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曾夢良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醫療健康產業要完成從提供“醫療保障”向提供“健康服務”的轉型,目前正處于從“信息化”轉向“智慧化”的關鍵節點,智慧醫院建設有助于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醫療效益,改善就醫體驗,優化區域資源配置。2021年3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發布《醫院智慧管理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進一步為醫療機構科學、規范開展智慧醫院建設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從而提升醫院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新一代智慧醫院數字化建設框架,總體目標是以安全的數字化建設促進臨床、科研、運營創新發展,建立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體系、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體系以及面向醫院管理的智慧管理體系,最終實現整個智慧醫院流程無紙化、業務智能化、管理精益化、服務人性化和院區標準化,以安全、永續的數字基石促進臨床、科研創新發展,推進醫療服務和管理升級[1]。
智慧醫院數字化建設是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保證其可行性和可控性,首先需頂層設計,制定總體規劃,再對整個過程科學地劃分成多個實施階段,逐步完成智慧醫院各項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建議遵循以下原則。
數字化建設是價值創造過程,必須以醫院發展戰略為引領,為戰略高質量貫徹實施提供有力抓手和數字化新動能,聚焦用戶價值、市場價值、企業價值,助力醫院規劃發展目標順利實現。
智慧醫院建設中最重要的是滿足當前醫院經營管理的各項業務需求,實現臨床業務、管理決策、患者服務、資源管理、醫院物流以及樓宇建筑智能化;另外還要統籌考慮醫院未來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為業務升級、拓展打下良好基礎,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
在滿足醫院醫療、運營、管理等業務實際需求的前提下,綜合成本和穩定性等因素,應采用相對成熟的數字化建設相關技術、產品;同時在5G、互聯網醫療、人工智能以及醫療大數據等領域[2],需要考慮今后的技術發展趨勢,適度超前,采用新技術、新裝備,加強技術創新,以不斷提高醫院數字化建設和應用水平。
新一代智慧醫院建設要貫徹“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為數字化系統各類用戶提供智能、便捷的服務。“用戶”包含三個層面的涵義:
(1)患者:醫院數字化建設要圍繞方便患者展開,優化醫療服務流程,使患者能夠得到智能、快捷、易用、安全的醫療衛生服務,解決長久以來“看病難、看病煩”的問題;(2)醫護人員:醫護人員是醫院的主體,數字化建設要充分滿足臨床醫護、醫療決策以及科研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勞動強度,盡量使得操作簡單化、自動化,讓醫護人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臨床業務和患者服務上;(3)醫院管理者:醫院數字化建設要充分實現數據共享、加工處理、挖掘分析等功能,為醫院管理層的科學決策提供幫助。
信息安全是醫院數字化的基礎,一方面要構建可靠、安全、穩定的IT基礎硬件支撐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網絡安全、系統安全、數據安全建設;同時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人員安全意識教育與培訓。總體上醫院核心業務系統需要滿足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要求。
從醫院經營管理層面來說,節能環保意味著綠色發展、運營成本的降低,能有效提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新一代智慧醫院,數字化建設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節能環保原則,首先是數字化方案規劃、設備選型時,能耗參數要作為重要評選指標之一;其次還要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整個醫院節能減排。
