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菁

程壽康是業界公認的一位風云人物。在進入拍賣行之前,他是一位大律師,并在法律界做得風生水起;與此同時,他也是一位收藏家,喜好古玉、文玩等,是知名收藏社團“敏求精舍”的會員。他加盟香港蘇富比后,成為了這家百年老字號有史以來首位華人CEO。
自2006年就任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到2021年年底宣布退休并出任榮譽主席一職,程壽康見證了這15年間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業的突飛猛進,以及中國文物藝術品無論是市場價值,還是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收藏價值的不斷提升。
不久前,就內地藝術品拍賣30周年,《中國收藏》記者專訪了程壽康?;蛞驅I敏感使然,在回顧藝術品拍賣市場風起云涌的這些年時,他的講述中不乏諸多理性思考。


程壽康:我一直很喜愛藝術品,但對內地文物藝術品拍賣,我在加入蘇富比之前是不了解的。2006年到蘇富比工作,當時我只知道內地有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幾家規模較大的藝術品拍賣企業。但那時內地藝術品拍賣做得很紅火,當有人跟我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內地獲得文物藝術品拍賣資質的企業只有五六家,到2006年已經有幾百家時,我心想:哇,這么厲害!這才引起我的關注。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盡管內地大部分藝術品拍賣行的規模都比較小,但在2006年,僅北京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就能達到逾81億元的總成交額。這種發展速度和勢頭是不容小覷的。
在我加入蘇富比之初,那時香港拍賣主要是古董珍玩、中國書畫、中國當代藝術、珠寶以及東南亞藝術幾大板塊。你看,即便是蘇富比這樣的國際著名老字號拍賣行,當時力推的中國藝術品也就集中在那幾個板塊。但反觀內地同期的藝術品拍賣就很不一樣,古籍善本、古代錢幣、郵票等都有體現。尤其古籍善本,在我看來是非?!瓣柎喊籽钡氖詹仄奉悾肷婕?,無論是拍賣行還是買家都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否則不可能有市場。進而我就想到,如果我們在香港蘇富比拍賣中推廣同樣的板塊,或許會有困難。這也讓我看到了一種文化認知上的差異。


程壽康:能夠在內地舉辦藝術品拍賣會,這是自我加入蘇富比的那一刻起就有的理想。當然,受政策以及包括關稅、結算在內的諸多因素的影響,這個理想一直未能真正實現。后來我們就轉變思路,將我們春秋兩季大拍到內地巡展作為重點,把珍品、精品帶到內地,給內地藏家、買家提供服務——讓他們近距離乃至零距離與藝術瑰寶接觸,以助于吸引大家來香港參加拍賣會。
與此同時,內地巡展也為我們與內地專家學者、行家里手、藏家以及藝術愛好者見面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而在我眼中,到內地辦巡展相當于是一次老友相聚,可以說,對此的期待之情貫穿了我在蘇富比任職的這些年。

程壽康:坦白說,起初我聽到這個消息時確實感到了壓力,不過很快我就覺得沒有什么好擔心的。商業布局原本是很正常的事,何況大家的定位與基本情況也不盡相同。尤其是能不能與當地文化相融?能不能較好地接地氣?反過來,假設是我們赴內地做拍賣,如果一成不變地拿著蘇富比原有的一套到內地經營,極有可能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經過這些年的摸索,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赴港拍賣企業近來也在陸續調整拍品設置與結構;另一方面,香港一些相對傳統保守的大藏家的認識也發生了轉變,愿意拿出手中不錯的藏品送拍到這些企業。這種促進其實是相互的,隨著內地拍賣行進軍香港,也會為香港市場帶來更多優質客源。
想經營好一家拍賣行,我認為各個板塊都具備強大的專家資源庫固然很重要,而通過品牌建設來讓買家對你充滿信心也同樣不容忽視。這里面就涉及到市場推廣、輿論傳播、網絡觸角等方方面面。比如,你如何讓拍賣成績引起歐美傳媒的關注?有沒有能夠提高你在全球市場影響力的傳播資源?實際上我們在討論這些的背后,說到底還是“話語權”的問題。
程壽康:要走國際化,那么大家就會用國際化拍賣行的標準來衡量你,這是一定的。我樂于見到內地藝術品拍賣同行走國際化路線,但同時也想給大家提個醒:不是拍幾張畢加索、梵高、莫奈就叫國際化了,沒有這么簡單。它需要自內而外的“調整”,就像人一樣——秀外慧中,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一些人看來,做拍賣除了拍品本身,也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過程。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我想這個過程中一些所謂的變通還是需慎重思考的。以蘇富比為例,之所以能夠成為近300年老字號的拍賣行,應該看到,它對譬如透明度、公正性的一些處理方式,包括對法律風險的規避,都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我們都深愛自己的祖國,希望隨著國家的強大,世人對于中國文化會更加向往,能有更多的外國人關注收藏中國藝術品。我對此充滿期待?,F在只要看到某些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我就感到特別痛心,擔心受此輿論影響,不利于中國藝術品在全球市場“話語權”的提升。
如今活躍在市場的藏家群體不乏年輕一代,他們或有金融專業出身的背景,或有海外留學經歷,更易于接受西方文化。這與老一代藏家的收藏定位、關注點都不太一樣??偠灾嵘袊囆g品“話語權”的這條道路,我們任重而道遠。
程壽康:從生意的角度而言,大家都是競爭對手,其實交流并不多。但如果以私人友情來論,肯定是有的。
說到這里我也覺得很奇妙,像中國嘉德的陳東升、王雁南,我們可謂一見如故。每次我去北京,只要有時間都會跟王雁南碰面小聚,從來不談生意,就是很喜歡聽她說一些人生感悟和為人處世的道理,讓人很溫暖。
近年來我也發現,內地一些藝術品拍賣行與香港同行正在嘗試合作,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希望在這種合作中,我們能看到更多、更坦誠的交流與分享,真正形成有機互補。相比之下,內地藝術品拍賣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很快,我也希望通過合作,內地同行能逐漸讓自己擁有更好的核心競爭力,因為你正在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會對將來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注:本文部分圖片由程壽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