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聰,張慶堂,胡娜,計建洪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環材系,江蘇 江陰 214405)
為實現高素質復合型現代人才培養目標,促進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的實現,在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改革中,應迎合時代形勢,引入線上教學模式,同時總結歸納課程思政元素,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理解課程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思政理念的熏陶,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愛國情懷、職業素養與文化自信,以此全方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
天然藥物化學與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藥物化學是藥學專業重要課程,動態平衡思維強調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與相互滲透,在天然藥物化學課程中,具有一種“大一統”思維,在教學期間應使學生認識到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以全面化眼光看待課程知識[1]。此外,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涉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等基礎性知識,具有綜合性、交叉性特征,因此,在線上教學期間,應使學生認識到藥學專業課程之間的動態平衡,引導學生觸類旁通,注意培養學生整體思維與大局意識,以此方可充分保障天然藥物化學線上教學質量,實現思政育人。
天然藥物化學線上課程中的人文素養主要體現在文化傳承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終身學習教育等方面。
(1)文化傳承教育。天然藥物化學部分課程知識與傳統醫藥典籍之間存在共通點,可在課程教學中引入《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傳統醫藥典籍,講述傳統文化中的醫藥歷史,以此強化思政教育[2]。
(2)職業道德教育。天然藥物化學為醫藥專業課程,學生進入社會后可能會從事醫藥方面的工作,在課程線上教學時,必須融入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及藥者仁心,以此保障人才教育實效。
(3)終身學習教育。天然藥物開發研究工作的開展需消耗大量資源及時間精力,且需國家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在天然藥物化學線上課程教學期間,應帶領學生認識到天然藥物工作的長期性,使學生感受到國家與相關部門對天然藥物工作的支持,繼而提升學生社會情懷及家國情懷,并形成終身學習意識。
《天然藥物化學(第二版)》教材共分為總論、糖和苷、醌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苯丙素類化合物、萜類和揮發油、三萜及其苷、甾體及其苷類、生物堿、天然藥物的開發設計10大部分,為保障天然藥物化學線上教學課程思政研究取得實效,選取黃酮類化合物章節展開分析[3]。在線上教學課程思政構建期間,應將天然藥物化學蘊含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學活動中,使學生通過課程線上學習受到思政熏陶。在天然藥物化學黃酮類化合物線上教學時,采用慕課教育平臺設計課程,并融入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盡可能保障線上教學質量。在進行黃酮類化合物線上教學之前,需做好資源整合工作,并制定教學目標。
2.1.1 構建課程資源庫
天然藥物化學課程黃酮類化合物線上教學課程僅開發給本校學生,為提升線上教學效果,根據《天然藥物化學(第二版)》教材劃分為十大模塊,結合教材內容及教學目標進行資源整理歸納,以此便于線上教學活動的開展。第一,構建資料庫。黃酮類化合物章節課程教學時,需按照結構特征、理化性質、提取分離、結構鑒定的主鏈展開教學設計,并在線上教育平臺內采用微視頻的方式突出課程重難點,各微視頻時長應控制在5~10 min,重點講解高難度知識點,便于學生預習、復習。除此之外,可將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電子教案、PPT、參考書籍等上傳至線上教育平臺,對課程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觀看學習教學資源。此外,為實現課程思政教育目標,還可融入楷模視頻、傳統典籍知識、天然藥物化學發展史等資料,以此提升學生道德素養。第二,構建預習試題庫。教師根據黃酮類化合物知識結構設計預習試題庫,幫助學生進行課程預習,學生在預期階段,可在線上教育平臺內觀看預習視頻,實時回答視頻內顯示的問題,當學生選擇正確答案后視頻即可繼續播放。第三,構建課中話題庫。該資源庫主要服務于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發起話題,使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話題討論,教師可根據學生話題討論情況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繼而提高教學針對性,通常情況下,每節課引入1~2個話題即可。第四,構建課后作業庫。包括空課題類任務及隨堂試題,待課程即將結束后,引導學生進行測試,并完成任務,以此提升教學質量,便于學生知識鞏固。在預習試題庫、課中話題庫、課后作業庫中,需融入思政相關的試題、話題與作業,使課程思政融入到線上教學的方方面面。
2.1.2 引入經典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又看到奇特的一幕。天空出現了微紅的太陽。陽光灑在高速公路兩旁的大樹上,讓那些秋葉更加金黃。我想,就用這秋葉代替那紅罌粟,獻給曾為國家民族做出過貢獻的人們。于是,我口占一首七言絕句。詩云:
