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看到阿華,只會認為她是一個普通的中年婦女,沒什么特別的。然而多年來,阿華一直有一個內(nèi)心深處最大的隱痛——她是一個“雙性人”。這些年阿華都經(jīng)歷過什么?“雙性人”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任何人看到阿華,只會認為她是一個普通的中年婦女,沒什么特別的。然而多年來,阿華一直有一個內(nèi)心深處最大的隱痛——她是一個“雙性人”。這些年阿華都經(jīng)歷過什么?“雙性人”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1974 年,阿華出生于江西南昌一個農(nóng)村家庭。一出生,家人就發(fā)現(xiàn)了她的異常:有兩種生殖器官,有男孩子的,也有女孩子的,究竟應該算是男孩還是女孩呢?
由于種種原因,直到阿華四五歲時,父母才帶她去看了醫(yī)生。醫(yī)院給了他們一個治療方案:通過手術選擇性別。
命運的分岔路上,決定阿華人生的不僅是性別的選擇,還有手術費帶來的壓力。醫(yī)生說,成為男孩的手術需要1000元,成為女孩的是500 元。無論是1000 元還是500 元,對于她的家庭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阿華的父親非常不情愿,因為阿華上面有一個哥哥,這個家庭已經(jīng)有了兒子,而且手術費又難以籌借。

阿華
于是,事情暫時擱置了。沒過多久,最關心阿華的母親和奶奶相繼去世,父親就更沒有意愿為阿華做手術了。不過,阿華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女孩。
從醫(yī)院回來后不久,阿華的隱疾在村子里漸漸地傳開了,人們在背后談論她的“怪病”。年幼的阿華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她只知道自己和其他小伙伴不一樣。因為這種不一樣,她被迫承受同齡人的惡意。比如,好好地走在路上,會突然沖過來一群孩子,要扒開她的褲子看看。再比如,被人喊“二刈子”(方言,形容一個人不男不女)。村里人的風言風語,孩童們無知的惡意,都帶給阿華深深的痛苦,構成了貫穿一生的自卑底色。
1984 年左右,阿華上小學三年級,她的家庭狀況頻出,父親遠走他鄉(xiāng),與外地女人共同生活,哥哥坐了牢,這個家再也沒有人照顧阿華了。她就此輟學回家,那間小小的堂屋就是她的全部世界。
自此以后,阿華學會獨自面對生活,也漸漸習慣了一個人的世界。只有住在附近的大伯,會偶爾照顧一下這個命運多舛的侄女。
隨著時間的流逝,阿華已經(jīng)步入而立之年。因為對手術治療一直心存希望,為了生活以及手術費,阿華走出家鄉(xiāng),前往多個城市打工賺錢。
由于特殊的身體情況,阿華打工多有不便,她不敢和工友一起上廁所、洗澡,她不想讓自己的隱秘暴露在人前。因此她一直封閉自己,也不怎么交朋友,打工也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而中斷,每次打工都沒能持續(xù)很久。
阿華的打工經(jīng)歷大多伴隨著種種不適,唯有一段經(jīng)歷讓她終身難忘。
2012 年,阿華在餐館當服務員,邂逅了自己的愛情,那個男人叫阿東,與阿華一起打工。他們在日常相處中,像一對尋常情侶一樣走到了一起。
阿東很關照阿華,給了她不一樣的溫暖,他會記住阿華的喜好,買很多她喜歡吃的東西,還會給她買衣服。每當想起這些過往,阿華的臉上就充滿柔情。可是身體的缺陷、內(nèi)心的自卑是橫隔在兩人之間的一堵高墻,阿華始終難以啟齒自己的隱秘,不敢讓阿東知道自己是“雙性人”。
這段愛情最終沒能修成正果,阿華對此不無遺憾。在期盼手術的日子里,阿華曾多次暗暗對自己說,等將來做好手術,要回頭去找阿東。
2014 年,一家媒體率先報道了阿華的故事后,阿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很多人表示愿意幫助她,這也讓阿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一家整形醫(yī)院表示愿意幫助阿華進行手術,而阿華堅定地選擇做女人。醫(yī)院給阿華做了三期手術,還幫助她調(diào)整了面部,讓她更有女人味。
2018 年,阿華再次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她梳著長頭發(fā)、齊劉海,穿著粉色棉服,臉上掛著憨厚樸實的笑容,歲月在她身上留下痕跡,但又似乎什么也沒變。不過,阿華說,當年那場整形手術最終并未完成,原因是醫(yī)生說她的血小板太低,不適宜做手術,一旦手術可能會面臨較高的風險。
手術未果,阿華繼續(xù)打零工維持生活。她還回到當初給她做手術的醫(yī)院,要到了出院材料。憑著材料她將戶口本、身份證上的性別改為了女性。法律層面上,阿華有了正式的女性身份。
之后,阿華又成為了一個“母親”。2018 年8 月,父親遠親的一個熟人養(yǎng)不起兒子,就想讓阿華代為撫養(yǎng)。阿華當然是樂意的,她對這個孩子傾注了很多的愛。
2022 年,阿華已經(jīng)48 歲了,但她還在努力地生活,比從前更有希望、更有干勁。她將外出打工賺的錢一點點攢起來,看著孩子慢慢地長大,她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如今,孩子已經(jīng)四歲多了,常常奶聲奶氣地喊“媽媽”,阿華的內(nèi)心無比欣慰。幾十年來,她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女人,如今的她也有了母親的身份。有時,阿華會帶著孩子去買東西、散步,每當別人問起時,她都會大方而驕傲地說:“這是我兒子。”
“雙性人”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他們飽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阿華就代表了無數(shù)生活在隱蔽角落的特殊人群。雖然阿華經(jīng)歷過太多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但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好好生活,一直勇敢而又頑強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