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在連續四次“激進”加息75個基點后,美聯儲終于放緩了加息步伐。
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聯儲宣布加息50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上升至4.25%~4.50%區間,這一加息幅度符合此前的市場預期。縮表方面,美聯儲則將繼續維持原有計劃,每月被動縮減600億美元國債與350億美元機構債券和MBS。
今年3月份以來,美聯儲已經連續加息7次,累計加息425個基點,不過鑒于美國的通脹水平仍處于相對高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14日的講話中,進一步釋放“鷹派”信號,強調加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并較為明確地表示2023年可能不會降息。
2022年12月點陣圖顯示,超過半數委員認為2023年政策利率應至少達到5.0%~5.25%,超過三分之一的委員甚至認為2023年政策利率至少應達到5.25%~5.5%或更高,而即使是最為“鴿派”的委員也認為,2023年政策利率將提升至4.75%~5.0%。
近兩個月,美國通脹回落超出預期。11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7.1%,核心CPI同比增長6%;而此前的10月份,美國CPI同比增長7.7%,核心CPI同比增長6.3%。盡管如此,相比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降通脹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鮑威爾在講話中重申了美聯儲抗擊通脹的決心。他指出,盡管最近的通脹數據令人鼓舞,但通脹風險未解除,特別是由工資上漲引發的服務通脹,未來走勢還不確定。
中金公司的研報分析,美聯儲對通脹的分析是從三個維度來考慮:商品通脹、房租、以及剔除房租外的服務通脹。當前的情況是,隨著全球供應鏈瓶頸緩解,部分商品通脹已經出現回落,比如二手車價格連續下跌。隨著利率抬升,房價和市場租金也已出現下滑跡象,這意味著CPI中的房租分項也會在明年回落。鮑威爾認為這些變化大多在美聯儲預判之內,而目前美聯儲最為關注的是剩下的權重占比約55%的剔除房租以外的服務通脹。這部分通脹更多由勞動力市場決定,而目前勞動力市場依然非常強勁,工資增速保持高位,這意味著服務通脹仍有韌性。
據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分析,與今年9月相比,目前美聯儲對通脹的預期更加悲觀,且認為核心通脹將保持更強的“黏性”。美聯儲12月發布的經濟預測(SEP)在通脹方面,相比9月進一步上調2022年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同比增速預測0.2個百分點至5.6%,上調同期核心PCE同比增速0.3個百分點至4.8%;同時分別上調2023年PCE和核心PCE通脹率0.3和0.4個百分點,至3.1%和3.5%。此外,與9月相同,美聯儲仍然預計2024年及以后PCE通脹率可回歸至2%左右的目標水平。
值得注意的,美聯儲對美國明年經濟形勢的預測也較為悲觀,但預計能實現正增長,而不是走向衰退。在12月發布的經濟預測中,美聯儲將今年美國經濟實際GDP增速由9月份的0.2%小幅上調至0.5%,但大幅下調2023年實際GDP增速0.7個百分點至0.5%。在回答記者關于持續加息之下美國經濟是否還有希望實現“軟著陸”的提問時,鮑威爾稱仍有實現的可能性。然而,美國的貨幣緊縮政策引發的經濟衰退擔憂,并未真正散去。
美聯儲之后,全球一些主要央行也紛紛放緩加息步伐。12月15日,英國央行將加息幅度也由此前的75個基點降至12月的50個基點;之后,歐央行亦放緩加息速度至50個基點。中金公司的研報分析,海外央行集體放緩緊縮速度,或顯示利率水平已“駛近”限制性水平,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未來的決策更需謹慎。但加息放緩并不意味著央行緊縮的態度自此轉向寬松,歐美央行普遍仍強調在通脹確定性回落至通脹目標前,加息終點將更高,且利率將在限制性高位保持更長時間。
鐘正生也認為,美聯儲激進加息對非美經濟的負面沖擊不容小覷。整體來看,美國經濟相對非美地區有明顯優勢,美聯儲緊縮底氣強于其他發達經濟體。往后看,即便美國經濟進一步走弱,美聯儲政策利率仍維持較高水平,非美經濟體仍將面臨資本外流壓力。正如今年歐洲、日本債券市場一度劇烈波動,以及日本和部分新興市場匯率大幅貶值,都已經體現了美聯儲緊縮的外溢性。因此,未來一段時間,非美經濟金融風險并未完全消除。

美聯儲總部。圖/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