天然醫藥化學課程蘊含著豐厚的中醫藥文化內涵,展開課程思政,則需要更加關注書本背后的文化內涵,深入挖掘醫藥典故、醫藥案例,實現課程思政和中國傳統醫藥文化的深度結合和補充,切實達成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事實上,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們一直以來都在致力于研究天然藥物,古人通過以身試藥等多種方式,累積大量有關天然藥物的經驗,并累積了諸多典故,包括《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備急千金要方》《黃帝內經》在內的諸多醫學著作,予以中醫藥事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在課程教學時,則可以充分引用這些典故背后的故事,讓學生能夠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感受技術創新和社會進步,提高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課程研究中。
2.1.3 制定教學目標
在黃酮類化合物線上教學中,可將課程教學目標劃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思政目標。
(1)認知目標:指黃酮類化合物基礎知識的理解運用,如種類、結構等,要求學生能夠采用自身語言講述知識點,隨著課程知識的內化理解,要求學生能夠從性質、結構等方面解釋藥材槐米內的黃酮類化合物。
(2)技能目標:在黃酮類化合物課程中,重點在于提取分離、結構鑒定,具有實操要求,在線上教學中,可運用直觀化、動態化視頻展開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實操細節,使學生能夠有序完成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分離操作及結構鑒定操作。
(3)思政目標:要求學生在黃酮類化合物線上教學期間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形成社會責任感、職業榮辱觀,運用思政元素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學生動態平衡思維及科學創新思維,為學生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知識的學習掌握提供助力。
在課前預習階段,要求學生從觀看黃酮類化合物線上資源,如預習微視頻等,并回答視頻問題,使學生能夠通過預習對黃酮類化合物形成初步印象。為提高后續線上教學的針對性,在預習階段,以問題為驅動,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知識薄弱點,繼而使學生能夠在線上課堂中進行針對性聽講。
2.3.1 課程導入
課程導入部分知識點以合成途徑、生物合成關系等知識為主,并引導學生聯系分析化學、有機化學課程內容,以此培養學生“大一統”思維,使學生動態平衡地看待醫藥專業課程,為學生融會貫通奠定基礎。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法,提出中藥防病治病物質基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等問題,在教師問題引導下,培養學生采用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看待黃酮類化合物知識點,繼而合理引出課程知識點,并在問題引導下培養學生科學思維。
2.3.2 結構特征
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特征決定了其性質,此為天然藥物化學客觀規律,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可引導學生回顧糖和苷、醌類化合物章節知識,使學生自主總結歸納該客觀規律,以此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結構特征決定理化性質,理化性質決定提取分離方法,完成提取分離后方可進行結構鑒定,為便于學生理解掌握黃酮類化合物章節知識點,應由淺入深,旁征博引,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教學,以此確保不同知識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定義教學為例,該定義的核心在于苯環,此時可銜接有機化學課程知識,使學生回憶苯環結構,并進一步指出,天然藥物化學成分雖然復雜,但化學成分的結構均由化學鍵構成,本質為C、H、O等元素,以此實現新舊知識點的銜接,消除學生畏難情緒[4]。在結構特征線上教學時,教師應注意結合不同課程知識,幫助學生樹立“大一統”的課程觀念,并了解不同課程知識之間的動態平衡關系。
2.3.3 理化性質
黃酮類化合物理化性質需從性狀、溶解性、旋光性、酸堿性、顯色反應等方面進行教學,理化性質由結構決定,故結構相似則會表現為性質相似。在該部分教學時,教師可提出“黃酮苷為無定型粉末,而黃酮苷元呈晶體,出現該現象的原因為何”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知識展開總結分析,以問題為驅動散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問題分析與解決中形成縝密邏輯推理思維,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培養學生科學思維,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2.3.4 提取分離
提取分離以“相似相吸”“相似相溶”客觀規律為基礎,且需應用多種方法,為培養學生動態平衡思維,實現思政元素的全面滲透,可引導學生銜接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藥學專業課程,將其看作有機整體,在無形中使學生樹立大局意識,此外,引導學生銜接柱層析、TLC等實踐內容,便于學生記憶,并實現思政教育[5]。在提取分離教學期間,要求學生按照“相似相溶”規律重點掌握溶劑提取法及萃取法、色譜法,在正反相色譜教學時,注意培養學生辯證觀點。在上述教學中,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與大局意識,同時引入實例解析教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到黃酮類化合物提取分離工作的艱辛程度及嚴謹態度,以此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職業觀,形成敬業、愛崗精神。
2.3.5 結構鑒定
