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亦菡,王家康
(云南大學體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1)
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對國家繁榮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目前,隨著老齡化的加深,明顯影響中國的經濟,2021年我國65歲人口占比達到14%,中國經濟發展略顯疲態。另外,中國人健康大數據不容樂觀,白領群體當中亞健康比例高達76%,中國人腰圍增長速度將達到世界第一,慢性病患病率已達23%,若中國知識分子再不改善健康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中的2/3將面臨各種慢性病的危機!我國老齡化和亞健康進入嚴峻時期,發展人民健康是極為迫切的任務。
國務院在 2014年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標志著政府將密集支持健康產業,全民健身被上升為國家戰略,體育將成為下一個超級產業。
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人民健康發展水平、健康產業體系建設等提出了具體的指標,對于政策目標踏實落地將會起到積極推動作用。[1]
大健康是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與疾病譜的改變,對生命全過程全面呵護的理念指導下提出的一種全新的理念。它不僅追求個體的身體健康,更注重心理、環境、精神、道德、生理等方面的完全健康。[2]
大健康產業是為提升大眾健康而誕生的產業系統,大健康產業可以按照人類的生命周期區分為“生、老、病、死”四個階段的相關產業。[2]大健康產業包含著健康服務業、健康管理業、健康制造業等諸多內容,是隨著大健康理念的延伸而逐漸發展起來的產業鏈。它能夠幫助人民塑造健康的體魄,改善亞健康狀態,以促進人們健康,建立人民健康的生活習慣為目的。通過廣泛傳播大健康知識理念、擴大相關健康產業體系、提高相關健康服務體系質量,最終幫助公民提高生命質量,提高對疾病的預防能力以及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目前我國的大健康產業正處于初級階段,健康服務產業結構和人才極度缺乏,可見,大健康產業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開發成本低、物質用品消耗少、對環境污染小的特點是不同于其他體育產業的。首先,民族傳統體育大都來自山野、山林等民族聚居地,開發是可以直接采用,不用投入較多成本;其次,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內核在于民族傳統體育本身的文化內涵,產業的發展壯大大部分依靠于對于傳統體育內涵的挖掘和保護,智力和人力資源消耗占主要部分,而物質和資金投入遠小于其他體育產業;最后,民族傳統體育產品在消費和使用過程中,對自然環境基本不會造成影響,并且作為一種內容經濟產業可以反復使用,具有對環境污染小的優勢。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具有極強的普適性,不受年齡、性別和身體素質條件的限制。因此男、女、老、少都能成為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消費者,青少年參加民族傳統體育可以強身健體,同時汲取長期歷史沉淀的文化內涵,傳承中華文化瑰寶。婦女參與民族傳統體育,學習民族舞、民族健身操能夠健身塑型,體會民族傳統體育的健身娛樂價值。老年人學習輕柔緩和的太極拳、氣功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提升心肺功能、全身協調和平衡能力,對于身心健康都有極大的幫助。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多種多樣的,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路徑也是多樣的。跟隨當前市場及社會的潮流,采用多元化的營銷組合方式。主要可分為鄉村旅游、城市文化廣場、節慶文化、表演競賽等產業發展方式,目前還興起現在培訓機構、線上指導等新興模式。所以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是多樣化、多渠道的。
旅游產業被稱為“永遠的朝陽產業”,我國民族地區的傳統體育健康旅游本身具有獨特的地域性、趣味性、民族性以及較強的社會參與性,各式各樣驚險、刺激的民族體育活動能夠激起游客的興趣。例如,我國西藏地區藏族的射箭、賽馬,云南哈尼族的摔跤等體育活動等都充滿了較強的觀賞性,同時也能讓游客參與進來,切身感受民族傳統體育的魅力。這種集娛樂、健康、文化為一體的新型旅游體驗正在現代旅游業中廣泛發展,并逐漸超越傳統觀光旅游,成為旅游第一選擇。不僅如此,很多地區將各類民族體育文化活動也加入體育健康旅游的開發當中。例如,岳陽地區開展的龍舟節、云南西雙版納開展的潑水節、濰坊的風箏節等等。有這些民族體育文化的融入,不僅增強了民族體育健康旅游品牌的影響力,也拉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據統計,1384年傣歷新年期間,西雙版納共接待游客71萬,旅游收入達5億元。同時“云過潑水節”話題在微博閱讀量過億,西雙版納潑水節的成功舉辦,帶動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同時,也打響了西雙版納旅游品牌的影響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逐藝術和文化上的審美,民族傳統體育藝術表演產業也得到大眾人民的喜愛。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占據獨特地域風情,同時內容繁多、形式百變展現出民族傳統體育所獨有的文化內涵,具有異彩紛呈的觀賞價值和巨大的市場價值,所以在近幾年內產業不斷擴大。例如,云南麗江的大型歌舞《麗江千古情》,重現了麗江千年的歷史與傳說,引領觀眾穿越雪山,在曠遠的原始洪荒之域、在瀘沽湖畔的摩梭花樓、相約一場風花雪月的邂逅,感受一個美麗的時刻。該歌舞一直是云南麗江千古情景區的核心內容,融合了高科技手段,將麗江的本土文化在展演中進行濃縮展示,讓游客沉迷于視覺享受的同時,也體會到麗江的歷史文化,深受市民、游客的喜愛。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新媒體也成為傳播領域的流行詞。相較于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傳播媒介多樣,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的“三網融合”讓新媒體具有時效性、豐富性、高效性的特點。例如,抖音、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的出現,可以使人們打破時間、地域的局限,第一時間接收到實時信息,并且能夠在平臺上即時的分享自己的評論和發布者或者網友們進行互動,使所有觀眾都成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參與者,增加民族傳統體育的樂趣性和參與性。例如,云南大理白族在慶祝“三月街”民族節活動時,現場觀眾可以將現場拍攝到的各種舞蹈表演、賽馬等盛況分享到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平臺,讓不能到場的網友也能感受到“三月街”的精彩活動,擴大的活動的影響力和宣傳渠道。此外,相較于傳統傳媒報紙、電視等被動地接受信息,新媒體時代,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主動的搜索民族傳統體育有關的新聞、咨詢,迅速、便捷地從網絡上獲取有關動態信息。隨著網絡信息和新媒體的普及,建設民族傳統體育類的網站也越來越多,這些網站地逐漸擴大,讓民族傳統體育的動態、內容及文化可以更快捷、廣泛地傳播。
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經過長期沉淀而形成的,其中蘊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也蘊含了體育鍛煉方法和豐富的人生哲理。在大健康產業迅速發展的當下,民族傳統體育從業者在鑄造產業時,也不能僅局限于民族傳統體育健身價值,要更多地注重民族傳統體育中蘊藏的文化內涵,挖掘出當中陶冶人的情操、磨煉人的意志、塑造人的靈魂的哲理和方法。使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大健康產業背景下的時代,能健康、蓬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