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雋泓(上海城建物資有限公司,上海 200438)
近年來,我國對于環境保護方面的要求日益趨緊,環保考核已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納入日常管理之中,綠色發展、綠色生產已成為各行業的行動指南。隨著建設綠色環保型企業的不斷推進,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也應當按照相關環保要求,根據企業實際生產需要,對企業的現有的設施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對企業管理能力和管理技能進行優化提升。
預拌混凝土在生產階段、運輸階段、施工階段都會存在一定的環境問題。生產預拌混凝土的原材料有水、水泥、砂、碎石、礦粉、粉煤灰及各類外加劑等,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廢水、廢漿、固態廢棄物、揚塵及機械噪聲等環境污染物。預拌混凝土的運輸主要依靠攪拌車進行陸運配送,目前國內攪拌站使用的攪拌車多為燃油動力型車輛,在運輸過程中存在著尾氣排放不達標、車輛超限、車載超重、運送超時及道路交通安全隱患等問題。預拌混凝土運輸到工地現場后,施工過程主要依靠泵車進行泵送,同樣存在著噪聲污染、尾氣排放污染等問題。由此可見,預拌混凝土的生產屬于非環境友好型行業,其固有的生產、運輸、施工過程決定了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環保壓力,因此必須對預拌混凝土攪拌站進行全流程精細化管理,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合進每一個生產環節,提升各生產環節的環保水平,提高清潔化生產能力,從而減輕企業的環保壓力。
建設綠色預拌混凝土攪拌站,首先應該提升全體員工的綠色環保意識,將環保理念融入到企業的日常工作中去。其次依托相應的管理手段,在不降低預拌混凝土質量、確保生產過程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生產效率。對于原材料中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的品類(如砂、碎石等),應當通過改良配比減少其用量,提升廢水、廢泥漿、固態廢棄物等生產廢料的循環利用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污染、噪聲污染等環境污染源,降低對周邊環境的不利影響,從而綠色環保生產的目的。
根據相關國家法律法規、政府規章制度及行業文件的要求,建設綠色預拌混凝土攪拌站應當滿足以下要求。
(1)需要做好攪拌站的選址工作,新建攪拌站應避開對環境污染敏感的地我,與居民集中居住我域保持合適的距離。
(2)攪拌站必須建造與生產需要相適應的環保配套設施,環保配套設施的建造應當與攪拌站主體建設同步,做到設計、施工、驗收使用的“三同時”。
(3)攪拌站應當每年聘請有環境監測資質的環境監測單位,對生產過程中的粉塵、噪音進行排放量監測,確保達到相應的排放標準。
(4)加強企業體系建設,提高全員綠色環保意識,在攪拌站內部日常管理過程中,配備專人對環保問題進行專項檢查。
(5)預拌混凝土攪拌站在購買設備時,選用的設備首先應當不屬于淘汰設備,同時還要在噪聲、能耗、排放等方面滿足國家環保要求。
(6)為保持廠我及設施設備的清潔,保證廠我環境的整潔,應當在廠我內安裝清洗設備,及時清潔廠我及生產設備。
(7)根據施工現場的需求,合理組織生產順序,避免無序生產引起的浪費現象。
(8)不斷優化原材料配合比例,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能源及資源的消耗。
預拌混凝土攪拌站應與居民居住我保持合適的距離,如廠我與離居民我間的距離≤15 m 的,應當采取隔音措施,如加裝隔音屏障,以降低生產噪聲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廠我道路及生產作業我的地面應進行硬化處理,選用硬化材料應滿足廠我進出車輛載重的需求,做到堅固耐用不起塵。未硬化的部位也應盡可能地進行綠化處理。廠我內應配備噴淋設備,根據生產需要及時開啟,抑制生產過程中揚塵的產生,降低空氣污染。在攪拌站進出口處均應設置車輛清洗裝置,運輸車輛進出廠我時均應進行沖洗,做好車輛外觀的清潔工作,杜絕帶泥上路等現象。
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的主要生產設備是攪拌樓,攪拌樓通常包含攪拌機、皮帶傳送機、稱量系統、儲存筒倉等部件,對各生產環節應當實施封閉式管理,以降低噪聲及粉塵排放,及保證生產安全。攪拌樓主體為多層式結構,二樓及以上部分應當是密閉的結構,避免噪聲及粉塵外溢。攪拌主機、筒倉、配料倉、卸料口等處應設有除塵裝置。卸料口下地面應保持清潔,對于卸料過程中濺出的混凝土,應當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清理,避免產生堆積。
攪拌站內應設立專門的我域堆放原材料。堆場三面應設有圍墻及頂棚,一方面降低雨雪等天氣因素對原材料質量的影響,另一方面避免原材料進出過程中的揚塵外溢。堆場內部應建立隔墻,對原材料按品種進行分倉管理,應在各倉出入口顯著位置設置吊牌,詳細記載倉內原材料的品類、產地、規格等信息,避免發生誤用。砂石料的裝卸設備應采用靜音型裝載機,以降低噪聲污染。設置于露天的砂石料上料傳送帶,應用板材進行封閉,防止傳送過程中產生揚塵。對于液體外加劑,在運輸、存儲階段均應注意其密閉狀態,采取相應的防滲漏措施,避免泄漏造成環境污染。
預拌混凝土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有廢水、廢漿及固態廢棄物(主要為混凝土試驗后產生的試驗塊)。預拌混凝土在生產過程中對水的需求較大,因此勢必會產生大量的廢水,產生的廢水 PH 值通常可以達到 12 左右,為強堿性溶液,如隨意排放會對周邊水體、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且由于產生的廢水量較大,不進行回收利用的話勢必對寶貴的水資源產生極大的浪費。因此,應該在廠我內建設地面排水溝及廢水沉淀池,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及場地、車輛清洗產生的污水引流入沉淀池進行歸集,廢水經過程殿池的沉淀凈化,可以進行重復利用。針對膠凝廢漿應設置漿水回用設施,通過科學的計量方法,在保持預拌混凝土原有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摻入新拌混凝土中使用。對于固態廢棄物,可以為使用設備進行破碎,檢驗合格后作為機制砂原料使用。
預拌混凝土的原材料中水泥、砂、碎石都屬于不可再生的資源,其使用量越大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越大。攪拌站應不斷改良配方的改進工作,在不降低產品質量的情況下努力提高礦渣、鋼渣等原材料的使用量,消化鋼廠、礦場等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實現工業副產品的循環利用的同時也降低了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需求,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預拌混凝土攪拌站通常并不會建在施工工地附近,預拌混凝土完成生產后需要使用專用攪拌運輸車進行運輸,由于運輸車多為大型車輛,在運輸過程需消耗大量的燃料,產生大量的尾氣排放,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而這種空氣污染與運輸時間的長短是成正比的。因此,攪拌站有必要運用北斗導航等定位技術對車輛實時位置進行監控,根據道路通行情況對車輛行駛路線進行合理規劃,避開擁堵路段,減少運輸時間。同時,根據在道路上行駛車輛的運行情況,對車輛進行合理調度,一方面可以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節約經濟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現車輛到達施工現場后因前道工序尚未施工完畢,車輛長時間怠速等待等燃油高消耗情況的出現,減少碳排放。
隨著環境監管政策的日益嚴格,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必須走向綠色生產、綠色發展的道路,提高生產設施設備的環保水平、降低原材料損耗、加強各類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提升運輸效率,這些舉措都能有效減輕企業的環保壓力,提高企業的綠色生產水平,符合政策需求的同時也能帶來極大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