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濤 張積眾 趙玉 趙榮
(1、3.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2;2.齊魯醫院學院 山東 淄博 255300;4.吉林省體育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 吉林 長春 130022)
皮劃艇運動是運動員位于特制比賽船艇上通過槳葉的控制進行水上競速的競技類運動項目,按競賽水域的不同分為靜水和激流兩類,按技術動作的差別又分為皮艇和劃艇。皮劃艇在我國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而我國的運動健兒在世界大賽的舞臺上也創造了優異的成績。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我國優秀劃艇運動員楊文軍、孟關良實現了中國皮劃艇隊奧運金牌零的突破,自此我國的皮劃艇運動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我國皮劃艇運動員取得1金2銀的優異成績,徐詩曉和孫夢雅獲得皮劃艇靜水女子500m雙人劃艇金牌、劉浩和鄭鵬飛獲得皮劃艇靜水男子1000m雙人劃艇銀牌,并且劉浩在男子單人1000m劃艇決賽中獲得銀牌,此外男子皮艇運動員張冬成為首次闖入男子單人皮艇1000m決賽的中國運動員,并且獲得第六名的好成績,這也是該項目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賽場上取得的最好成績。皮劃艇運動在基礎體能與專項技術上對運動員有很高的要求,我國各省級運動隊的訓練量與訓練強度在保證運動員基礎能力、水感與專項技術進步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導致了運動員傷病的發生。在中國知網上以“皮劃艇、水上運動、損傷”等關鍵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文獻49篇,中文文獻20篇,相關文獻較少,并且大部分文獻發表時間較為久遠。
本文研究對象為2022年2月20日至2022年6月20日吉林省皮劃艇隊40名運動員,運動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吉林省皮劃艇運動員基本情況表
(1)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萬方、PubMud等數據庫上進行相關內容的檢索,并查閱相關文獻,獲得相關資料信息。
(2)專家訪談法。
對吉林省皮劃艇隊運動員的損傷情況與吉林省皮劃艇隊主教練、助理教練、領隊、國家皮艇隊體能與專項技術教練等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訪談,了解運動員的傷病狀況。
(3)數理統計法。
①病例數據采集
本實驗數據由吉林省體育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委派至吉林省皮劃艇隊的隊醫對吉林省皮劃艇隊40名運動員傷病進行診斷、評定后并將數據整理、記錄所得。
②數據統計與分析
對吉林省皮劃艇隊運動員120個紀錄日內產生損傷的類型、次數、部位等數據進行統計。所得數據通過SPSS 28.0、Excel進行帕累托分析。
對吉林省皮劃艇隊運動員損傷部位進行帕累托分析,結果顯示:在運動員所有損傷部位中,腰部損傷最多,累計占比為36.8%。其次為肩關節與踝關節,上肢損傷發病率高于下肢,數據分析結果見圖1。

圖1 吉林省皮劃艇隊運動員損傷部位分布
對吉林省皮劃艇隊運動員損傷類型進行帕累托分析,結果顯示:吉林省皮劃艇隊運動員在發生損傷時大多為肌肉損傷,累計占比為75%,并且肌肉拉傷發病率為43.4%高于肌肉勞損,分析結果見圖2。

圖2 吉林省皮劃艇運動員損傷類型分布
對吉林省皮劃艇隊運動員發生損傷時所處的環境進行帕累托分析,結果顯示:吉林省皮劃艇隊運動員在陸上訓練時容易產生運動損傷,陸上訓練運動員損傷占比為60.5%,除此之外運動員在訓練之余產生的意外性損傷占比為9.2%,分析結果見圖3。

