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倩 , 劉航寧 , 任昊奎 , 陳緒楊
(廣西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4)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鮮食葡萄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葡萄產業已成為很多地方農業生產的支柱產業,在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關口葡萄作為一個小品種產品,近年也有不少學者對此類葡萄進行研究。龔林忠等[2]在研究湖北省葡萄產業現狀時提到湖北鄂西南葡萄種植產區以種植關口葡萄為主。蔣金晶[3]認為關口葡萄雖然在市場上很受消費者的青睞,但在知名度上升的同時出現一些不法商販為了利益購進不合格產品,冒充關口葡萄品牌進入市場,不僅損害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也降低了市場對關口葡萄的信任度,從而阻礙了產品流向更大的市場。楊萬華等[4]提出要打造成中國南方最具特色的關口葡萄長廊,首先政府和協會應發揮相應作用,其次也要提高農戶的賣家素養。他認為價格是市場的“晴雨傘”,要充分利用價格優勢占領市場。在關口葡萄病蟲害的防治上,谷勇等[5]認為,推廣應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態調控、化學防控等相結合的綠色防控集成技術,對實現保證防控效果、化學農藥減量增效及提高果實品質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關口葡萄醞釀葡萄酒技術,王沙沙等[6]通過分子實驗得出,適當的果皮浸漬處理可以提高“關口”葡萄干白葡萄酒的整體品質??傮w來說,大部分學者偏向于研究葡萄的生物特性,而缺乏對關口葡萄產業發展模式與不足之處的探索。
關口葡萄種植歷史近百年。2014年湖北省環保廳把關口葡萄種植核心區村坊村定為“有機食品”示范基地,同時關口葡萄也被列為著名商標;2017年關口葡萄主要種植地村坊村被列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在花坪鎮“葡萄風情小鎮”的引領下,當地正實現跨越式發展,也為關口葡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關口葡萄不僅是湖北省建始縣的特產,也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十三五”期間秉承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花坪鎮極力發展農村產業,尤其是旅游業的興起,改變了周邊經濟發展模式。關口葡萄產業是恩施州具有代表性的鄉村產業,也是帶動花坪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鎮政府秉著質量興農、產業興農原則認真貫徹相關政策措施,將關口葡萄打造成當地特色農產品。
關口葡萄核心產區在建始縣花坪鎮村坊村、長槽村及附近各村落,地處北緯30°附近,該地具有適宜關口葡萄生長的獨特的水、熱、光、氣及土壤等綜合條件?;ㄆ烘偺幵陂L江支流清江河源段,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再加上水源充足,溫度適合葡萄的生長,日照充足使葡萄的糖分更高,葡萄的品質優良。同時種植區遠離交通干道、人為垃圾主要以化糞池處理后排放,實現無污染源種植,并且在種植區內運用間種的方式,中和土壤營養成分,施肥以農家肥為主。建始縣近年來大力推廣種植適應武陵山區氣候特點的關口葡萄,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2]。
根據實地調查,早在2010年關口葡萄種植面積就已達到1 000畝,產量達到1 000噸,經過長達10年的發展,關口葡萄種植農戶達到了4 000余戶,種植面積20 000畝,畝產量達到2 000千克,畝均產值1.5萬元,葡萄總產值達3億余元。如今關口葡萄影響力越來越大,進入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被人們稱為武陵山的“吐魯番”,并成為花坪鎮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鄉村振興的著力點、產業強鎮的支撐點。
