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檢修公司 崔秋菊 孫 玲 李元中 王惠中 王永浩 董雅靜
國網湖北省公司黨委針對內部巡察、專項監督等發現的基層供電所管理頑疾,創造性建立基層供電所360°監督體系,并在系統內全面部署推廣,進一步強化“小微權力”運行監督制約。
近年來,從公司接受巡視巡察反饋、信訪舉報、專項監督及查辦黨風廉政問題線索的問題性質和整體趨勢來看,基層輸電運檢班組的一些管理漏洞和不規范行為還比較集中,各項紀律規定和管理要求傳遞落實到基層存在層層衰減、上熱中溫下冷等問題,有的基層員工特別是職低權實崗位人員的廉潔自律意識淡薄,基層紀律作風建設與當前全面從嚴治黨、依法從嚴治企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只有找準問題,才能精準施策。在公司2021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上,公司黨委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因時因勢、主動求變,提出要探索、實踐、優化基層班組“小微權力”監督,穩步推進基層監督治理體系建設,不斷提升企業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基層班組作為公司最基層的生產管理組織,是落實公司黨委決策部署的前沿陣地,是執行各項安全生產任務的前鋒部隊,是落地企業管理規章制度的橋頭堡壘。因此,建設一支令行禁止、遵規守紀、能打硬仗的基層班組隊伍,對公司的經營發展乃至各項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公司共有輸電運檢班組25個,班組正式員工202人,勞務人員68人,其中班長25人,副班長33人;管理金屬類、絕緣類、安全類、運維類等工器具共3200余套;管理倉庫39個,合計面積約3105平方米;運維線路總長度8398.1km,負責湖北境內500kV及以上交、直流線路A、B類專業化檢修、技術改造、應急搶修,運維責任區段的輸電線路巡視、檢測、維護和設備故障應急處置,輸電設備綜合分析評價,輸電電力設施保護技術措施實施,輸電線路防汛,管轄區段新建線路的竣工驗收和生產準備,輸電信息數據維護,同桿同塔的通信線路巡視等工作。
調研組深入基層廣泛開展調研、走訪、座談,聽取基層班組在日常生產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以及亟待政策支持解決的問題。基層單位主要反映了通道清理費結算、零星物資采購、臨時或短期租賃費用報銷、勞務費用支出、員工獎勵激勵、勞務用工管理、護線員管理、生產車輛管理及其他等9個方面、共15種表現形式。
公司運維的輸電線路存在著點多、線長、范圍廣、區域大、工作環境受諸多資源限制等特點,加之輸電運檢工作本身的專業性、特殊性和復雜性,導致現行的部分規章制度與工作實際的配套不相契合、指導和執行不夠精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4.1 制度設置不夠科學
在基層輸電運檢班組生產管理環境愈發復雜、多變的情況下,與班組業務相關制度的建設還不夠健全完善,部分管理制度存在真空漏洞、相互矛盾、不符合實際等情況,有的制度沒有隨著形勢、環境的發展變化及時修訂完善,有的制度僅僅著眼于各專業的工作要求,而忽視了基層的現實狀況和實際困難,造成了制度的不配套、不精準、不適用。
1.4.2 宣貫執行力度不夠
有的制度出臺后沒有及時進行宣貫傳達和組織學習,導致基層職工群眾對制度不了解、不熟悉、不會用,制度的普及率、知曉率較低。一些基層職工群眾對制度規定缺乏主動學習精神,以致對制度一知半解、不甚了解、執行力較差。
1.4.3 閉環管理還未到位
對于基層班組反應較多的問題,沒有形成及時有效的反饋發聲渠道,下情不能及時上傳,導致問題重滯淤積。部分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和擔當作為意識不強,習慣于把決策推給上級、責任交給下級,不愿意扛起責任、撲下身子為班組想辦法、解難題。
由于制度建設與實際情況的不相符,管理流程與經營管控的不匹配,費用支出與報銷渠道的不相適,理解運用與信息掌握的不對稱等方面原因,致使這些困難及問題長期存在且得不到有效解決,不同程度的延誤滯遲了基層班組的日常生產管理運轉,消磨影響了一線人員的干事創業熱情,制約阻礙了企業生產力的有效提升。同時,由于一些費用屬于基層班組生產管理中不可避免、不易回避的日常必需開支,但又缺乏相應合理合規的核銷渠道,有的基層單位及班組通過虛列開支、套取費用、轉嫁他方等變通方式消納解決,此舉極大地增加了企業與個人的違規違紀、甚至是違法風險。
2.1.1 思想上存在誤區
少數干部員工對巡視巡察、審計等內外部監督監管越來越嚴的形勢變化不敏感,對各項紀律要求和禁令認識不深、理解不透,對違規違紀的后果認識不足,對一些小額成本費用合規合理管理、列支的重視程度不夠,廉潔風險意識未完全形成。
2.1.2 履責上未與時俱進
伴隨著“一體四翼”發展布局及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的大力發展,同步帶來了部分崗位人員相應權力的增長與變化,但目前關于“兩個責任”“一崗雙責”的履責體系及責任要點并未得到及時的修改及完善,存在一定的滯后現象。
2.1.3 基層監督不夠有力
因基層輸電運檢班組生產、管理涉及面廣、業務繁雜,現行監督制度及規定的量化和細化程度不夠,缺乏切實有效的約束力。同時,針對關鍵崗位的權力職責劃分不清晰,基層監督延伸覆蓋不夠,未形成有效健全的基層監督“網絡”。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準確把握黨紀企規及各專業特點,對各項問題再梳理再研究再分析,堅持“疏堵結合、開好前門、嚴堵后門”原則,不斷提升發現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性、有效性和精準性。
2.2.1 “開前門”解決基層班組生產管理中的困難
建議相關部門充分考慮基層輸電運檢班組在當前運維檢修、工程項目、創新創效、日常管理等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及問題,通過優化管理流程、制定規章制度、推廣先進經驗等方式,破除基層管理弊端,完善管理舉措,解決實際困難,給予班組制度政策上的支撐和指導,滿足日常生產生活需求,讓班組長能夠松綁減負、輕裝上陣、大膽工作,從而促進生產力的有效提升,激勵廣大一線生產人員崇尚實干、擔當作為。
2.2.2 “堵后門”約束基層班組日常規范化運行
厘清權力邊界,重點關注基層班組在青苗賠償、差旅費報銷、績效考核、竣工驗收、勞務用工管理、物資采購等生產管理過程中易發的廉潔風險以及“開前門”所賦予的權力,全面梳理班組長、報銷員、資料員、績效管理員以及缺陷管理、通道管理、檢修管理、科技培訓、資料管理、物資管理等設備主人職責,進行明確劃分和規定,制定班組員工“小微權力”清單。
建立聯動機制,在制度建設的基礎上,健全完善公司“大監督”平臺,建立“公司紀委統籌協調、專業部門專業監督、基層紀委全面監督、班組監督貫徹落實”的四級聯動監督機制,完善管控流程,防范管理風險,堵塞監督的盲點和縫隙。
織密監督網絡,發揮班組“網格”監督員作用,擇優選任基層班組監督員,擴大監督廣度、延伸監督深度,實現監督的全覆蓋和常態化,從而促進基層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