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靜,關明云
(1.江蘇理工學院 保衛處 江蘇 常州 213001; 2.江蘇理工學院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
高校化工與化學實驗室在培養化工與化學類人才以及科學研究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主要陣地。但近年來,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特別是化工與化學實驗室。如:2021年3月31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發生實驗室安全事故,一名研究生當場死亡,據悉,事故的原因是反應釜高溫高壓爆炸;同年10月24日15時52分左右,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一實驗室因安全防范意識不到位而引起鎂鋁粉爆燃,共造成2人死亡,9人受傷。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1月至10月,高校化工與化學實驗室爆炸事故已發生3起,因此對事故成因進行調研、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非常有必要。
海因里希安全法則表明重大事故的發生雖具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動作在重大事故發生之前就已發生很多次。這主要歸因于人們的安全意識淡薄。很多師生認為實驗室事故只是極小概率事件,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有的認為消防設施配備到位,硬件設施齊全,不會發生安全問題;有的做化學實驗時為了圖方便不穿實驗服和戴手套,夏天穿拖鞋進實驗室,自我防護不足;有的做實驗時不按要求,操作不規范等。如某高校化工學院學生將含有有機溶劑的大量產物在烘箱干燥,有機溶劑揮發造成烘箱內部壓力增大,致使烘箱門向前方飛出3~4 m,所幸烘箱門前面沒有學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據調查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學生平時都是這樣干燥,但平時產物量很少,揮發的有機溶劑少,不足以造成事故,但這次干燥產物量很大,造成化工安全事故。還有做完化學實驗后不及時清理現場或是留有殘渣,如果是具有腐蝕性、易燃性或是劇毒產品,那么后來者稍有不慎就會發生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身傷害。
仔細分析化工與化學實驗時發生的事故,我們發現在教學實驗進行過程中發生事故的報道很少,基本都是學科實驗室發生的事故。這是因為化工與化學專業開設的本科生實驗都是經典實驗,經過了很多高校和一屆屆學生的驗證,危險性強的實驗已經被排除。而在化工與化學學科實驗室的人員主體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開展的研究創新性很強,用到的試劑種類很多,如果對化學試劑種類和特性不了解或者對試劑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不清楚,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據統計,很多高校實驗室由學校保衛處、教務處、資產管理處、科技處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管理,組織架構不清晰,分工混亂。隨之帶來管理工作交叉重疊、崗位職責不明確、管理工作分配不明、重復執行、管理過程各自為政、缺乏協同合作意識等問題,當發生問題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非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極易造成互相推諉、相互扯皮的局面,無法形成聯動,且效率低下。其次是對化工化學實驗室崗位的不夠重視,比如:評優評先、晉級晉升等機會太少,不能激發熱忱工作的動力,日積月累,勢必造成嚴重的實驗室安全隱患甚至事故的發生[1]。
近年來,人們對安全高度重視,新建的化工與化學實驗室安全措施周全,但以前由于人們對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化工與化學實驗室建設規劃中,安全因素考慮較少,安全設施配備不規范。另外隨著高校辦學規模、招生數量的不斷擴大,各方面都需要經費,造成在化工與化學方面的安全經費投入不足,如氣體沒有集中放置;滅火器過期不能及時更換;噴淋系統、煙感裝置靈敏度不夠,形同虛設;基礎設施以次充好,存放鋼氣瓶的房間窗戶用普通的窗簾替代遮陽膜或遮陽窗簾,甚至沒有專門存放氣體的房間;實驗室只有普通冰箱,沒有防爆冰箱,冰箱內存放低閃點液體;缺少通風設備,換氣扇充當通風系統使用;有些高溫設備老化、超期服役甚至帶病工作等[2]。
據調查,在很多高校,化工與化學實驗室管理沒有設置專門的崗位,一般都是實驗員或其他人員兼職。他們對實驗室安全風險評估不到位、實驗用品危險源辨識不到位、實驗室安全隱患排查不深入、實驗過程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如本科生實驗室的管理通常由實驗員承擔,在某些高校,實驗員除了管理自己負責的實驗室外,還承擔教學任務;另外大量的學科實驗室通常由導師和學生負責安全。專門的實驗室管理人員的缺乏,意味著監督的缺失,這造成了部分高校實驗室存在化學品混放,固體液體不分開存放,鋼瓶沒有懸掛狀態標識牌,氣體鋼瓶放在樓道、大廳,燒杯、燒瓶無蓋放置,私拉亂接拖線板,插頭插座私自改裝,多個大功率儀器使用同一個拖線板等現象。
經常有人說“化學與化工實驗室安全了,學校就安全了”,此話雖然有一定的偏駁,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化學與化工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性。從事化學與化工人員的安全意識是否具有非常重要。所有事故的背后皆因為人為因素,只有從思想上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把實驗室安全當成一種行為習慣來遵守,才能防微杜漸、防患未然。首先樹立從事化學化工人員的“我的安全我負責、他人的安全我有責、學校的安全我盡責”意識,其次結合每年“安全生產月”、“安全教育”系列活動的開展,比如,通過疏散逃生演練、滅火演練、安全教育講座、網上知識競賽、線下簽名、懸掛橫幅、擺放展板等形式,形成“人人關心安全、人人參與安全”的安全文化自覺。當把“知安全、要安全”內化為日常自覺之行為時,安全才具有最持久、最強勁的生命力。
