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輝,王為介,柴育恒,徐小明,葛興來
(1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廣州動車段,廣州 511483;2北京縱橫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94;3西南交通大學 電氣工程學院,成都 610031)
牽引變流器作為高速列車的核心單元,是列車運行的動力來源,其工作狀態關乎列車能否安全運行[1]。但牽引變流器裝設于列車底部,由于惡劣的運行環境和頻繁的工況變化,其關鍵組成部件IGBT模塊的性能(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Module)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劣化,危及列車的安全運行。同時相關的工業調查表明,IGBT模塊是變流器中故障率最高的器件之一[2]。因此,對牽引變流器中的IGBT功率模塊進行壽命預評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不僅可以有效保證列車的安全運營,還可以為列車的維修提供參考。
針對IGBT壽命的評估,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可靠性分析手冊MILHDBK-217,即利用數理統計進行壽命分析[3-4],文獻[3]將故障率視為恒定值,利用指數分布進行壽命評估;而文獻[4]則通過其他分布函數,例如三參數威布爾分布、正態分布等進行壽命分析。上述方法雖然易于實現,但未對故障機制進行準確建模,也未考慮故障物理現象,單純的數據分析得到結論置信度較低。同時功率器件在實際運行中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磨損(老化),且磨損程度與運行工況密切相關,因此基于任務剖面的壽命評估置信度較高,并且已成為可靠性分析的主流[5-6]。
文中通過對廣州南—長沙南線路的某車型動車組加裝傳感器,記錄列車運行數據,利用變流器數學模型與電熱聯合仿真計算出IGBT的結溫數據,接著采用雨流計數法進行熱載荷分析,最后結合壽命評估模型對牽引變流器的IGBT模塊進行壽命評估。
動車組牽引變流器主要由3部分組成[1],如圖1所示,分別為四象限整流器(4QC)、中間直流環節和牽引逆變器。其中牽引逆變器的輸出端連接到4個牽引電機,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為列車提供運行動力。

圖1 牽引變流器拓撲示意圖
當列車處于牽引工況時,能量從網側整流器流向牽引逆變器,當列車處于制動工況時,能量則從電機回饋到牽引網。
基于任務剖面的壽命評估流程如圖2所示,其主要分為數據處理、結溫計算和壽命評估3個部分,其中損耗計算和熱網絡模型是進行結溫計算的關鍵步驟,下面將進行詳細分析。計算出結溫信息后,利用雨流計數法對其進行統計,獲取結溫波動和平均結溫循環次數,同時代入到壽命評估模型中,結合Miner線性損傷定理,給出牽引變流器中IGBT模塊的壽命估計結果。

圖2 IGBT壽命評估流程
IGBT模塊的功率損耗是主要包括通態損耗和開關損耗。對于IGBT,開關損耗包括開通損耗和關斷損耗,二極管的開關損耗主要為反向恢復損耗。IGBT和二極管的通態損耗主要受導通電流和溫度影響,通常表示為[7]式(1)、式(2):

式中:PconT和PconD分別表示IGBT和二極管的通態損耗;vce表示IGBT集電極和發射極間的電壓;ic指流過兩端的電流;vF和iF則分別表示二極管兩端的電壓和電流;vce0和vF0分別表示IGBT和二極管靜態特性曲線線性擬合之后和橫軸的交點;rce和rF則表示兩者擬合曲線的斜率,以上擬合值的大小與溫度相關;δ表示當前開關周期內IGBT導通的占空比;Ts是器件的開關周期。
IGBT和二極管的開關損耗則受導通電流、阻斷電壓、驅動電阻等影響,根據器件生產廠家的損耗計算經驗[7],兩者的開關損耗通常表示為式(3)、式(4):

式中:Eon和Eoff表示IGBT在額定條件下的開通和關斷能耗;Err是二極管在額定條件下的關斷損耗;Tj表示IGBT或二極管的結溫;VDC表示實際中的直流側電壓值;Ic、IF表示實際流經IGBT、二極管的電流值;KV為開關損耗的電壓依賴性指數;CT為開關損耗的溫度系數,二者均可通過試驗或數據手冊來計算;Iref、Vref和Tref分別代表參考電流,參考阻斷電壓和參考溫度;fsw代表開關頻率。
文中分析列車的牽引變流器中采用的IGBT模塊為FZ750R65KE3型,該模塊為焊封式,模型散熱為單面散熱,IGBT可看做是一個垂直導熱的模型,考慮模塊封裝的7層的IGBT垂直導熱結構如圖3所示,IGBT或二極管芯片產生的熱量向下傳遞,最終通過散熱器將熱量帶走。

圖3 IGBT垂直導熱結構
目前對于IGBT模塊的熱網絡描述主要采用集總參數模型,分別為Foster模型和Cauer模型2類,Cauer模型與實際模塊的分層結果相對應,但是模型參數計算需要IGBT模塊內部每層結構詳細的尺寸參數和材料特性,而這些信息在實際工程應用中通常難以獲取;Foster模型是對瞬態熱阻抗曲線的數據擬合,雖然不具有實際物理意義,但易于獲取且數據手冊提供了較為精確的四階熱網絡模型的參數,因此文中采用Foster模型進行結溫計算。考慮實際系統中導熱硅脂和散熱系統,牽引變流器的熱網絡可以等效為圖4所示,同時給出了IGBT熱網絡模型中具體參數值,見表1。

