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20世紀初,棗莊中興公司(棗礦集團前身)煤炭經營紅火,名噪大江南北,因此成為北洋軍閥和國民黨重點爭奪并嚴酷統治的地區,并在礦區制造了革命勢力難以插足的白色恐怖地帶。
棗莊中興公司的工人雖然在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里工作,但是依舊受著封建主義的壓迫和資本家的剝削。為了利潤,資本家把工人的工資壓到最低水平,一般月工資在7元左右,最低的只有三四元。從1899年棗莊中興公司成立到1926年的27年間,礦工的工資幾乎沒有變動。當時的資本家不給工人提供住處,單身礦工都住在“窯戶鋪”里。“窯戶鋪”的房子低矮、破爛、污穢、潮濕,夏天酷熱,冬天冰冷。這種簡陋的店鋪,工人每天還要向“窯戶鋪”老板付五個銅錢的店錢。大一點的“窯戶鋪”往往要住上五六十人,不管大人和小孩、有病的和無病的,橫七豎八地擠在一起,里面蚊蠅、臭蟲、虱子、跳蚤隨處可見,工人隨地便溺,污穢不堪。住在“窯戶鋪”里的工人,絕大多數沒有衣服穿。部分工人披著撿拾的麻袋片,有的甚至赤條條一絲不掛,下井時不得不臨時到當鋪租一條褲子。
那時的煤礦工人在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過著極其悲慘的生活。資本家和封建把頭的殘酷壓迫和剝削,激起了礦工們的強烈反抗。他們有時通過抱團結伙直接與把頭進行斗爭,有時通過怠工、逃跑、在井下暗處毆打惡霸把頭等方式,發泄心中不滿。但這種斗爭都是零星自發的,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命運。
從左到右:紀子瑞、張福林、郭長清、蔣福義
棗莊礦區首屆職工代表大會
直到1926年,中國共產黨派人到棗莊礦區發展工人運動,建立革命組織,才從根本上改變了礦工的命運和社會地位,引導煤礦工人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從此,棗莊礦區的建黨活動就像撲不滅的火焰、斬不盡的野草,生生不息,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1926年初,中共山東地方執委會先后派遣一位姓李、一位姓張的同志到棗莊礦區發動工人運動,籌劃建立黨組織,但因為軍警盤查極嚴且沒有職業掩護而無法立足。3月,執委會又派紀子瑞到棗莊中興公司開展工人運動并從事建立黨組織工作。紀子瑞,又名紀濟民,1895年出生,膠縣里岔村人。紀子瑞到棗莊后,以在井下干小工為掩護,經常向礦工們宣傳革命道理,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紀子瑞先后介紹了張福林、郭長清、蔣福義、王文彬、杜寶財、芮慶紅、房洪春、陶福元、劉雁德、吳均山等10余名青年礦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7月,正式建立了棗莊礦區黨支部,紀子瑞任書記,張福林為委員。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棗莊地區創建的第一個黨支部。
1930年冬,中共山東省委派田位東、鄭乃序到棗莊礦區協助組織工作,但因當時棗莊難以落腳,他們只好先到離棗莊較近的徐州秘密活動。在徐州發展棗莊籍的邱煥文入黨,隨即建立中共棗莊特支(又稱中共棗莊特委),田位東任書記,鄭乃序任副書記。特支聯絡點設在棗莊附近的齊村邱煥文家中。田位東、鄭乃序兩位書記雖然都很年輕,但革命的理想信念非常堅定。當時開展工作十分困難,上級每月只發給特支五塊錢的辦公經費。為了維持基本生活,便于接觸工人群眾,田位東、鄭乃序主動托關系被介紹到棗莊煤礦下井干活。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他倆不僅成了熟練的礦工,而且和工人群眾建立了親密的聯系,通過多方面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啟發了礦工的階級覺悟,為開展工人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1932年7月,特支組織召開有4000多名工人參加的罷工動員大會。因叛徒出賣,田位東、鄭乃序先后遭到反動軍警逮捕。敵人先是許以高官厚祿,繼而又以死相威脅,但他們大義凜然,毫不屈服。敵人無計可施,于1932年8月將他們殺害于濟南千佛山下。
