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云擇/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花甲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63408
生豬養殖過程中所出現的疾病類型多樣,常見病包括豬瘟、豬口蹄疫、豬流行性腹瀉、豬氣喘病、豬鏈球菌病,這些疾病均會對生豬的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而且一些疾病的臨床癥狀較為相似,在診斷時很容易出現誤診和漏診,如何有效開展鑒別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生豬養殖過程中所出現的疾病與養殖條件、檢疫情況有一定的關系,這要求必須做好日常的預防工作,始終秉承預防為主與防治結合的原則,以求最大限度降低生豬的發病率和病死率。
1.1 豬瘟的癥狀豬瘟是一種由豬瘟病毒所引發的疾病,有著高度傳染性與致死率的特點,且在一年四季均可以發生。豬瘟的潛伏期一般在5~7d,最長可以達到21d,可以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慢性型、溫和型。急性型豬瘟的病豬會出現口渴、眼瞼浮腫、行動緩慢、眼結膜發炎、寒顫、拱背、頭尾下垂,會有紫紅色斑點遍布在外陰、四肢、腹部、嘴唇、耳根,不久會出現便秘,糞便呈灰黃色。除此之外,較多病豬會出現神經癥狀,比如磨牙、倒地抽搐、痙攣。溫和型豬瘟的病豬體溫可以達到40℃~41℃,腹下部會出現瘀血和壞死的癥狀,病程可以達到2~3 個月。從病理變化的角度來說,可以肉眼看見病變是小血管變性所引起的廣泛性出血和水腫變性。相比于急性型豬瘟,亞急性型病豬的全身出血病變癥狀較輕,但是肺炎和壞死性腸炎的變化較為明顯。溫和型豬瘟病理變化一般是較輕的,常見的病理變化有淋巴結呈水腫狀態、膀胱黏膜有少數的出血點。
1.2 豬瘟的診斷豬瘟對生豬的健康有極大的危害,稍有延誤則會導致嚴重的損失,所以務必重視診斷工作。在豬瘟的診斷中,多采用綜合診斷的方式,必要時開展實驗室診斷。在綜合診斷中,病豬先便秘后下痢,在初期會出現皮肚發紫的癥狀,中后期則會有出血點。若是病豬未出現并發癥,則有著較為明顯的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的癥狀。在剖檢中可以看到病豬的結腸會呈輪層狀潰瘍,尤其是回盲口有明顯的輪層狀潰瘍。
1.3 豬瘟的防治在豬瘟的防治中,需要重點開展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免疫接種,二是開展免疫監測,三是及時淘汰隱性感染帶毒種豬,四是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原則;五是做好豬場與豬舍的隔離、消毒、衛生工作。
以免疫接種為例來說,當前可有效預防豬瘟的疫苗有三種,一是豬瘟活疫苗(I)-乳兔苗、豬瘟活疫苗(II)-細胞苗、豬瘟活疫苗(I)-淋脾苗。比如在使用豬瘟活疫苗(I)-乳兔苗時,可以采取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大小病豬均使用無菌生理鹽水按照每頭1mL 稀釋,需要注意一點,此疫苗禁止與菌苗同時去注射。再比如使用豬瘟活疫苗(I)-淋脾苗時,若氣溫不足15℃,則在疫苗稀釋后必須在6h 內使用完;若是氣溫在15℃~27℃,則必須在3h 內使用完,應盡量將注射時間選在生豬進食后的2h。
2.1 豬口蹄疫的癥狀豬口蹄疫是一種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接觸性傳染病,有著發病率高、易感性、傳染速度快的顯著特點。口蹄疫病毒有著較強的外界環境抵抗能力,比如可以在被污染的土壤、飼草、毛皮、飼中存活,并可以長時間保持傳染特性。豬口蹄疫多發生在每年的秋末、冬季和早春,春季是高發期,潛伏期通常在1~2d,顯著特征是病豬的蹄部有水皰,體溫可以達到41℃~42℃。另外,病豬多會有較為顯著的全身癥狀,包括精神不振、食欲減少、蹄冠與蹄踵發紅,若是出現繼發性感染,則病豬的蹄殼可能脫落,哺乳母豬的乳房會出現水皰和爛斑。
2.2 豬口蹄疫的診斷在豬口蹄疫的診斷中,主要是檢查病豬的口腔黏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膚,價稽查是否存在水皰和潰爛。在病理剖檢中,若是仔豬因為心肌炎而死亡,則剖檢后可以發現心肌松軟,且心肌切面會呈現淡黃色的斑紋,也可以出現血性腸炎。
2.3 豬口蹄疫的防控在豬口蹄疫的防治中,需要將隔離、預防、消毒、治療有機結合起來。一旦發病要及時隔離病豬,使用戊二醛溶液對豬舍環境實施全面的消毒。
3.1 豬流行性腹瀉的癥狀豬流行性腹瀉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腸道傳染病,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所引起。在癥狀表現上,病豬的顯著特征為脫水、排水樣稀便、嘔吐,因為癥狀與豬傳染性胃腸炎有一定的相似,所以要做好鑒別診斷。各種年齡的豬均會出現流行性腹瀉,尤其是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更易發病,成年公豬的發病率較低。病豬的糞便稀如水,顏色表現為灰色或灰黃色,在進食后會出現嘔吐的情況,精神與食欲隨之變差。當豬的年齡越小時,通常癥狀會越嚴重,比如1 周內的仔豬在腹瀉后的2~4d即會死亡,成年豬的癥狀主要是厭食和嘔吐。