黃酮類化合物結構鑒定線上教學需涉及紅外光譜、紫外光譜、質譜、核磁共振波譜,并稱為四大譜,該部分為黃酮類化合物章節的重難點,要求學生掌握譜學特征,逐漸積累解譜經驗,為后續學習提供便利。四大譜為黃酮類化合物結構鑒定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可運用線上教學平臺發布課中話題,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歸案四大譜譜學特征及解譜規律,以此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推理能力。除此之外,在結構鑒定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認識到黃酮類化合物結構鑒定耗時耗錢,儀器、試劑均較為昂貴,此時需指出,結構鑒定期間所應用到的儀器、試劑由國家相關部門資助,以此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同時,還可通過藥物專利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法治意識,從不同角度實現思政教育滲透。
完成黃酮類化合物線上教學后,教師應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布置課后拓展任務,用于引導學生鞏固課程知識,并以課題任務的形式,使學生深入理解課程知識的同時,學會知識點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結合當前教育形勢,在天然藥物化學課程黃酮類化合物課后任務設計期間,可融入行業前沿動態,引導學生完成創新課題,以此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在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線上教學過程中,課程考核由期末考試(60%)、出勤(5%)、課中話題討論(5%)、課后作業任務(15%)、線上階段性測試(15%)組成。為了解線上教學情況,完成學期線上教學后,通過對線上教學班級進行調查,對比該班級學期表現及成績,并采用測試與訪談的形式了解學生課程思政教育成果。對學生線上教學滿意度進行調查,滿意度結果為97.89%,線上教學平臺資源觀看率98.21%,課中話題討論參與度99.2%。此外,參與線上教學活動后,學生成績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按照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線上教學目標設計思政類測試,學生思政水平良好,學生對醫藥職業道德形成了較為全面的認識。此外,采用訪談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生們反映線上教學模式新穎,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將思政元素的無形融入,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道德觀念的熏陶,極大提升了育人效果。
將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引入線上教學模式,不僅是課程創新改革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舉措,為了更好地強化課程教學,推進思政教育,則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路線,實現全方位、多維度的天然藥物化學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線上教學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特性,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上課下時間,上網查看網絡視頻和書籍內容。教師還可以基于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課程評價,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則可以集中進行知識講解,起到解疑釋惑的作用效果。教師還可以基于天然藥物化學課程中的基礎性內容,不斷加深知識點的范圍設置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深入思考。多設置開放性問題,沒有固定答案,則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程教學時便可以提問學生黃酮類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UV光譜有哪些特征、怎樣使用色譜法完成黃酮類化合物的鑒別工作。課程教學還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每個小組基于不同的課題展開研究,小組同學借助網絡平臺收集資料、共同探討,最后集中展示研究成果,從而實現知識點的深化作用,大家有什么問題,也可以在小組討論和集中展示的過程中得到解答。
在課程教學時,還可以開設自主實驗環節,讓學生能夠自主完成實驗選題和實驗步驟設計,教師則起到教學指導的作用,幫助學生不斷改進實驗流程和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切實保證實驗能夠順利完成。例如,在學習黃酮類化合物的知識點時,便可以引導學生一同完成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測定的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認識幾種研究方法的優缺點,從而不斷深化對黃酮類化合物的認識和理解。
將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引入到線上進行課程教學,在知識點學習的同時,展開思政教育,則需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針對課堂上難以展開的內容,特別是天然藥物化學學科交叉知識和前沿技術類別,幫助學生完成視野的拓展和知識的學習。善用網絡資源不僅可以使學生增長知識和見聞,還可以節省教師的準備時間、節省課堂的教學時間,在有限時間范圍內引導學生一同完善天然藥物化學重要理論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引入線上教學模式是課程創新改革的一部分,為提升育人效果,可在構建線上教學課程的同時進行思政教育。在實施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線上教學課程思政時,應根據課程實際情況展開課程設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整理歸納教學資料,確定線上教學課程目標,并從課前預習、教學過程、課后鞏固、考核評價四個方面加以優化,以此實現課程思政的全方面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