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揮別2021,喜迎2022之際,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電力設備管理》雜志社全體干部員工,謹向全國電力工業各單位和廣大電力工作者以及給予電力設備管理事業大力支持的業界各位領導、專家、同仁和讀者們致以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福和最真摯的謝意!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回眸2021年,我們在攻堅克難中前行、在勵精圖治中奮進、在創新驅動中發展、在矢志不渝中突破。
2021年,我們隆重慶祝建黨100周年,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實現了全民小康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勝利召開,通過了我黨歷史上第三個歷史性決議,提出了“兩個確立”,為奮進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定航指標;黨中央首次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吹響了號角。2021年,面對全球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國內電煤供應偏緊以及夏季用電高峰,多省實施“拉閘限電”舉措,頂住“雙拉尼娜”極端氣候等帶來的壓力,電力人講政治、顧大局,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全力以赴保障電力供應,多措并舉平抑市場波動,堅決保障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展現出“先行官”“頂梁柱”“壓艙石”“調節器”的使命擔當。2021年,我國水、風、太陽能、燃氣、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均為世界第一,核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三、在建規模世界第一;具有世界之最的發電設備工程、特高壓輸電線路陸續建成投運;智慧電廠、智能電網建設不斷推進,發電、輸變配電設備技術連創世界紀錄;全球最新一代“華龍一號”“AP1000系列核電設備工程”相繼建成投入商業運營,成為國家“走出去”戰略新的亮麗名片;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由“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煤電技術裝備引領全球……
2021年,電力行業設備管理工作積極適應能源結構調整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新要求,苦干實干,攻堅克難,不斷優化電力設備運維方式,積極開展煤電機組改造,為新能源發展保駕護航;積極構建電力行業設備管理大數據共享平臺,提升設備前期管理質量;推行電力設備智能運檢,千方百計降本增效。電力企業設備管理各項指標不斷優化,電力設備管理新模式、新標桿持續涌現。
走過波瀾壯闊的2021年,我們踏著堅定無畏的步伐,邁向2022年。
2022年,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將穩步推進。電力行業既面臨自身碳達峰的艱巨任務,同時還要支撐全社會盡早達峰;電能替代潛力巨大,全社會電氣化程度將穩步上升;傳統高耗能行業增速下降,高新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用電增長的主要力量。2022年,新型電力系統將更加靈活、互聯、高效。風、光發電大規模并網對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提出了更高新的要求;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儲能等多元負荷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接入,對保障供電以及用戶互動亦對電力行業設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2022年,電力企業將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云大物聯智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在電力設備管理領域將更大規模、更大范圍地融合應用,加速推進智慧電廠、智能電網、智能運維、智慧工地、電力服務云平臺等數字化轉型建設。
牛犁奮力意猶酣,虎嘯山林躍澗淵。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協同聚力,踔厲風發,奮楫篤行,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勇往直前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變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積極應對各種挑戰考驗,強化電力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持續優化電力設備運維管理方式,堅守電力企業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底線,不斷提升電力設備管理質量,深入推進電力設備智能運檢,持續提升電力設備管理效益,為電力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和保障,以高質量發展實績實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