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友 宋明亮 何瑞磊
276500 山東省莒縣中醫醫院影像科,山東日照
子宮腺肌癥是婦科常見的疾病,該病是由于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生長所致,可導致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以及進行性加重的痛經等癥狀,常多發于生育年齡的女性[1-2]。臨床用于診斷子宮腺肌癥的方法較多,超聲是常用的方法,由于其具有價格低廉、操作便利及創傷性小等優點,臨床應用比較廣泛,但是其診斷存在一定局限性,容易出現誤診、漏診等情況[3]。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診斷子宮腺肌癥方面具有圖像直觀、無操作者依賴性、多參數多平面成像等優勢,在臨床應用廣泛。本研究探討子宮肌腺癥患者MRI 臨床表現及診斷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山東省莒縣中醫醫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6例子宮腺肌癥患者,均經病理診斷確診,年齡32~61 歲,平均(46.3±3.3)歲;經產婦82 例,無生育經歷者4例。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子宮腺肌癥的臨床特點,均經病理或活檢確診為子宮腺肌癥;②患者聽從檢查人員指導,自愿接受超聲和MRI 檢查;③順利完成檢查且圖像清晰,資料保存完整者;④患者對檢查過程和檢查風險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障礙者;②不配合檢查者;③對檢查藥物過敏,或由于其他原因未能完成檢查者;④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陰道彩超和MRI 檢查。①陰道彩超檢查方法:采用Vivid7 陰道彩超儀(生產廠家:美國GE 公司),探頭頻率為5.0~7.0 MHz,患者膀胱充盈狀態下,取仰臥位,在下腹部進行縱、橫、斜多切面掃查,先對患者盆腔全貌、子宮進行多面掃查,再對子宮大小、形態、內膜位置、肌層回聲、病灶邊界、內部回聲及兩側附件進行觀察,并且查看病灶血流分布情況。②MRI 檢查方法:選擇Skyra 3.0T核磁共振儀(生產廠家:德國西門子)進行掃描,檢查前患者去除所有金屬物品及宮內節育器,要求膀胱充盈,取仰臥體位,禁食4~6 h 后進行檢查。采用體部線圈,視野26~28 cm,層厚4 mm,間距1.0 mm,矩陣為256×256,對橫斷面T1WI、T2WI及矢狀面T2IR-TSE 進行平掃,平掃結束后,建立外周靜脈通道,注射0.1 mmol/kg 的對比劑釓噴酸葡胺注射液,然后進行T1WI橫斷面、矢狀面及冠狀面的增強掃描。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子宮形態、大小、厚度及T1WI、T2WI影像信號特點。
86 例患者中,超聲確診80 例,漏診6 例,診斷準確率為93.0%。86 例患者經MRI 檢查均診斷為子宮腺肌癥,診斷準確率為100.0%。86 例患者中,局限型43 例,彌漫型43 例。43 例局限型中,局限于子宮后壁29 例,子宮前壁10 例,宮頸4 例。局限型子宮腺肌癥MRI 表現為子宮體或底部局限性增大,T1WI 為等信號,T2WI 為斑點狀高信號影像。彌漫型子宮腺肌癥主要表現為子宮內膜結合帶彌漫性增厚,子宮體積增大,子宮帶狀結構扭曲等,T2加權成像顯示結合帶呈彌漫性增厚,厚度>12 mm,本組病例厚度為12~41 mm,平均(22.3±2.3)mm。低信號病灶區域可見點狀、小囊狀和條狀T2 高信號。局限性子宮腺肌癥的子宮肌層可見局限性膨大,在T1 加權成像上呈等信號,在T2 加權信號上呈稍低信號,病灶邊界模糊,信號不均勻,中間區域可見多個點狀高信號。
子宮腺肌癥是子宮的良性病變,病理表現為子宮內膜基底層肌層交界處下2~3 mm可見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4]。該病由于多次妊娠及分娩導致,多見于30~50 歲已婚經產婦女,本研究一般資料與王銘潔等[5]研究的情況基本一致。由于子宮內膜基底膜下缺乏黏膜下層,腺肌病常合并子宮肌瘤與子宮內膜增生,因此認為該病發病與高雌激素刺激有關。彌漫型子宮腺肌癥子宮前后壁均受累,尤以后壁為主,表現為結合帶均勻或不均勻增厚,肌壁間見粗厚的纖維帶和微小囊腔。子宮腺肌癥在T1WI、T2WI表現為帶片狀低信號區;腔內有時可見陳舊性出血,T1WI、T2WI 均呈斑點狀高信號;肌間內有呈島狀分布的子宮內膜腺體與間質,在T2WI 上呈現出斑片狀高信號,病變無包膜存在,因此與正常肌層無明確邊界[6-7]。子宮腺肌癥的病理改變與MRI 表現,在T2WI上有明顯的相關性,多數學者認為T2WI 是診斷子宮腺肌癥的最佳掃描序列[8]。了解子宮腺肌癥病理基礎及MRI 信號特點,尤其是T2WI 的信號特點,給合臨床表現可以準確診斷。
本研究結果顯示,86 例患者經MRI 檢查診斷為子宮腺肌癥,診斷準確率為100.0%,略高于段壽生等[9]報告的97.1%。局限型子宮腺肌癥MRI 表現為子宮體或底部局限性增大,T1WI 為等信號,T2WI 為斑點狀高信號影像,與劉芮杞等[10]報告的T1WI、T2WI 信號性質基本一致。彌漫型主要表現為子宮內膜結合帶彌漫性增厚,子宮體積增大,子宮帶狀結構扭曲等,T2 加權成像顯示結合帶呈彌漫性增厚,厚度>12 mm。本組病例厚度12~41 mm,平均厚度(22.3±2.3)mm,與鄭樹遠等[11]報告的23.3 mm基本一致。低信號病灶區域可見點狀、小囊狀和條狀T1 和T2 高信號。局限性子宮腺肌癥的子宮肌層可見局限性膨大,在T1 加權成像上呈等信號,在T2 加權信號上呈稍低信號,病灶邊界模糊,信號不均勻,中間區域可見多個點狀高信號,與王鑫淼等[12]報告的信號特點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MRI診斷子宮腺肌癥準確率高,患者無痛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