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成學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
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關系社會和諧穩定,也關系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現。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如何破解就業難題,提升就業競爭力是關鍵的一招。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高校亟待解決的課題。高校必須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做系統分析研究,從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入手,以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
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是就業競爭中表現出來的比較優勢,是贏得用人單位認可的一種影響力。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包涵大學生的學識、品德、能力、才藝、求職技巧等方面,制約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大學生自身的因素,更有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風不夠濃厚。不同層次高校學風表現出明顯差異,參差不齊。高校大學生文化基礎有差異,文化基礎薄弱的大學生表現出學習積極性不高,有畏難情緒,上進心不足,人生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諸如逃課、照抄作業、作弊、沉溺網絡游戲的現象較為常見。學風不濃與高校學籍管理制度也有關系,有的高校為追求經濟效益,擔心學生流失,對學生的管理、考試要求偏低偏松。畢業門檻過低對學風建設造成負面影響。學風不濃,導致的結果就是部分大學生難有真才實學。
(2)實踐性教學環節相對薄弱。高校傾向于理論教學,而實踐性教學環節相對薄弱,對實踐性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實踐性教學環節課時占比偏低。有的高校專業設置盲目追求大而全,重規模輕內涵建設,實驗實訓的硬件設施建設薄弱或欠缺,對畢業實習缺乏有效組織和管控,有的大學生甚至虛假實習。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薄弱,直接影響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影響大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
(3)第二課堂活動實效性不足。部分大學生不僅不好學而且不好“動”。高校對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結果因為部分大學生不重視,參與積極性不高,活動吸引力不足,造成第二課堂活動效果不甚理想。第二課堂活動直接影響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拓展。
(4)就業指導和創新創業教育落實不到位。就業工作成效與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和創新創業教育密切相關。部分高校存在重招生輕就業的現象。對就業工作重視不夠,對就業指導落實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覆蓋率低,虛假簽約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大學生存在對就業缺乏必要準備,期望值過高,自信心不足等問題,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就業質量。
高校應結合市場需求,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通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來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高校應明確辦學思想,定位準確,突出辦學特色,多措并舉,著力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1)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大學生勤學學習,自強不息。新時期,社會對大學生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高校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端正學習態度。讓理想成為大學生勤奮學習,勵志成才的動力,成為大學生克服人生困難的精神支柱。引導大學生做好學業、職業生涯規劃,鼓勵大學生通過自考、專升本、參軍、考研等途徑不斷提升學歷,為就業競爭力提升增加砝碼。高校應完善考試、學籍管理制度,建立激勵制約機制,通過設立獎學基金、開展專業技能大賽對成績優秀的大學生進行獎勵,對學分不達標、嚴重違紀的大學生取消學籍,實現優勝劣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用杰出校友的事跡鼓勵大學生勤奮學習、勵志成才。加強學風建設,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使大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大學生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真才實學是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就業競爭力的基礎。
(2)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讓大學生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大學生的專業技能是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是用人單位選人用人十分看重的一個關鍵標準之一。常言道,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專業技能是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核心,是立足之本。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培養大學生專業技能的主渠道、主陣地,包括實驗、實訓和實習三個環節。高校應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硬件建設和師資配備。讓大學生通過實驗實訓環節熟練掌握專業技能,讓大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社會需求“無縫對接”。要加強實習環節的管理、組織、指導、檢查和考評,切忌實習走過場或虛假實習。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讓學生擁有一技之長,為大學生參與就業競爭、步入社會做好充分準備。嚴謹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既增強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培養了大學生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團隊精神。
(3)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拓展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對第二課堂活動開展要加大投入,做到經費到位,指導教師到位。做到素質拓展有平臺,活動指導有教師,才藝展示有舞臺。精心策劃組織,不斷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和實效。對大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要作出要求和考核。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讓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得到拓展,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多才多藝的復合型人才。活動策劃要結合大學生成長的實際和時代的需要,讓活動為大學生所喜愛,如創新創業活動,專業技能大賽等。第二課堂既要讓大學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拓展大學生綜合素質,如創新創業素質、文體素質、人際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團隊精神等。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助力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綜合素質高的大學生就業面更廣,面試成功率更高,尤其是有藝體特長的大學生,深受用人單位的青睞。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高校應力求就業工作做深、做細、做實,為大學生就業做足準備工作,著力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
(1)大力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就業指導工作質量。高校應大力推進就業指導人員專業化、就業指導個性化,實現就業指導工作全覆蓋,切實提高就業指導工作質量。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擇業觀,轉變就業觀念:先就業再擇業,自我定位準確,期望值適度。讓大學生掌握基本求職技巧,引導大學生自我推銷,提高就業質量。引導大學生寫好自薦信,做好個人簡歷。讓大學生做到,自薦信要精彩,個人簡歷有亮點,如專業技能水平,主要獲獎情況、藝體特長等方面要重點突出,用亮點凸顯自己的優勢和實力,用實力和優勢打動用人單位。讓大學生掌握基本求職禮儀。求職基本禮儀就是:禮節周到,儀表端莊、自信大方。細節決定成敗。切忌在求職過程中犯低級錯誤,如不注意禮儀、說話聲音太小、不守時等。掌握求職技巧,給用人單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求職成功有一個良好開端,增加面試的成功率。
對就業困難的學生,要進行個性化指導和重點推薦。實現就業指導工作全覆蓋。
(2)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植新的就業增長點。高校應結合創新創業活動、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以及農業產業化政策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培訓指導,用創新創業的成功案例給大學生以啟迪,拓寬創業思路,挖掘創業潛能,提升創新創業素質,讓大學生學會因地制宜,發現商機,找準投資項目。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以及農業產業化政策為大學生到鄉村創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積極引導大學生回鄉創業。大學生回鄉創業優勢明顯,尤其是來自欠發達的農村和西部地區的大學生,那里更需要人才,他們更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適應能力強,留得住,工作能安心。這些地區旅游資源比較豐富,氣候環境獨特,擁有從事旅游業、農特產品種植和養殖得天獨厚的條件,創業成功率高。引導大學生扎根基層、農村和邊疆,激勵他們服務社會,報效國家。
總之,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不僅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切實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發揮高校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教學雙方形成合力,最終達到讓大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長、業有所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