根據走訪調查,鎮政府每年會多次組織開展種植技術培訓,同時在村里設有農技服務站。關口葡萄也從傳統的零星種植發展到如今的產業園種植,從避雨栽培、葡萄樹的更新換代、施用硒礦物生物有機肥料,到生產管理、綠色防控、病蟲害預防等綜合性技術基礎都在不斷更新,極其顯著地提高了葡萄果實硒含量,葡萄品質也得到了進一步保障。
現階段,已建成25千米生態長廊,其中包括種植農戶4 000余戶,同時正在建立1 000畝示范園和現代農業田園綜合體,打造關口葡萄酒和葡萄交易市場,并在葡萄種植區周圍大力發展農家樂。
首先,關口葡萄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生產經營,其生產規模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其次,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公司較少,引領帶動作用有限。另外,組織經營管理較差,現代化農業特點不突出,這是目前農戶種植規范化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目前,關口葡萄沒有系統化的、規?;匿N售系統,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據調查,關口葡萄銷售渠道如下:1)靠買方與農戶聯系;2)農戶自己去鎮上擺地攤販賣,這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葡萄產品的附加值,葡萄產業真正的價值被忽略;3)客戶提前電話訂購,此類客戶的產生主要是因為野三峽風景區的開發和花坪鎮避暑山莊的推行,帶來了大量的游客,但此類購買方式占比較小。此外,暫時沒有高端物流企業合作,受運輸限制,暫無法向外開拓市場。
國內葡萄產業發展較快, 相比于國外葡萄業, 雖然國內葡萄產業機械化發展起步較晚、程度較低, 但成本較低[7]。如今農村面臨著勞動力短缺的困境,從事農業的人員逐年減少,而且農村勞動力年齡普遍偏高,且文化水平不高,技術執行管理不到位。這現象也導致葡萄園機械化程度低,需要耗費大量人工,這不僅會使生產成本逐年增加,農民收益減少,也會嚴重影響種植戶的積極性和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口葡萄的種植多為露天棚栽,樹苗的病蟲害治理是最大的困難,病蟲害的發生總體上是病害重于蟲害。雖然關口葡萄種植歷史悠久,但每年都有因病害防治不到位而造成減產甚至絕收的種植戶,特別是葡萄霜霉病等常年偏重發生的病害[5]。其次,由于該品種儲存性差, 最長只能保存1個月,導致市場銷售半徑小[8]。就目前的種植規模來計算,葡萄年產量達到近4 000萬千克,對于保鮮期短、運輸成本高且缺乏產業鏈的葡萄產業來說,對外銷售是暫時無法逾越的困難。關口葡萄種植受天氣影響較大,遇到雨水較多的年份,葡萄產量及質量都會有所下降,影響市場供給,品質得不到保障。最重要的一點是缺少運用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開展機械種植、無人作業、遠程服務、農產品溯源的科技引領產業發展示范點。
建始縣政府為進一步打響和維護關口葡萄的知名度和聲譽,每年舉辦各種形式的葡萄節,但是效果不明顯。農民品牌維護意識不強,尚未形成高端化、精品化的自主品牌營銷渠道。在信息爆炸的新媒體時代,產品宣傳難度較傳統媒體時代平臺更廣,但信息相對不對稱的群體如農民依舊處于劣勢。關口葡萄被知曉范圍仍較小,每年葡萄采摘季節除了政府網的少量新聞宣傳外,其他類型的宣傳效果微乎其微,也是導致關口葡萄知名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外地來葡萄園采摘的游客,一般是通過身邊人的引薦,這說明線上宣傳工作較欠缺。葡萄種植的專業合作社與種植戶關系不緊密,運行不規范,在運行過程中存在合作社成員自主經營、自主銷售,缺乏統一的生產、銷售網絡,組織服務功能作用發揮得不太明顯。
