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她,將一所只有8名學生的私塾式學堂創辦為擁有近2000名師生的綜合性學校,為貧困山區孩子插上騰飛的翅膀。
初心抉擇,不要“鐵飯碗”
三十多年前,地處四川烏蒙山區的敘永縣摩尼鎮基礎設施薄弱,交通閉塞。1986年,有一位當地姑娘,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家人的支持下,用租來的30平方米的民房,創辦了敘永縣第一家私立幼兒園——新苗幼兒園。那位姑娘就是李修會。1987年,李修會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當幼兒園逐漸有了起色時,李修會卻面臨著一個艱難的人生抉擇,她的公公是古藺縣林業局干部,正準備退休。按當時的政策,父母決定讓李修會去“接班”他的工作崗位。家人都非常希望李修會能夠端上這個“鐵飯碗”。
可是,李修會親手栽種的“新苗”怎么辦?那些孩子們怎么辦?李修會毅然決定,什么別的工作都不要,就是要辦好學!在她的精心操辦與呵護下,新苗幼兒園日益發展壯大。
愛心堅持,創辦小學中學
進入新世紀,留守兒童與日俱增。他們或是被寄養,或是被隔代撫養,看著這些可憐的孩子,李修會很心痛,心底一個聲音告訴她:要給孩子們一個家!
于是,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李修會于2002年正式創辦了小學。可是,辦學的艱辛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由于后續資金不足,學校的整體建設花了兩年時間都沒能完工,教學樓一度險些成為爛尾工程。最困難的時候,丈夫睡在樓梯間的一塊木板上,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而李修會因為沉重的壓力、長期過度操勞和營養不良導致嚴重貧血需要手術,卻連住院費都是向朋友借來的……
從醫院回到學校,李修會又積極投身到校園建設中。經過不懈的努力,備嘗艱辛,教學樓終于在2007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為了建成規范的寄宿制留守兒童之家,惠及更多的孩子,延續愛的教育,李修會又于2013年創辦了新苗實驗中學。新苗實驗學校的孩子們有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至此,李修會終于實現了“給孩子們一個家”的目標!
慈心有慧,回饋減免幫扶
面對全校90.5%的留守兒童,學校一直堅持低收費原則,并為數百名家庭困難的孩子減免學雜費、生活費,李修會主動接納被父母拋棄的失親孤兒、殘障兒童以及服刑人員子女,為特殊家庭背景的孩子免費提供生活、醫療、教育等全方位服務。截至目前,仍有7名孩子完全由學校托管,其中包括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孩子。
敘永縣地處云貴川三省交界處,曾一度淪為毒品泛濫的重災區。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李修會高度重視毒品預防教育,創立“小手拉大手”教育模式。精心打造毒品預防教育活動室,免費向社會群眾開放,向廣大群眾宣傳禁毒知識。
她熱愛文化藝術,組織摩尼鎮400多名志愿者連續成功舉辦了摩尼鎮三屆“七月初三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節”,每次活動長達3天,參與群眾達10多萬人,群眾收入近2000多萬元,活動通過現場直播加互聯網宣傳,視頻點擊量達150多萬人次,推動了摩尼康養旅游事業的發展。
她熱心助人,利用業余時間指導當地餐飲服務行業提檔升級,幫助群眾就業增收;利用氣候優勢,協助一批返鄉創業青年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協同帶動周邊農戶增收創收;與當地20多家特困戶和30多家少數民族住戶結對子,并對特困戶的子女讀書實行全免費,不定期去他們家中看望,并予以經濟上的幫助和思想上的引導,為貧困戶提供就業信息、 解決就業問題。
信心有成,實干放出光芒
37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指導下,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愛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李修會創辦的新苗實驗學校讓9000名孩子受到完整教育,3000名孩子考入重點高中,3500名孩子升入大學。在她的爭取下,900多名貧困家庭的孩子得到政府、新苗實驗學校教職員工、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資助。500多名殘疾、智力障礙兒童與普通孩子一樣完成了基礎教育。她所創辦的新苗實驗學校先后榮獲“全國百強特色學校”“中國德育校本基地”等八項國家級殊榮。學校錄制的8分鐘教育視頻在國務院辦公廳向30多位部級領導和全國3000多萬干部播放,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37年來,李修會始終堅定“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的信念,努力前行在“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培養新時代接班人”的教育路上,努力前行在“辦好一所學校,帶動一方發展”的幫扶路上,砥礪奮進,永不停息。這是李修會作為一名共產黨人最樸實的理想、最絢麗的愿望,她用實際行動為家鄉、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