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生,何加俊,荀來武,何土開,唐躍華,李鐵梅
(1.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2;2.大理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大理 671003;3.大理市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 大理 671003)
豬疥螨病是由豬疥螨寄生在豬皮膚角質層中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皮膚病[1]。疥螨在皮膚角質層中開鑿隧道、采食、產卵、排泄,破壞表皮細胞,致角化過度,引起真皮層廣泛炎癥。表現病灶皮膚瘙癢、紅疹、水泡、結痂,甚至脫毛。病豬食欲減退,抵抗力下降,給養豬業帶來經濟損失。該病在哺乳仔豬、斷奶仔豬中傳播速度較快,一旦出現臨床感染豬,經2~3周,窩(欄)內臨床感染率可達100%。隨著時間的推移,病灶面積擴大、數量增多,可至全身皮膚感染。一直以來,有該病流行的豬場,往往年年防治,年年發生,陷入惡性循環。因此一經發現,必須及時治療。在阿維菌素、伊維菌素注射劑推廣應用之前,多用雙甲脒控制家畜疥螨病,療效很好,可一次治愈。阿維菌素、伊維菌素注射劑推廣應用后,因在豬體內的半衰期長,注射一次即可治愈臨床癥狀,故替代了復發率高的雙甲脒。本文開展雙甲脒配合伊維菌素防控豬疥螨病的試驗,旨在說明兩種根治方法的原理與方法。
患豬疥螨病的母豬,1 %伊維菌素液(北京中農華威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90528),12.5%雙甲脒溶液(山東魯西獸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90427)。
1.2.1分組 在臨床感染的107頭基礎母豬中,將飼養在限位欄中的78頭妊娠臨床感染豬,隨機分為2個試驗組,每組39頭,剩余29頭空懷臨床感染豬列為第3試驗組。
1.2.2確診 試驗前1 d,分別從3個試驗組中,按10%的比例,隨機選取11例重復作病原檢查,刮取病灶區及病健交界區各1份,共取22份皮膚刮屑樣品,用集蟲法檢查疥螨。第7 d,原病例、原病灶、原取樣點附近再次取樣,同法重復檢查1次。
1.2.3控制 預先在飼料中混入伊維菌素,300 mg/kg。早晨喂料前,提前半小時投拌有伊維菌素的飼料,3個組的伊維菌素劑量分別為0.2 mg/kg、0.3 mg/kg、0.4 mg/kg;全場無臨床癥狀的3040頭存欄能繁母豬中,分布在臨床感染豬周圍5 m范圍內的可疑感染豬,同時投0.3 mg/kg伊維菌素。半小時后,所有豬按正常日糧喂料。
首次口服伊維菌素后的第5 d,第2組和第3組,中午沖洗豬舍;下午豬舍干燥后,用500 mg/kg雙甲脒溶液,噴淋豬體、豬舍及豬舍周圍的環境,噴淋時,豬體及環境的保濕時間均為1 min;第9 d,第1組按原劑量重復投1次伊維菌素;第12 d,第3組重復雙甲脒噴淋1次。
1.2.4飼養管理 自由飲水,全價飼料按標準供給。舍內溫度18~22 ℃,平均濕度55%。執行常規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場外豬疥螨的傳入。
1.2.5觀察 給藥后的第3 d、第7 d、第14 d、第21 d、第63 d、第126 d、第182 d,對全群存欄豬逐一進行臨床觀察。
3個組的試驗豬及臨床可疑感染豬,投放伊維菌素后的3 d內,觀察精神狀態、食欲、糞便,均未見異常。全群豬未觀察到肉眼可見的不良反應。
治療前,3個試驗組的臨床感染母豬共22份皮膚刮屑樣品集蟲檢查結果,活疥螨檢出率100%,還能觀察到少量疥螨卵、糞及疥螨殘體。投伊維菌素后的第7 d,在病灶區皮膚刮屑中能檢出少量無活性的疥螨幼蟲及其殘體;病健交界區,未檢出疥螨幼蟲及其殘體。