高效運維是醫院正常運營管理的重要保障。在數字化建設規劃及建設階段,要充分考慮后續運維工作,盡量采用軟硬一體、模塊式設備、可視化維護、智慧巡檢、建設統一運維中心等多種手段和方式,提升后期運維的效率和便捷性。智慧運維體系的建立,將成為醫院降低能源、耗材以及人力等方面成本的重要保障。
醫院建設過程中,涉及的主要技術、IT基礎設備、接口和協議,均需滿足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業內主流技術與標準,為今后的系統擴展和設備更新奠定良好的基礎。
新一代智慧醫院建設需要滿足:(1)建設強大的包括融合網絡、機房、硬件服務器等在內的基礎設施來鑄牢數字化基石;(2)需要建設智能數字化系統,滿足醫療臨床科研、運營及管理業務需求,打造醫院智慧引擎;(3)需要建立綜合主動安全防護體系來應對安全威脅;(4)需要建立統一運維體系來保障智慧醫院運營。
IT基礎設施是醫院數字化建設的基礎和前提,主要包括機房、綜合網絡系統以及服務器存儲資源等部分。
從信息安全以及長遠規劃角度考慮,醫院需在不同的樓宇建立主、備兩個機房,建議將機房設置在2樓,機房工程由裝修工程、電氣工程、空調工程、消防工程、綜合布線工程等組成,按照GB/T 2887-2011標準B類機房建設,操作間、電源間以及機柜區相互隔離。
根據業務類型和需要,建議將醫院整個網絡劃分為3張網,第一張醫療核心網,主要部署HIS、PACS、LIS、移動護理、數據平臺、互聯網醫院、病區物聯網應用等各類醫院臨床核心系統以及醫療設備;第二張綜合辦公網,主要部署OA、財務、人力資源、郵件系統、醫院官網等經營管理相關系統;第三張網后勤設備網,接入安防視頻、智能樓宇控制系統以及各類傳感器等設備。
服務器存儲等硬件資源,一方面要滿足持續穩定運行要求,建議采用雙活架構;另一方面要易于維護,建議采用模塊化結構產品;此外還要考慮采購、能耗、運維等綜合成本因素。
新一代智慧醫院數字化系統建設,要避免產生數據孤島、數據不準確不標準、系統間耦合度高等現存常見問題,通過平臺實現醫院各應用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解決醫院信息系統的系統異構集成、流程定義、數據共享和數據交換傳輸標準等關鍵性技術問題,實現數據、業務以及操作三個層面的高度集成,全面落實“以用戶為中心”的建設原則:優化就醫流程,提供智能服務,讓患者滿意;提升系統易用性,減少手工操作,讓醫護人員滿意;提供360°醫院經營管理數據,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讓醫院管理者滿意;及時準確上報各類數據,讓監管部門滿意[3]。
醫院數字化系統建設,不僅要考慮滿足本院業務需求,還需要著眼于將來橫向的延展,支持醫聯體和醫院集團化的發展,同時在醫院實體業務基礎上,打破“醫院圍墻”積極開展“互聯網+”業務,發揚醫院自身特色,以平臺為橋梁和紐帶,建設以滿足人民群眾健康管理需求的互聯網醫療體系,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提升醫院的粘性,擴大醫院影響力。
醫院統一運營管理平臺是智慧管理落地的重要抓手,通過整合臨床、運營、互聯網、物聯網以及后勤等大數據,實現全面的可視化展示,使得醫院管理者能全面掌握醫院運行態勢,為醫院運營決策、資源投入以及跨部門統一調度提供了準確、及時的數據支撐。
統一運維監控平臺建設,醫院能對網絡鏈路、網絡設備、服務器等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和管理,一方面建立起了信息系統運行、維護、巡檢的管理體系,同時也使得醫院信息技術部門具備提前預警和快速定位問題的能力,此外還可以大幅節約數字化運維監控管理成本。
隨著物聯網技術日趨成熟,其在醫院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醫療物聯網已逐漸成為醫院中重要基礎建設,是智慧醫院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目前物聯網在醫院中主要應用于人員管理智能化、醫療過程智能化、供應鏈管理智能化、醫療廢棄物管理智能化以及健康管理智能化等方面[4]。
3.4.1 樓宇綜合能耗管理系統
傳統建筑能耗密度高,且能源浪費非常嚴重,導致醫院運營能耗成本占比較高。新一代智慧醫院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節能環保,采用綜合能耗系統,可通過水表、電表、傳感器等智能采集設備,對樓宇照明、空調、動力等用電量、用水量等建筑能耗進行動態監測和分析,實現建筑的精細化管理與控制,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5]。
3.4.2 門禁控制系統
門禁控制系統是重要出入口和安全防范管理的重要應用系統,在保障工作環境安全、日常行政管理等工作中發揮著重大作用。門禁控制系統應具備多重身份識別、權限控制、異常告警、實時監控以及統計分析等功能。
