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彤,李德兵
(西安工程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3)
5G商用發展對中國數字化進程發展有深遠的影響。2021年,“十四五”規劃綱要將5G發展放在了重要位置。2022年是我國5G商用的第三年,5G網絡覆蓋已從城市拓展到縣城與鄉鎮。截止2021年9月,5G終端連接數超過4.5億。5G在我國國民經濟大類里有超過39類應用,在廣播電視媒體行業的應用也逐漸深入。全國多地啟動廣電5G網絡服務試運營,廣電網絡初步形成“有線+5G”的融合發展新格局。2021年被行業稱為“元宇宙”元年。2021年10月,扎克伯格宣布進軍元宇宙,并將Facebook改名為Meta。2021年11月,微軟旗下平臺進軍元宇宙。國內科技與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入局元宇宙,中國移動、字節跳動、騰訊等企業開始布局元宇宙,由此引發各行業的革新發展。目前,元宇宙技術除了在游戲、教育行業得以應用,與廣播電視媒體行業的結合也逐漸展開。2022年,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新型主流媒體建設“芒果元宇宙”,在全國率先開展5G頻道試點。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推出全國兩會“元宇宙”訪談,推動“智慧廣電+”建設。從5G到元宇宙,技術的變遷與發展對廣播電視媒體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推動廣播電視媒體行業的創新、變革與發展。
元宇宙(Metaverse)是概念也是技術。它融合了混合現實、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是互聯網發展的新階段[1]。元宇宙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92年,美國小說家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創造了一個不同于以往互聯網的空間、與現實世界平行的三維數字空間。
元宇宙的概念在公眾中的傳播與科幻電影有密切關系。2018年,科幻電影《頭號玩家》向人們清晰地介紹了元宇宙的內涵。電影中的角色通過佩戴相關設備,能夠進入一個虛擬世界,在虛擬世界完成一系列行為。2021年,清華大學沈陽教授團隊發布《2020年—2021年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從理念、產業、風險等模塊對當前元宇宙的發展作出全面介紹。
2020年是人類社會虛擬化的重要臨界點。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加速了社會虛擬化發展,對人們認知的轉變也造成重要影響。人們生活、工作大規模從線下向線上轉移。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元宇宙在全球范圍內呈現井噴式發展。美國是元宇宙產業發展大國,Roblox、Facebook、Epic games、Microsoft、Decentraland等企業的元宇宙布局已全面展開。我國企業也在向元宇宙資本布局,以騰訊、字節跳動、網易、莉莉絲及米哈游等企業為代表,在元宇宙社交平臺、元宇宙游戲、虛擬演出服務及VR設備等領域進行投資布局。
5G憑借高速率、低延時、低能耗、大規模設備連接等優勢成為元宇宙通信的基礎。拓展現實(Extended Reality,XR)設備想要為用戶帶來高度沉浸式體驗,需要高分辨率與幀率的支持。5G、6G技術是解決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連接的關鍵技術[2]。5G商用的推進,使中國進入數字科技時代,網絡覆蓋擴展延伸,覆蓋范圍拓展至縣鄉鎮區域,獨立組網連接成為主流模式,虛擬專網在行業廣泛落地。在未來6G時代,通信技術會迎來新發展,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的特點會進一步推動元宇宙技術體系的發展。
元宇宙有大量的數據運算,需要云存儲、云計算、云渲染等算力支持。以當前元宇宙的大型游戲為例,其多采用客戶端+服務器的形式運行,客戶端和服務器的性能、承載力對游戲最終沉浸式效果有直接的影響。云計算系統是支撐元宇宙的重要基礎設施,云端圖形設計和計算會實現運算與顯示的分離[3]。
元宇宙構建了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聯通的界面,其中實現虛擬與現實連接的關鍵包括擴展現實、機器人、腦機接口等,XR融合了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MR)等技術,是目前人機交互的重要形態,帶給用戶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及味覺等方面的沉浸式體驗[4]。
元宇宙最終效果的呈現離不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支持。AI技術能夠讓元宇宙擺脫人工腳本限制,使游戲玩家能夠在元宇宙中自由探索與創造。AI技術能夠極大提升元宇宙的運算能力,在內容生產、內容呈現、內容審查方面提高效率。內容生產方面,AI技術能夠自動生成更多不重復的內容。內容呈現方面,在AI技術支持下,元宇宙的內容呈現更有組織針對性。內容審查方面,AI技術的支持,使元宇宙能夠完成海量內容審查[5]。