堅持通識安全教育和化工與化學安全教育培訓相結合,增加化工與化學實驗室人員的安全知識。定期組織實驗室管理人員進行常規的疏散逃生、滅火演練等培訓,還要有針對性進行對火災、爆炸、危險品溢出、毒氣泄漏、輻射、中毒等實驗突發情況的急救課程培訓,使其掌握遇到突發狀況的應急處置和自救互助技能[3]。把實驗室安全教育納入化工與化學專業學生的“第二課堂”必修學分,對其實施安全知識考核機制,第二課堂由校團委、教務處和保衛處部門組成,負責第二課堂的組織實施及學分認定工作,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第二課堂規定的學分方可畢業,不合格的學生要進行重考。同時,化工學院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化學實驗室安全教育的通識課程,介紹危險物質的處理、危險裝置的使用、實驗事故的應急處理方法、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置、發生不同事故時的應急治療等知識,進入實驗室的人員必須獲得安全知識考核資質認定方能授權進入。
首先,化工學院實施網格化安全管理,根據“誰使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各部門和人員的安全管理主體責任,構建學院領導、實驗室管理人員、師生員工、學生四級聯動的安全工作責任體系。學院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由學院領導和實驗室管理人員構成,負責制定學院安全管理規定,監督檢查和指導學院安全管理工作等,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組織實驗室安全檢查,并將發現的重大安全隱患書面通知到相關負責人;實驗室管理人員負責日常的全院實驗室安全監督工作;每間實驗室確定一名正式教職工作為實驗室安全負責人,與學院簽訂安全責任書,負責本實驗室的安全;進入實驗室的學生需簽訂安全責任書,并且聘請部分學生和實驗室管理人員一起進行日常巡查。其次,健全獎懲考核機制,安全是教師年終考核、晉級晉職、評優評先等重要依據支持。再次,提高監督管理力度,建立督導監察與責任追究制度,用責任體系規范實驗室的安全運行,做到監管具有可追溯性[3]。最后,嚴格落實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所有人一視同仁,依法依規推進實驗室各項安全工作[4]。
嚴格遵守管制化學品管理流程:定期收取《危險化學品(易制毒、易制爆)申購備案清單》(一式兩份,簽字生效)。并嚴格遵守“五雙”制度。暨藥品送到后,雙人領取,實驗室管理人填寫《危險化學品出入庫登記表》,雙人運輸存放到實驗室雙人雙鎖危化品安全柜中,在實驗室化學品動態臺賬中登記,雙人使用,填寫《管控化學品使用記錄》,用完后的試劑瓶不得丟棄在垃圾桶中,應送至廢棄物收集房統一處理。
實驗室環境及管理:每個實驗室房間門口掛有安全信息牌,包括安全責任人、有效的應急聯系電話等,并及時更新;張貼針對危險源的安全警示標識、危險操作說明和應急措施上墻;確保消防通道暢通,公共場所、通道無堆放儀器、物品等現象;實驗室門上有觀察窗,外開門不阻擋逃生路徑,進入實驗室的學生必須通過安全培訓考試并佩戴合格證書;實驗室物品擺放有序,及時清理和打掃衛生,有害有毒試驗區與學習區明確分開、布局合理。配備急救藥箱、值日臺賬,在顯眼處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
水電氣安全管理:插頭插座無私自改裝現象,不亂拉亂接電線、無電線老化、使用花線和木質配電板的現象,多個大功率儀器不能使用同一個拖線板。學校使用的氧氣、氮氣等氣體統一供應、采購、使用、存放。
固廢液處置:為防止實驗室的污染擴散,所有的固廢液要分類處置、分類存放、貼好標簽分別集中處理。比如,有毒氣體通過通風設備排出,廢液應該放在密閉容器貼上標簽單獨存放,定期處理。固體廢棄物經過無害化處理后焚燒、掩埋在遠離人類聚集地,同時對掩埋地點做上標記。
近年來,隨著對安全的重視,雖然在化工與化學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教育、風險評估等“軟件”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面對日趨復雜的實驗室安全問題,還應加大設施設備資金投入,比如:緊急噴淋、洗眼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火栓、人員疏散設備或通道、滅火設施等一整套實驗室消防設備配備;對于不同功能的實驗室,要配備相應的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毯、滅火沙、排風系統等;為預防在實驗室發生燙傷進行緊急處理等,還要配備碘伏消毒液、雙氧水、硼酸溶液、燒傷敷料、燙傷膏、洗眼液、瞬冷冰袋、創可貼、醫用繃帶等緊急處置裝備[5]。建立危化品智慧倉庫,對危化品、劇毒品和爆炸品進行專門管理,實驗室所用氣體要集中存放,固廢倉庫的硬件要齊全,符合規定標準。
學校應調整和優化現有的人才結構,合理配置人才資源,要像對待建設教師隊伍一樣對待實驗室隊伍的建設,也應該向對待設備投入一樣加大對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各種投入,要立足現有人員,培養一支為人師表、作風嚴謹、勤奮敬業、工作責任心強、有大局觀和奉獻精神的實驗室管理人才,邀請上級主管部門專家對每間實驗室的負責人進行化工與化學安全教育培訓及實操演練,通過定期業務培訓,實驗室管理人員不但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擁有過硬的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實驗室管理人才的專業化技能,使其逐步成為實驗室安全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對于一線工作人員定期與不定期進行線上理論考核與線下實操考核,使其熟練實驗操作,掌握常規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和保養,重在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鼓勵他們走出去、多學習、多交流,并積極參加相關科研工作。同時要注重梯隊建設,提前培養具有發展潛力、充滿活力的人才儲備,保證實驗室管理人才的延續性。
化工與化學實驗室是化工與化學類教師進行科研創新的重要戰場,是順利完成教學科研任務的實踐課堂。實驗室安全管理需要社會、學校、師生一起助力、共同參與。而新形勢下,實驗室安全管理難度加大,通過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制機制、加大安全投入力度等,形成“人人關心安全、參與安全、共建共享實驗室安全”的文化氛圍,使廣大師生員工教學科研安全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