1932年10月,在中共山東省委連續幾次遭到破壞的情況下,與棗莊相鄰的中共徐州特委派郭子化以行醫為名,到棗莊礦區恢復黨組織。他每天早出晚歸,走遍礦區,行醫治病,聯絡工人群眾,并開設了同春堂藥店,作為黨的秘密聯絡點。經過半年多的發動工作,恢復和發展了一批黨員。1933年春天,建立了由郭子化任書記的中共棗莊礦區工委,并成功地組織了棗莊中興公司“五一大罷工”,使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不斷擴大。1935年2月,在棗莊、徐州黨組織不斷恢復和發展的基礎上,郭子化主持成立了中共蘇魯邊區臨時特委。在同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他一方面派人到上海、北平、西安尋找黨組織,一方面獨立地開展黨的地下工作。1937 年初奉命赴延安,向中共中央匯報蘇魯邊區黨的工作情況。中共中央批準成立了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特委,并決定讓郭子化參加中央在5月召開的蘇區黨代表會議和白區黨代表會議。郭子化于7月初返回棗莊后,傳達了延安會議精神,決定組織統一戰線,發展黨的組織,建立抗日武裝。1938年3月,領導成立魯南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一總隊,到棗莊艷特曲山區開辟抗日根據地,從此揭開了棗莊人民抗日救國斗爭的序幕。
1939年6月,為了在敵占區開展黨的活動,建立了以鹿廣連為書記的棗莊煤礦地下黨支部;年底,又建立了棗莊十五窯支部。1940年底,棗莊煤礦地下黨支部和十五窯支部均遭到日偽破壞,鹿廣連全家被殺害。在此后的兩年中,上級黨組織曾幾次派員到棗莊恢復黨組織,皆因白色恐怖嚴重未能如愿。
1946年1月,棗莊煤礦外圍解放后,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地方政權,成立了各級民主政府。原鐵道游擊隊政委杜季偉任市委書記,張福林任市長。成立了礦務局,柴化周任局長。3月31日,棗莊礦區首屆職工代表大會在中興中學禮堂正式召開,到會代表170余人。大會歷時4天,通過了棗莊煤礦工會組織章程和行動綱領。張福林當選為主任,張承為副主任,蔣福義、王炳敖、馬丙才、張福田等7人為委員。工會建立后,工會基層組織也很快建立起來。工會會員總數迅速由10000余人猛增到28000余人,工人家屬也有4000多人參加了工會組織。礦區工會下設33個分會,165個小組。4月,魯南區黨委派方奕生來礦務局任局長,同時成立了棗莊礦區工會。5月,在郭村召開了魯南礦區職工第一屆代表大會,來自棗莊、陶莊、八寶山、節義莊等煤礦的170多名代表參加了大會,會議通過了行動綱領和組織章程,選舉張福林為魯南礦區總工會主任,孫伯清、張承為副主任。同時,建立起自己的武裝隊伍——棗莊工人糾察隊。 6月,中共棗莊礦務委員會成立,隸屬華東中央局,機關駐地棗莊鎮,王見新任書記,林巖任副書記。同時撤銷中共棗莊市委,原市委所轄棗莊、中心街、車站、齊村、陶莊五鎮黨委和嶧縣二區(張范)、麓水二區(徐莊)兩個區委直屬礦務委員會。
1946年6月底,陳毅到棗莊,聽取了中共棗莊礦務委員會書記王見新、副書記林巖的工作匯報,并對棗莊煤礦的復工問題作了具體指示。隨后,陳毅在中興煤礦公司召開了干部會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部署了工作任務,指示黨、政機關做好撤出棗莊的準備。會議決定成立棗莊礦警總隊,共2000余人,編為5個大隊。10月,國民黨軍五十一師、二十六師侵占棗莊,礦區黨委撤出。直到1948年棗莊地區徹底解放后,才全面恢復健全了礦區黨的各級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