在元宇宙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區塊鏈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能夠使元宇宙經濟體系得以健全,支持數字商品的交易行為。區塊鏈憑借其數據存儲安全性、不可篡改性等優勢,保證元宇宙數字資產與數字交易的安全性。在國內,騰訊、阿里、網易等互聯網企業也都陸續推出了數字藏品項目。
人工智能的發展,實現了與媒體行業的深度融合,推動虛擬主播、虛擬偶像的發展。2014年是我國人工智能興起的元年,2017年是人工智能與各行業結合應用的元年。人工智能在廣播電視媒體領域有更多的應用。人工智能在廣播電視媒體行業中顯著的應用就是虛擬主播、虛擬偶像。以微軟小冰、新華社人工智能合成主播、百度人工智能解說為代表,人工智能虛擬主播體現了各項新技能的結合應用,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虛擬主播、虛擬偶像在形象、語言、人性化神態等方面都有顯著提升。
虛擬主播、虛擬偶像的發展經歷了5個階段。2000年是誕生萌芽時期,2001—2005年是蓬勃發展時期,2006—2010年是發展停滯時期,2011—2014年是技能提升時期,2015年至今是智能轉型時期。2021年,《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虛擬主播應用于新聞播報、天氣預報、綜藝科教等節目生產,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2021年,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啟動“凱小淇”虛擬主播對話機器人研發及應用項目。2021年12月,安徽廣播電視臺與文化科技公司共同推出數字虛擬主播,運營虛擬IP,不斷完善元宇宙技術生態。除了虛擬主播,虛擬偶像也不斷發展,2007年,日本虛擬歌姬初音未來憑借幾首歌曲爆火;2012年7月12日,洛天依作為中文虛擬歌手正式出道;雅馬哈公司的中國內地女虛擬歌手,于2017年在上海舉辦第一場個人演唱會。虛擬偶像在廣播電視媒體中的應用增強了與觀眾的互動,提升了節目趣味性。
當前,虛擬主播、虛擬偶像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成本問題、虛擬人物表情、技術故障問題等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在廣播電視媒體行業,虛擬主播與虛擬偶像有廣泛的應用空間,會成為未來視頻內容的主要提供者。虛擬主播、虛擬偶像與元宇宙的結合,有助于提升用戶在虛擬世界的付費意愿,構建元宇宙的經濟邏輯。
在廣播電視媒體領域,無人機新聞的應用與普及給人們帶來新的視聽體驗。元宇宙世界中,無人機新聞播報也會成為主流趨勢。2016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開創了無人機新聞采訪先河,提高了新聞采訪的效率,同時也保障了一線新聞采訪的安全性。我國無人機新聞集中出現2012年左右。2015年,我國首支無人機新聞播報隊伍成立。2017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完成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宣傳報道,首次使用系留無人機,創新了時政直播開篇報道模式。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革新,無人機新聞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從現階段的無人機新聞拍攝,到未來無人機新聞的智能處理,會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無人機新聞在元宇宙領域的應用會經歷弱元宇宙、強元宇宙、超元宇宙階段。超元宇宙發展階段是無人駕駛高度發展、腦機接口機器人技術高度成熟階段,無人機新聞報道會更加成熟,豐富元宇宙世界的文化內涵。
隨著擴展現實技術的發展,元宇宙世界的社會體系會更加完善,人們借助手機、電腦等設備就能夠實現VR/AR短片、視頻、新聞、電影及電視劇的拍攝、制作、觀看,廣播電視媒體的沉浸式與互動式體驗感增強。以紀錄片為例,虛擬現實、三維動畫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拓展了紀錄片的邊界,催生了VR紀錄片、交互式紀錄片及動畫紀錄片等新形式。例如,紀錄片《生命之滇》通過5G、8K、虛擬現實、多軌全景聲采集和擬音等技術,為觀眾帶來了沉浸式的紀錄片觀看體驗。又如,近十年的春節聯歡晚會舞臺都有用到增強現實技術,提升了春晚舞臺的節目效果。
當前,我國廣播電視媒體與VR、AR等技術的融合應用還處在初級探索階段。未來,5G應用逐漸成熟,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VR、AR等新技術會在廣播電視媒體行業有更廣泛的應用,打造智慧廣電新業態。
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推動廣播電視節目拍攝、后期制作、內容存儲、分發傳輸、終端呈現等環節的創新發展,元宇宙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廣播電視媒體行業作為元宇宙的主要應用場景之一,混合現實、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有助于推動廣播電視媒體行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