我國葡萄產業總體來說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力、葡萄綜合利用不夠、精深加工技術和工藝落后、規?;庸て髽I少等問題[9]。關口葡萄市場以鮮食葡萄為主,深加工葡萄產品所占市場份額較少。 目前,關口葡萄的出售產品僅為成熟后進行簡單包裝的鮮果初級產品,想要“走出去”關鍵在于解決運輸技術,冷藏技術不達標,鮮果不能進行長途運輸,導致每年有很多積壓賣不出去的鮮果,浪費現象很嚴重。而且目前沒有成規模的葡萄加工廠,有些農民根據自己的經驗摸索醞釀的葡萄酒產量較小,無法規模性地向市場推廣。對于深加工葡萄產品,當前是以釀造葡萄酒為主,對于葡萄籽和葡萄皮或是葡萄汁的研究開發,目前還未發現有企業運營。從長遠角度出發,建立葡萄全產業鏈是花坪鎮葡萄產業持續穩步發展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政府的扶持是產業發展的基礎性保障。近年受疫情的影響,葡萄產業的發展難免會受到限制,政府應對關口葡萄產業加大資金的投入。首先,要完善補貼機制和農作物保險制度,相關部門和合作社應提高種植戶的抗風險意識和能力,適當購買農業保險。其次,加大對葡萄生產設施設備和有機肥的補貼,特別是對道路基礎設施、大棚生產設施、農業機械以及保鮮冷庫等的扶持。此外,重視職業教育,牽頭做好產業人才培育工作,加強農戶的專業素養,打開城鄉流通渠道;政府加強引導的同時大力推廣“公司+農戶”模式,公司的引導更有利于農民掌握市場情況和技術引進,可以根據市場飽和度和需求來調控種植規模。
關口葡萄種植區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地緣優勢,可以在種植鮮食葡萄的基礎上,通過專業合作社建立葡萄加工廠,邀請權威專家實地進行葡萄種植技術指導,引進葡萄酒醞釀技術。加快技術研發,提升技術現代化水平是發展葡萄產業的基礎。遵循因地制宜、綠色發展的原則和理念,建設葡萄種植基地,完善葡萄的冷藏運輸技術和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配送設施建設,減少中間環節,提高運輸效率。
雖然國內葡萄市場中關口葡萄的產量較小,但也要在資源稟賦的情況下保證產品質量,面向全國推廣。首先,為進一步擴大關口葡萄的影響力,以政府為主導開展展銷會,積極參加省級及國際葡萄專項交流會,不僅能交流學習經驗,還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其次,充分利用自媒體平臺,通過直播等線上活動方式把葡萄傳播給全國,并與野三峽景區和飛拉達攀巖戶外運動基地充分合作,結合線上線下銷售新模式,推廣“電商+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與此同時,在葡萄生產的重點地區打造葡萄區域品牌及保護工作,增加產業附加值和經濟效益,通過打造凸顯地方特性的區域葡萄加工產品,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拉動地方經濟,促進農民創收、農業增效。
應發揮各行業的優勢,發展以第一產業為基礎、第二產業為重點、第三產業為核心,并以交叉滲透為主的全產業融合[10]。首先,政府應發揮積極帶頭引領作用,充分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為關口葡萄產業帶來新的市場和銷售渠道,重視開發葡萄產業的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的功能。其次,以葡萄基地、園區和主產村莊為依托,打造關口葡萄文旅產業基地和農業旅游示范點,在現有的民宿、農家樂等發展業態的基礎上,以當地人文特色為依托發展新的休閑農業模式;注重葡萄文化的休閑性、生態性、園藝體驗性等文化特質的表達,以葡萄文化促進葡萄產業發展,發掘地方文化旅游的亮點,豐富葡萄產業發展要素。
數字農業的普及帶來了新的契機。要積極推動關口葡萄核心試驗園和示范基地建設,建立一套具有獨特性的優質葡萄生產的技術標準;利用先進的遙感技術對葡萄產業發展動態和相關信息數據進行收集與監測,不僅為葡萄生產和技術交流提供平臺,也對消費者了解產品生產過程與產品質量監督起到重要作用。
當今世界,大數據信息化已滲透到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大數據平臺不僅能加快葡萄產業信息化的發展,更能帶動關口葡萄標準化、產業化生產。這類平臺不僅能幫助種植者更直觀地了解作物生長環境,還通過系統對作物生長環境的分析,提供更科學的種植方法。充分實現自動化澆灌、施肥等生產活動,從產前、產中、產后實現一體化服務,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管理效率,降低人工和時間成本,還可以有效降低生產風險。
綜上所述,關口葡萄產業不僅是建始縣脫貧攻堅的強力引擎,也是鞏固脫貧成果和防止返貧不可或缺的產業。在“后扶貧時代”,應該更加注重關口葡萄產業鏈的延伸,在與旅游業融合中不斷完善產業體系,從而使其得到長期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