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 年初夏,國民黨軍以30 萬重兵對中原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發動全面內戰。毛澤東密切關注著事態發展,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接連給習仲勛親筆寫了九封信。習仲勛曾深有感觸地說:“這期間,主席不幾天就來一封信,有時隔一天一封,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寫了九封信。”
習仲勛,1913 年生于陜西富平縣,是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陜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第五、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毛澤東曾多次高度評價習仲勛,有一次曾當面稱贊:“你比諸葛亮還厲害!”
1945 年10 月,高崗調東北工作,根據毛澤東提議,由習仲勛主持中共西北中央局工作。毛澤東在向黨內同志介紹中共西北中央局書記時說:“我們要選擇一位年輕的同志擔任西北局書記,他就是習仲勛同志。他是群眾領袖,是一個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
“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習仲勛當之無愧。曾和他從綏德一路趕往延安的美國學者李敦白回憶:“他走到哪里,好像每一個村莊都有認識的人。他碰到這個人說,你婆姨的病好了沒有;碰到那個人說,你爸爸的腰疼好了沒有。”
此前,對習仲勛的工作安排,毛澤東曾有過幾種考慮:一是與王震率部南下,二是和高崗去東北,三是同陳毅去華東。毛澤東最后告訴習仲勛:“我考慮再三,你還是應該留在陜北,首先把陜甘寧邊區建設好、鞏固好,這是當務之急。”
這一年,習仲勛32 歲,是各大分局中最年輕的書記。

在西北解放戰爭中,習仲勛經常深入群眾進行戰備動員,號召全區軍民積極行動起來,奪取戰爭的全面勝利
1946 年初夏,《雙十協定》簽署不久,國民黨軍以30 萬重兵對中原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發動全面內戰。內戰爆發后,胡宗南擬訂了《攻略陜北作戰計劃》呈報蔣介石,主張直搗延安,一舉“蕩平”陜甘寧邊區。以習仲勛為首的中共西北局,在黨中央領導下積極備戰,隨時準備迎敵、保衛邊區。
毛澤東密切關注著事態發展,就接應中原突圍后的李先念、王震部安全返回邊區及打擊胡宗南部對邊區的進犯等重要問題,在王家坪住地約談習仲勛,當面征詢他的意見。接著,毛澤東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接連給習仲勛親筆寫了九封信。
7 月26 日,毛澤東致信習仲勛,“請考慮派一二個大員去幫助李(李先念)、王(王震)兩部,如汪鋒及其他適當之人”。
此前的6 月份,習仲勛已派西北局統戰部民運科長劉庚前往陜南迎接。8 月10 日,他又派汪鋒從馬欄出發,于9 月18日到商洛主持鄂豫陜工作。
8 月10 日,毛澤東兩次致信習仲勛。第一封信指出:“請考慮派出幾支游擊隊(武工隊性質),策應李先念、王震創造游擊根據地,以利將來之發展。”緊接著他又在第二封信中提出:“十七軍八十四師開陜南佛坪堵擊我王震部。八十四師內是否有同志及同情者,情況如何,請查明見告為盼!”
8 月11 日,習仲勛致電隴東地委書記李合邦、甘肅工委書記孫作賓、警3 旅旅長黃羅斌,令派出一百五六十人的武裝向隴南活動,創造游擊區,抓緊時間做好接應準備工作。同時,他還抽調警1 旅兩個加強連300 多人組成西府游擊支隊,由趙伯經帶領開赴麟游山區,牽制胡宗南部隊,減輕八路軍359 旅的壓力。
8 月19 日,毛澤東致信習仲勛,要求“準備三個強的團”,“即速出動于邊境附近,待命策應為要”。同日,習仲勛和聯防軍代司令員王世泰等電令新4旅全部和警3 旅7 團在兩日內做好戰斗準備,待命行動。
8 月20 日夜10 時,習仲勛和王世泰等發布命令,組織南線出擊,令新4 旅為左翼,擔負長武、彬縣之間缺口的突破出迎任務;警3 旅7 團等部為右翼,擔負平涼、涇川之間缺口的突破出迎任務;警1 旅組織小股游擊隊晝伏夜出,在淳化、旬邑一帶麻痹牽制敵人等。
8 月22 日,習仲勛致電張仲良、李合邦等,令立即出動,不要遲延。是日夜,難以入睡的毛澤東提筆致信習仲勛,詢問長武、彬縣、平涼、固原等地敵軍兵力及布防情況。
8 月23 日,南線出擊開始。359 旅繞道隴縣,向北疾馳。習仲勛將南線出擊及敵軍布防情況電告毛澤東。毛澤東當日復函習仲勛,表示“來示悉,布置甚好,已告王震”。
8 月24 日,習仲勛和王世泰電令部隊,指出此次出擊主要任務為迎接王震部安全進入邊區。在掩護王震部安全通過后,須徐徐收束攻勢,撤回邊區。
8 月29 日,359 旅在鎮原屯子鎮與警3 旅勝利會合。當日,毛澤東難掩喜悅之情,再次致信習仲勛,指示:“王震部主力已到邊邊(即陜甘寧邊區的邊沿地區),即在隴東休整,請令隴東黨政軍予以歡迎及幫助。”
9 月1 日,毛澤東致信習仲勛:“胡宗南似有向隴東進攻之計劃,我們如何應付,請加籌劃,并見告。”
9 月2 日,在收到習仲勛關于敵我形勢和作戰方案的報告后,毛澤東再次致信習仲勛:“來信收到。即照所定方針去做。作戰時,注意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殲敵一部,如來信所說,集中六至七個團,殲敵一個團。”
習仲勛在回憶毛澤東九封來信的往事時,深有感觸地說:“毛主席把我叫去,問我路怎么走,從哪里過渭河,并要我派人接應。這期間,主席不幾天就來一封信,有時隔一天一封,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寫了九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