圖3 吉林省皮劃艇運動員損傷時所處環境分布
由數據分析可知,吉林省皮劃艇運動員腰部、膝關節、肩關節損傷頻率最高,累計占比為69.7%,并且多以肌肉損傷為主,肌肉拉傷與勞損所占比例占總體的75%。這與吉林隊的訓練計劃量較大、運動員技術不完善有著一定的關系,吉林省皮劃艇運動員的訓練主要是陸上基礎體能訓練、水上專項訓練、專項測功儀訓練、賽艇測功儀訓練等,其中,陸上基礎體能訓練占比最大,約占總訓練量的40%,大量且密集的力量訓練、有氧訓練相較于其他訓練課次具有更高的損傷風險,而肌肉拉傷往往出現在力量訓練時,此外康復訓練、小肌群以及弱勢肌群強化訓練課次偏少同樣會提高損傷概率。皮劃艇運動的技術特點主要是以上肢為主,水上訓練與專項測功儀訓練技術動作基本一致,由于吉林省皮劃艇隊成立時間較短,運動員在進行專項訓練時存在腰部發力代償、肩肘反關節發力情況,尤其是水上訓練時由于風向和側浪等外部環境因素常常會導致運動員通過肌肉異常用力而追求艇只的平衡,故而出現損傷的情況。而賽艇測功儀訓練主要是腿部持續性發力,帶動腰部反復屈伸,不同種類的訓練課次與損傷的發生也息息相關,吉林省皮劃艇隊運動員膝關節損傷概率同樣很高,很大一部分運動員膝關節損傷與長時間的、密集的賽艇測功儀訓練有關。皮劃艇運動員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于損傷部位來說,皮艇運動是坐位周期性運動,運動員在訓練時需要上肢主動發力與下肢協同發力,槳葉入水、復位、拉槳,角度的變化會導致肌肉的異常用力,此時皮艇運動員腰部作為運動鏈的中樞會在椎間盤、豎脊肌、腰方肌、腰大肌等部位產生異常受力,Nachemson等人通過研究發現,坐位時腰椎的受力要比站立時大,假設以站立位椎間盤內壓為1,則坐位時為腰椎受力為站立時的1.5倍,坐位稍前傾為1.8倍,坐位全前傾為2.7倍,這說明皮艇運動員在訓練時腰椎的負荷是巨大的,為了減輕腰椎的負荷,運動員腰部后肌肉(豎脊肌等)需要長時間的收縮,此時運動員腰骶部筋膜亦處于緊張狀態,長此以往運動員腰肌勞損、腰部肌筋膜炎、腰部神經根性疼痛、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會大幅度升高。優秀男子皮艇運動員在水上以及皮艇測功儀的靜止起航階段需要的槳下力量為400N-450N,優秀皮艇女子運動員為220N-260N,靜止起航階段拉槳側力量以對側支撐手為支點向對側腰部進行傳導,此時對側腰肌的受力大幅度增加,如果運動員的訓前、賽前熱身活動不充分極易造成腰肌的扭傷、拉傷,如果長時間的肌肉損傷的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導致肌筋膜無菌性炎癥的發生,此外主動肌的疼痛會使協同肌代償性用力增加,力量的失衡使運動員產生異常姿勢進而增加腰椎小關節紊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劃艇運動員的技術動作與皮艇不同,劃艇是運動員單膝跪立于艇只上通過單側拉槳帶動船艇的前進,因此在接觸訓練的早期劃艇運動員會出現負重側膝關節損傷的問題。例如,鵝足墊滑囊炎、髕腱炎、組織水腫等損傷,在進行專項訓練時劃艇運動員腰部處于反復屈伸狀態,并且兩側腰背部肌群發力有很大差別,支撐側腰部往往發力遠大于對側,長此以往造成運動員兩側腰背部肌群力量不均衡的現象,非優勢側容易出現肌肉勞損問題,除此之外若后期得不到良好的糾正易出現脊柱側彎現象并壓迫椎間盤,造成椎間盤突出等損傷。因此劃艇運動員相較于皮艇運動員更容易出現腰部損傷。經統計在腰部損傷的28例吉林省皮劃艇運動員中有19例為劃艇運動員,占比為67.9%,遠高于皮艇運動員。賽艇測功儀是吉林省皮劃艇運動員最常用的輔助訓練方式,對于運動員的基礎體能有很大幫助。吉林省皮劃艇隊處于建隊初期,因此賽艇測功儀訓練課次占有較高比例,賽艇測功儀訓練時在蹬腿、復位階段需要運動員反復屈伸膝關節,張強等通過研究發現賽艇運動員的訓練容易導致膝關節髕腱末端病以及髕骨軟骨征。此外陸上訓練以慢跑作為重要的訓練手段導致吉林省皮劃艇運動員膝關節損傷比例很高。同時跑步導致的踝關節扭傷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皮劃艇項目屬于非對抗性競速運動,通過槳葉對水的反作用力使船艇向前運動,這種運動方式決定了皮劃艇運動員的上肢肌肉損傷多見于慢性勞損,皮艇與劃艇在進行水上訓練時復位手需要做周期性抬放動作,因此造成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造成肩峰撞擊綜合征,肘部的損傷多為關節附屬結構的損傷(滑囊、肌腱、腱鞘等)。由于技術動作的要求,皮艇與劃艇需要反復的屈伸腕關節因而造成皮劃艇運動員腕關節的損傷。