圖4 IGBT熱網絡模型

表1 IGBT熱網絡模型參數
圖4中PlossT和PlossD分別代表IGBT和反并聯二極管的功率損耗,R和C分別表示熱阻和熱容,Tc表示IGBT模塊的殼溫,牽引變流器采用水冷方式散熱,Ta表示水冷基板的冷卻液溫度。利用上一小節計算出的損耗結果,代入所建立的熱網絡仿真模型中,即可獲得IGBT的結溫曲線。
IGBT的結溫曲線可以看做是時間軸上不同幅值和均值的溫度曲線的疊加。根據Miner線性疲勞損傷理論,如果忽略不同應力對器件損傷的耦合作用,則IGBT的壽命可以看作是不同類型溫度循環下器件損傷度相加的倒數,為式(5):

式中:D為一次工況下器件的總損傷度,它等于不同類型溫度循環下的損傷度之和;ni為當前溫度循環類型下的循環次數;Ni為當前溫度循環類型下可承受的失效次數。因此,為評估IGBT壽命,必須對IGBT的結溫曲線所包含的不同溫度循環載荷進行分類和計數。文中采用雨流計數法完成該部分工作[5]。
IGBT的壽命評估一般基于特定的壽命模型,物理模型和解析模型是目前最常見的壽命模型。其中物理模型是基于材料的物理失效機理所推導出的壽命模型,物理意義明顯但是模型的參數難以獲取。解析模型通常將器件的壽命考慮為受某些劣化因子的經驗表達式,其參數提取相對簡單,利用試驗數據對模型進行擬合即可獲得。
文中利用Norris-Landberg解析壽命模型對IGBT進行壽命評估,其模型的表達式為式(6):

式中:Nf為循環次數壽命;f為循環的頻率;ΔTj為溫度波動的幅值;Tm為平均結溫;k為玻爾茲曼常數,值為1.38×10-23J/K;Ea為激活能(約9.89×10-20J);A、a1、a2均為用試驗數據擬合的常數。
將雨流計數獲得的計數結果代入到壽命解析模型,根據Miner線性疲勞損傷理論,最終即可獲得IGBT壽命評估結果。
文中選取廣州南動車段的某車型動車組為試驗車,通過在車載變流器中加裝電壓電流傳感器,獲取結溫計算所必須的牽引變流器變量,根據試驗列車的變流器拓撲、控制策略以及損耗計算公式,分別計算整流器和逆變器中IGBT損耗變量,然后代入如圖4所示的熱網絡模型中,即可獲取列車運行過程中的結溫,此次試驗列車的結溫剖面如圖5所示。

圖5 牽引變流器功率模塊的結溫剖面
利用雨流計數法對整流器和逆變器所獲取的結溫進行統計,可分別獲得運行過程中IGBT所承受的熱載荷分布如圖6所示。可以看出整流器中的IGBT結溫波動大多數波動范圍在5℃以內,且對于平均結溫,整流器多分布在55~75℃之間,逆變器多分布在60~80℃。

圖6 牽引變流器雨流計數結果
將獲取的雨流計算結果代入壽命模型中,可以得到本文所測試的線路列車牽引變流器的壽命評估結果,見表2。

表2 牽引變流器壽命評估結果
從壽命評估結果可以看出,整流器側IGBT模塊損傷度高于逆變器側,即整流器IGBT模塊的壽命要低于逆變器中的IGBT模塊。這是由于整流器側IGBT的應力比逆變器側IGBT更高。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此處整流器側IGBT的壽命結果并非單指IGBT芯片的壽命。由于在整個運行線路中,列車多處于牽引工況(加速啟動和恒速運行),而該工況下單個基波周期內的IGBT模塊的電流波形如圖7所示。

圖7 牽引工況整流器功率模塊電流波形
從上圖可看出,雖然IGBT芯片和二極管的導通次數在一個基波周期內相當,但由于調制的原因,二極管在單個開關周期內的導通時間更長,導致二極管所承受的電熱應力更大,因此壽命更低。考慮到模塊的短板效應,此時整流器側IGBT模塊的壽命由二極管的壽命決定。
為驗證以上評估結果的合理性,可利用文獻[3]中對武廣線CRH3型動車3年運行期間牽引變流器中IGBT的平均故障率及壽命進行近似計算,其計算結果為:整流器側IGBT壽命為21.6年,逆變器側IGBT壽命為41.6年,這與文中通過對列車運行任務剖面分析所得的結果相符。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所分析的列車為試驗車,列車熱載荷較小,壽命評估結果會高于實際值,因此要獲取更為精確的壽命值,需要獲取列車實際運行工況。同時可以看出,牽引變流器IGBT的結溫與運行工況息息相關,不同的熱載荷會造成不同的老化,進一步影響IGBT的壽命。因此,現有的維修策略需要進行一定優化,根據列車實際運行情況進行維修。
文中給出了基于列車運行的任務剖面下牽引變流器的IGBT壽命評估的流程,同時利用實際獲取的運行數據對試驗列車的IGBT進行了壽命評估,獲取到較為合理的壽命值。除此之外,分析表明列車運行工況通過影響變流器中IGBT的結溫,進一步影響IGBT的壽命,而現有的固定維修策略可能造成過度修或者維修不足,因此需要根據列車運行工作制定更為適宜的維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