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霄霄 ,萬 軍 ,李 明 ,高連勇
(棗莊職業學院,山東 棗莊 277800)
近年來,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越來越深入,其成果也相當突出,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在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過程中,遭遇的主要問題有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農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等。如果不妥善處理這些問題,很容易阻礙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進程。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相關部門要認真總結和分析,從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農民認知水平等方面出發,采取不同措施,制訂科學的推廣計劃,加快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步伐。
進入新時期,農業發展要創新、要進步。在這種背景下,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意義深遠,主要表現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農民耕種負擔;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提高農民生活品質;促進農業生產改革,實現現代化農業愿景。
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是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機械化技術沖擊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相關產業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生產任務,顯著提升各個環節的效率,實現農業生產大跨步。在農業機械化應用模式下,農民的日常工作更加輕松。比如說,農民可以借助各種機械化技術,操作播種機、收割機、飼料粉碎機、農藥噴灑機等,實現“一鍵處理”[1],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而且,在部分農村地區,青年勞動力非常少,許多年輕人已經流向大城市,農村地區的老人、婦女很難承擔辛苦的農耕作業任務,機械化技術的全面推廣,可以為他們減負,緩解農村地區青年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隨著農業機械化技術不斷深入,農民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也在發生變化。具體來說:一方面,保障農作物產量。農民的經濟收入,通常與農產品的產量有關,產量不高的情況下,即使銷量非常好,也難以增加經濟收入。推行農業機械化技術之后,農作物產量明顯上升,農民可以體驗“大豐收”的喜悅。從這個角度來說,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增加農民經濟收入,與農民生活質量有直接聯系。另一方面,保障農作物質量。農民的經濟收入,還與農產品的質量有關。在市場上,質優的農產品價格更高,從中獲取的利潤也更多。機械化技術的應用,以技術性手段,彌補人工耕作的不足[2],有利于保障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在傳統的農業生產體系中,主要是人工操作、人工管理,效率與質量都存在不穩定性。推行農業機械化技術之后,技術開始代替一部分人工,整個農業生產線更加有條理,也更加穩定,農藥中毒與農藥污染現象越來越少,農業開始走向現代化。從傳統農業邁向現代化農業,機械化技術是極其重要的改革因素,推動著改革工作不斷向前。除此之外,隨著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普及,農民的生產理念也發生很大變化,比如說,在耕作過程中,農民不僅要依靠個人經驗,還要遵循一定的科學原理,開始從“經驗主義生產”逐步過渡到“科學化生產”[3]。這樣的生產理念,有利于科學規劃耕種區域,制定合理的耕種方案,在有限的資源和條件內,實現增產增收。結合以上幾點,說明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有利于實現農業生產改革。
資金投入能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如果資金不足,會阻礙機械化發展進程,比如受到資金限制,一些先進的農業機械難以引進來,所謂的“農業機械化”,可能只是一個口號,無法產生實際成效。此外,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相關產業很難聘用到有技術、有想法的綜合型人才。如果工作人員結構不合理,或者工作人員綜合能力薄弱,無法滿足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要求,將導致整體的推廣進度變慢[4]。而且,在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過程中,選擇什么樣的推廣方法、推廣平臺,如何確定推廣時間,多渠道推廣還是單一渠道推廣,這些問題都與資金投入有關系。
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離不開配套的基礎設施。推廣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同時,相關部門要密切關注基礎設施供給情況。目前,有些農村地區盲目引進新技術,沒有考慮到后期應用問題,缺乏相關基礎設施,缺乏整體規劃。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引入先進技術,也只能暫時擱置,無法真正投入使用。久而久之,會造成技術資源浪費,不利于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戰略的實施。除此之外,有些農村地區雖然已經配備基礎設施,但基礎設施的數量、質量都達不到標準,只能支撐比較傳統的農業機械化技術[5]。這樣的基礎設施條件,無法真正實現農業機械化技術的覆蓋。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之所以出現種種困難,與農民群眾的認知水平有一定關系。具體來說:1)不理解農業機械化技術原理。有些農民已經習慣傳統的農耕模式,不愿意去改變,不了解農業機械化技術的作用、優勢。此類農民內心的顧慮,主要源自“不理解”,不理解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原理,擔心實際應用效果不好,浪費時間和資金。2)不清楚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的后期回報。應用農業機械化技術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經歷不同階段。在前期階段,農民需要學習新技術,需要采購配套設備,這不僅會占用時間[6],還會增加投入。于是,有些農民只看到前期的投入、付出,不愿意嘗試農業機械化技術。其實,在后期階段,農業機械化技術帶來的優勢十分明顯,農民可以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回報。由此可見,不斷提升農民認知水平,能夠促進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