3.4.3 公共廣播系統
為配合醫院各類管理工作,提高溝通效率,建議建設覆蓋整個院區的公共廣播系統,(1)是在緊急情況下通過廣播系統做好及時疏散人群和指揮工作;(2)是日常發布找人、通知等事務性廣播;(3)是營造園區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
高水平醫院,科研能力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新一代智慧科研數字化平臺的建設,需要解決傳統科研模式中數據資源分散、數據標準不統一、數據安全無保障、人工處理數據效率不高等痛點。
智慧科研數字化平臺建設,應基于患者臨床大數據,以電子病歷為核心,通過后結構化、語義處理、搜索引擎等技術,建立全結構化的科研數據倉庫,圍繞醫教研開展課題、單病種、臨床試驗等,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建模與分析技術,從而實現臨床與科研的高效轉化。
醫院智慧科研數字化平臺建設功能總體要求,一方面是要滿足貫穿科研全流程需求;另一方面要能覆蓋不同研究類型需求。建議至少具備科研門戶管理、智能病歷篩選、數據采集處理、預測建模、隨訪管理、輔助診斷、統計分析等功能,全面滿足醫生科研臨床需求[6]。
為保證醫院信息系統安全正常工作,必須構建完善的信息安全體系來保障醫院信息網絡系統持久、穩定、安全地運行。醫院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建議從實際業務需求出發,以核心業務系統三級等保測評為抓手,從制度、組織架構、技術架構以及管理等層面構建完善信息安全體系,為醫院經營發展保駕護航。(1)要根據《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有關規定要求,建立滿足等級保護要求的安全技術防護體系;(2)要建立符合醫院實際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健全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制度;(3)要制定醫院安全應急預案按可能出現問題的不同情形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在系統出現故障和意外且無法短時間恢復的情況下能確保生產活動持續進行;(4)要建立定期面向醫院信息化技術人員提供信息安全相關專業技術知識培訓以及面向全員安全意識培訓的機制。
智慧醫院建設,需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對整個過程進行科學的劃分多個實施階段,逐步完成醫院信息化各項工程的建設。建議分成以下三個階段:(1)先實施醫院開業運營的基本建設項目,如基礎設施建設、核心業務系統(HIS)建設、門禁、安防、停車、電話、多媒體系統以及基本信息安全等部分;(2)實施臨床支持以及精細化運營相關部分,如物聯網應用、互聯網醫院、綜合能耗、統一運營/運維平臺等部分;(3)實施提升醫院科研實力、行業地位以及區域影響力的部分,例如醫聯體建設、智慧科研平臺以及高級信息安全等部分。
此外建議信息技術部門全程參與智慧醫院建設工作,因為建成后智慧醫院硬件、系統的運維工作是醫院正常經營的根本保障,重要性不亞于前期建設工作,而兩階段的銜接工作直接決定了后續運維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對于智慧醫院建設,建議一方面要提前組建信息技術部團隊,進行人才儲備;另一方面團隊要研究業務需求,從設計階段就全程深入參與建設工作,確保智慧醫院建設規劃按照預期目標落地,并為建成后的持續運維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引用
[1]楊景懌,周語琴,馮占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我國智慧醫院建設的思考[J].中國醫院管理,2021,41(7):4-6+13.
[2]王潤.5G技術在智慧醫院建設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21,34 (11):26-27.
[3]戴夫,張賽,張以錦,等.以患者為中心的智慧醫院體系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院管理,2020,40(10):88-89.
[4]楊天凱.物聯網技術在智慧醫院建設中的應用[J].信息技術與應用,2021(24):82-84.
[5]張鳳娟,徐榮,宋朝欽,等.醫院智慧后勤綜合集成平臺的構建與探索[J].中國數字醫學,2021(6):28-32.
[6]段鶼李,陳廷寅.基于信息技術的臨床科研數據平臺建設[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20,30(9):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