3個試驗組的臨床感染豬,口服伊維菌素后,當天無異常。第2 d瘙癢癥狀明顯減輕。第3 d幾乎無蹭、撓的止癢動作,病灶中結痂的皮膚上,無新鮮的蹭癢痕跡,原來腫脹的病灶皮膚炎癥消退,但仍有皮屑。第7 d病灶區無瘙癢癥狀,痂皮已開始脫落,顯露出的皮膚光滑細膩,無蹭癢痕跡,病灶中存留的被毛比周圍被毛有光澤。第14 d病灶區的痂皮基本脫落,偶有未脫落的痂皮均已遠離皮膚,皮膚恢復正常。3個試驗組之間,病灶的康復速度差異不顯著(P>0.05)。
第21 d、第63 d、第126 d、第182 d,試驗觀察的107頭臨床感染的母豬及全群母豬中,均無疥螨病臨床感染豬。
陳克強等[2]研究表明,疥螨寄生在皮膚角質層隧道內,其分泌物使表皮細胞崩潰、皺縮、消失,形成空隙;疥螨以贅肢和前足爪挖掘隧道,取食表皮細胞殘余。伊維菌素是廣譜、高效、低毒的抗寄生蟲藥,對線蟲、昆蟲和螨均有驅殺作用,其藥代動力學因畜種、劑型和給藥途徑不同而有明顯差異。董麗艷[3]通過試驗發現,口服0.2 mg/kg、0.4 mg/kg的伊維菌素治療豬疥螨,均安全、有效。謝明權等[4]通過試驗證明,伊維菌素在7 d內能殺死豬體上的全部疥螨。施靜囡等[5]、邊堯等[6]、楊應棟等[7],均應用伊維菌素治療豬疥螨病,發現臨床感染豬間隔7 d進行兩次用藥治療,未感染的健康豬也作一次預防性治療,再配合環境滅蟲措施,可根治豬疥螨。
500 mg/kg雙甲脒噴霧可殺滅豬體和環境中的疥螨,也能殺卵。噴霧后,雙甲脒在皮膚角質層內消散較快,在皮內維持殺螨能力的時間,需要進一步觀察。符敖齊等[8]觀察以500 mg/kg雙甲脒噴霧或藥浴治療豬的疥螨病,24 h后,豬體表痂皮開始松軟,48 h開始脫落,72 h后痂皮內的疥螨已經死亡,癢癥明顯減輕,12 d后蟲體已經崩解,連續47 d未見復發。用500 mg/kg的雙甲脒溶液噴霧,殺滅豬體及環境中的螨蟲及蟲卵,易于實施。但春、秋、冬季噴霧易引起小豬感冒,且呼吸道反應嚴重。
試驗表明,伊維菌素在第9 d重復口服一次,則藥效持續期可達16 d以上;或在第5 d用雙甲脒噴淋一次,同時殺滅環境中和豬體上的疥螨及其蟲卵,即可根治豬疥螨病,整個豬場在半年內未觀察到疥螨病臨床病例,證實了根治效果,與文獻報道一致。
注射伊維菌素劑量準確,但工作量大,豬只也有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伊維菌素口服劑,無色無味,混入飼料中,按每頭豬的需求量投飼,簡單、方便、無應激反應。
本次試驗對象全部是能繁母豬,預先在飼料中混入伊維菌素;喂料前30 min給所有存欄豬投加了伊維菌素的飼料,半小時后按正常飼喂量飼喂,可以保證伊維菌素的口服劑量與注射一樣準確,且減少了工作量,操作十分簡單。本次試驗觀察的臨床感染母豬,均飼養在限位欄中,給用飼料投藥提供了便利。同時,因控制及時,無疥螨重癥感染的病例,全都為輕度、中度的臨床感染豬,也可能是成功根治的原因之一。費乾元等[9]指出,雙甲脒滲透擴散作用強,不受被毛、痂皮的影響,后效持久,只要施藥徹底,常一次奏效。
近年來,規模化養豬場存欄量大,生物安全措施落實得比較好,在零星感染豬疥螨的豬群,無須給所有存欄豬都投藥。應用中,應根據舍內空氣流動的方向、速度,水、尿、糞的走向及速度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不同的方向,投藥范圍應有所不同,確保一次性徹底殺滅病原。
本試驗要求采取清掃、沖洗、雙甲脒噴淋等程序,才能將皮膚角質層及體表、環境中的蟲體全部殺滅。在對豬體進行噴淋的過程中,四肢內側、頜下,尤其是腹股溝、尾根下方等部位,不易噴到藥液。盡管這些部位通常無疥螨病灶,但也有暫時保蟲的可能性,故不重復噴淋雙甲脒,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復發率。
豬場所有豬疥螨臨床感染豬及可疑感染豬,同時口服0.3 mg/kg伊維菌素,第9 d重復一次,或在第5 d,用500 mg/kg雙甲脒溶液對豬舍及全群豬逐一噴淋,均可根治豬場的疥螨病。
伊維菌素口服劑與注射劑藥效一致;對于限位欄中的母豬而言,劑量的準確性也一致。伊維菌素口服替代皮下注射,可以提高勞動效率,避免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