皮劃艇項目的運動模式決定了運動員產生運動損傷時慢性勞力性損傷的概率應高于急性運動創傷,但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吉林省皮劃艇隊運動員肌肉拉傷等急性創傷概率高于慢性勞力性損傷,這與運動員不同訓練課占比有直接關系。吉林省皮劃艇隊由于建隊時間較短,隊伍現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加強運動員的基礎專項技術與體能,因此陸上力量訓練、陸上基礎體能訓練課程占比較高,陸上訓練更容易造成運動員急性運動創傷。水上訓練時靜態起航訓練是造成運動員急性創傷的主要原因。運動員起航技術的不完善、水面風向、訓練水域流速等因素均可造成吉林省皮劃艇運動員起航時肌肉異常用力進而造成運動損傷。比賽及測試所造成的損傷多為肌肉拉傷,日常損傷的發生與運動員年齡較小,自我保護意識薄弱有一定關系。除此之外,由于環境因素吉林省皮劃艇隊于五月份進行轉場訓練從廣東汕尾水上運動基地轉入吉林省通化市大龍灣訓練基地進行夏訓,由于兩個訓練水域在溫度、流速、水域大小等方面具有明顯差異,在轉入大龍灣訓練基地之后許多運動員由于適應不及時也會造成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損傷。
皮劃艇是典型的體能類運動項目,在訓練、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產生運動損傷在所難免,因此駐隊隊醫、康復治療師的醫療保障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其他項目的專業隊或是國家隊往往配備2-3名隊醫以及康復師,對于團體類運動項目,隨著運動員人數的增加配備的醫務人員的數量也會隨之增加。吉林省皮劃艇隊現有駐隊隊醫1人,保障運動員數目較多,隊醫工作量大,當賽前或是強度周時患病人數大量增加,一些運動員得不到有效、及時的治療,而這往往會影響這些運動員接下來的訓練表現,隨著時間累積甚至會遷延為慢性損傷。此外,醫療團隊缺乏康復治療師,運動員的放松拉伸效果不理想,康復訓練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治療手段方面,吉林省皮劃艇隊運動員的治療以康復訓練、隊醫手法治療、低中頻電、針刺等治療方式為主,治療方法較為常規,運動員損傷后分類分治難度大。
不同項目運動員的損傷情況與其項目運動特點存在高度相關性。對于皮劃艇運動員來說,訓練環境、氣候、訓練課次占比改變時會直接影響運動員的運動表現,皮劃艇的運動技術又直接決定了運動員損傷好發部位為腰部、肩關節、腕關節,常見創傷類型為勞損。但研究顯示吉林省皮劃艇隊運動員損傷時膝關節損傷累計占比與肌肉拉傷累計占比很高,這與吉林省皮劃艇隊如今所處的階段密不可分,運動員需要不斷的提升基礎能力,所以在訓練課程的設計上教練員不可避免的會設置更多的體能類課程,這就會大大提高運動員急性創傷的風險。針對吉林省皮劃艇隊運動員損傷現狀,建議加大隊伍醫療保障投入,加強技術動作的不斷優化,減少因技術動作的不完善而導致的慢性損傷。教練員應深入研究皮劃艇運動技術的特點和規律,同時合理安排不同類型課次,避免單一訓練模式以及疲勞訓練,加強運動員弱勢肌群以及小肌群的強化訓練,增加放松、拉伸課程的比例。在訓練時駐隊隊醫應加強對運動員的醫務監督,在創傷發生后能夠及早的進行處理,防止再次創傷和減少繼發性損傷的可能。此外,應加強運功員的自我防護觀念,樹立運動員防患意識,教練員與隊醫應時常向隊員傳授自我保護的方法和基本的醫療急救常識及創傷發生后的處理方法,增強運動員對特殊情況應變能力,盡可能的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此外,建議增加醫療團隊人員數量,做到防、治、練不缺一席,爭取分類分治,減少傷病和繼發性損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