決網站建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創建計算機網絡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網絡資源的引導下完成實踐任務。例如在學習數據庫課程時,教師可以在網絡環境下為學生創建數據庫應用實踐任務,讓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或利用搜索引擎來獲取相關知識。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與研究數據庫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安排相應的實踐任務。例如在學習Excel課程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知識教學;第二部分為實踐教學任務。在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PPT軟件播放視頻或者講解相關概念知識。在Excel實踐教學任務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安排相應的實踐任務:第一部分為基本操作訓練;第二部分為高級操作訓練。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將實踐訓練與課堂知識相結合。例如在學習Excel高級操作內容時,教師可以安排相關的實踐任務:第一部分為Excel函數計算;第二部分為Excel數據轉換;第三部分為Excel高級技巧訓練。在完成上述任務后,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這樣做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下創新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課程內容,進而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此外,教師還要重視網絡資源的利用與開發,進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四)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互聯網的普及使教學資源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優質資源,幫助學生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計算機網絡基礎”這一課程時,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中的資源進行授課。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頻資源,幫助學生了解計算機網絡中常見的系統軟件、網絡通信設備、計算機硬件設備以及網絡安全知識等,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學習,使其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計算機網絡中各種系統軟件和設備的使用方法。其次,教師可以將本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內容制作成課件資源,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對重點難點內容進行探究學習,并對其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微課可以將知識點進行分解和整合,以視頻形式呈現給學生。在微課中,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網絡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最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前準備環節搜集有關計算機網絡安全知識、計算機硬件設備維護知識等相關資料。例如在講授“計算機網絡安全”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環節搜集關于計算機網絡安全方面的資料、相關案例以及相關視頻資源。在講授“計算機網絡安全”這一課程時,教師要將微課制作成課件讓學生進行學習。除此之外,在課程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將有關病毒的案例、黑客攻擊案例以及其他與計算機安全相關的案例制作成課件資源進行教學,充分發揮了網絡資源的優越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互聯網+”將會成為一種新的趨勢,這種趨勢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來調整教學方式,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進行創新。同時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方法,完善考核方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計算機人才。
參考文獻:
[1] 趙晨悅,胡玉朦.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究[J]. 數碼設計,2022(10):165-167.
[2] 韓玲玲. 基于“互聯網+”的高職計算機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 中國新通信,2022,24(22):96-98.
[3] 束平,唐曉東.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方案探索[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18(14):127-128+144.
[4] 高蕾. “互聯網+”下信息化技術在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應用[J]. 南北橋,2022(06):172-174.
[5] 楊宏. 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21(1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