針對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方案,相關部門可以設置科學預案,提供資金支持。比如說,相關部門可以提供“農業機械化采購經費”,積極引入先進的農用機械、農用技術,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讓“農業機械化”不再是口號,可以產生實際成效。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可以提供“農業機械化人才引進經費”,將視角放在人才儲備上,聘用有技術、敢創新的新時代農業人才,為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注入新活力[7]。基于“農業機械化采購經費”和“農業機械化人才引進經費”,相關部門可以建立更完善的宣傳體系,讓專業技術人員宣傳農機化技術和設備,將宣傳工作落實到位。
關于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如何完善相關基礎設施?相關部門可以組織“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調研”,在正式引入新技術之前,調研當地基礎設施情況,評估新技術是否適用,并采取合理措施改善基礎設施整體規劃,使布局更合理,能夠適應并支持大范圍內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可以建立“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基礎設施質量檢測體系”,規范檢測流程,明確質量參數,理性判斷各項基礎設施是否達標。需要注意的是,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各項基礎設施可能會慢慢老化,出現一些故障,相關部門要抓好維檢工作,以“基礎設施維檢小組”的形式,認真檢查、科學維修,確保各項基礎設施正常、安全。
實施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戰略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關注農民認知水平,想辦法提高農民認知。具體來說:1)講解農業機械化技術原理。相關部門可以開設“農業機械化技術線上課程”,詳細介紹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過程、應用成果,讓農民全方面了解農業機械化技術原理?;蛘?,相關部門可以建設“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示范區域”,讓專業團隊帶頭示范,農民可以觀看、學習,了解新的農耕模式,建立自信心;2)講解農業機械化技術后期回報。為了減輕農民壓力,相關部門可以成立“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設備租賃站點”,合理分布于不同區域,讓農民以“租”的形式,嘗試應用農業機械化技術和設備。如果農民真正感受到農業機械化技術的便捷、回報,自然愿意長期使用,并進行推廣。
農機維修工作要規范化、系統化,才能積極配合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舉例來說,在鄉村地區,相關部門可以設置“農機維修服務站”,只要設備出現問題,農民隨時可以去維修。不同規格的農機維修服務站,提供的服務也不同。一般來說,大規模的農機維修服務站,專業人員多,維修設備多,主要處理大型農機維修問題;而小規模的農機維修服務站,主要處理小型農機維修問題,以及一些比較簡單的農機故障,致力于快速解決問題。通過精準分類,農機維修的壓力被合理分解,有利于提高鄉村地區農機維修效率。除此之外,在農機維修服務站內,相關部門還可以開設“農機保養講座”,指導農民正確地保養各種農機,以合理保養的方式,降低農機維修概率??傮w來說,農機維修受到普遍重視,有利于解決后顧之憂,促進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8]。
從發展的角度來分析,隨著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不斷深入,相關農機維修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面對這種趨勢,相關部門要有創新意識,積極嘗試不同的農機維修形式。具體來說:1)抽查式維修。當前,有些農民應用新技術、新設備之后,對于故障判斷并不準確。而且,有些農民不注意平時的小故障,帶著“少修多省”的心態,認為減少維修,可以節約成本。相關部門可以定期安排專業人員,提供“農機維修上門抽查服務”,一邊檢查農機,一邊科普知識。如果發現小故障,專業人員可以在現場處理。2)自主式維修。出現的農機故障,不一定都是大故障,有時候可能是很小的問題,有時候可能是功能設置有誤[9]。相關部門可以制作“農機維修短視頻”,上傳到新媒體平臺,指導農民自主維修,節約農民維修成本。
為了更好地規范農機維修市場,相關部門要密切關注農機維修人員,提供多渠道培訓、交流機會。1)相關部門可以定期組織“農機維修新動態培訓”,重點聚焦不同領域的新動態,包括“農機政策動態”“農機技術動態”“農機設備動態”等,讓農機維修人員第一時間接觸新資訊,快速更新傳統認知、落后的維修技術,及時適應農機維修新形式,不斷提高個人維修水平[10]。2)相關部門可以定期開展“農機維修人員評選活動”,通過正式場合、固定時間,將農機維修人員集中起來,評選出不同階段的“先進維修者”,弘揚維修人員身上的優秀品質,如嚴謹務實、認真負責、勤勞奉獻等。在這個評選活動中,不同地區的農機維修人員還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維修經驗、維修成果,使農機維修市場更活躍、更開放。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及農機維修,不能一直走傳統路線,要敢于創新,嘗試走多種路線。在這個過程中,關于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1)合理增加資金投入,及時采購相關設備,改善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條件;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便于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與推廣;3)提升農民認知水平,帶領農民學習、應用各種機械化設備。關于農機維修工作,相關部門則要認真落實建立農機維修服務站、創新農機維修形式、培養農機維修人員等舉措。總體來說,相關部門要同時抓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與農機維修兩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