3.2 豬流行性腹瀉的診斷豬流行性腹瀉與豬傳染病腸胃炎的流行病學和癥狀較為相似,但病死率低于豬傳染病腸胃炎,傳播速度也較慢,需要認真做好鑒別診斷。豬流行性腹瀉多發生在寒冷季節,各日齡的豬均可以感染,除了根據病豬癥狀來診斷外,還必須進行實驗室診斷。
3.3 豬流行性腹瀉的防治針對豬流行性腹瀉的癥狀與流行病學特點,必須要將預防與治療工作結合起來。在預防方面,需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強營養,嚴格控制生豬霉菌毒素中毒,可以考慮在飼料中去添加一定量的脫霉劑,并加入適量的維生素;二是要做好豬場的保健工作,應考慮定期對豬場的生豬進行保健,以此來有效控制細菌性疾病的發生風險;三是要做好免疫接種工作,種豬可以接種胃流二聯苗或胃流輪三聯苗。
在豬流行性腹瀉的治療上,對8~13 日齡的病豬,可以使用口服補液鹽拌土霉素堿,以39℃灌服,每日灌服4~5 次。病豬必須要進行嚴格的隔離處理,隔離后使用針對性的藥物來治療,可以使用高熱金針聯合刀豆素來治療。使用抗生素無法有效治療豬流行性腹瀉,可以參考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防治辦法,比如可以使用阿托品來治療,再比如可以向病豬灌服100~200mL的補液鹽溶液。除此之外,中醫在豬流行性腹瀉的治療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效,可以使用50g 黨參、30g 炙甘草、50g茯苓、30g 炮姜、50g 白術、30g 藿香,煎煮后取汁,并加入200g 的白糖,拌少量的飼料來飼喂。
4.1 豬鏈球菌病的癥狀豬鏈球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有著較高的發病率,病原為D 群的豬鏈球菌、C群的獸疫鏈球菌。多數病豬的癥狀較為明顯,以厭食、發熱、皮膚發紅、精神沉郁為主,一些病豬會出現關節炎型的癥狀,比如一肢或幾肢會出現疼痛和腫脹。若是病豬為化膿性淋巴結炎型,則會出現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的癥狀。
4.2 豬鏈球菌病的診斷在診斷豬鏈球菌病時,可以將臨床癥狀、流行病學特點、病理變化來初步診斷。在實際診斷豬鏈球菌病時,要與豬瘟、急性豬丹毒、李氏桿菌病做好鑒別診斷。
4.3 豬鏈球菌病的防治在預防豬鏈球菌病時,要最大限度去消除傳染源,對病豬實施隔離治療,加強管理,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在治療上,若是病豬體重在50kg 以下,則每公斤體重可以按照15 萬IU 青霉素+鏈霉素來治療,50kg 以上時可以按照10 萬單位青霉素+鏈霉素來治療。
5.1 豬氣喘病的癥狀豬氣喘病也被稱之為支原體肺炎,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病豬的癥狀以咳嗽和氣喘為主。當生豬感染豬肺炎支原體后,會出現肺泡壞死和吞噬細胞產生免疫抑制的情況。豬氣喘病可一年四季均發生,并未有明顯的季節性,各種日齡的生豬均有易感性,但成年豬多是隱性感染。按照病程的經過,可以將豬氣喘病分為三個類型,即急性、慢性和隱性,尤以慢性和隱性最多。在癥狀表現上,病豬會在清晨和晚間的進食后出現咳嗽。隨著病程的延長,病豬的呼吸次數會增加,并伴有腹式呼吸,鼻部會經常性出現分泌物質,若是出現繼發性感染,則體溫可以達到40℃以上 。
5.2 豬氣喘病的診斷在診斷豬氣喘病時,可以結合癥狀和解剖病變,以此來作為診斷方面的參考。當豬舍內有大量的生豬出現陣性干咳與喘氣時,或者生長緩慢和阻滯時,即可以懷疑是豬氣喘病。在解剖病變時,可以發現病豬的肺部病灶與正常肺組織之間有著明確的界限,病變以心葉、尖葉、中間葉最為顯著,膈葉的病變呈現“肉變”或“胰變”。
5.3 豬氣喘病的防治在豬氣喘病的預防上,要始終堅持自繁自養的方式,引入豬必須做好嚴格的檢疫工作,觀察期應設定為最少2 個月,此過程需要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在生豬飼養過程中,要確保飼料的營養,避免飼料出現霉變,并控制好飼養的密度,使用多種化學消毒劑對豬舍實施交替消毒。在免疫接種時,務必要確保疫苗可以注入到生豬的胸腔內,并且在疫苗注射前的15d和疫苗注射后的2 個月不能注射土霉素。在藥物治療方面,可以將藥物與飼料聯合起來。比如可以在每噸飼料中添加500g 的泰樂菌素和80%的鹽酸多西環素150g,飼喂時間控制在5~7d。
生豬養殖過程中所出現的疾病較多,必須認真做好診斷和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經濟損失。在豬疾病的診斷和防治上,要注重新診斷技術的應用,在精準診斷的基礎上實施對癥治療,并可以將中醫治療與西醫治療結合起來,確保生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