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025450
隨著國內市場對羊肉、羊相關副產品、羊奶、羊毛等羊產品需求量的增大,促進了我國羊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我國羊養殖業正向著集約化和規模化的方向發展,促使我國羊養殖數量的增加。同時,我國羊養殖密度也隨之增大,進而促使各類疾病,尤其是傳染性疾病在羊群中暴發的風險增大。因此,需要提高我國羊養殖過程中的疾病防控水平,以降低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
在羊養殖過程中,可出現多種疾病,其中羊呼吸道疾病是一類可在各日齡、各品種的羊中均可發病的疾病,危害較大。羊呼吸道疾病中,羊鼻蠅蛆病、羊咽炎、羊巴氏桿菌病、羊副流感、羊支原體肺炎和羊傳染性胸膜肺炎較為常見,因此需要畜牧獸醫工作者熟悉上述疾病的臨床癥狀、診斷方法、治療措施和預防措施。針對上述現狀,本文對羊鼻蠅蛆病、羊咽炎、羊巴氏桿菌等共6 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措施進行概述,旨在為畜牧獸醫工作者在羊呼吸道疾病防控工作中提供參考。
羊鼻蠅蛆病是由鼻蠅的幼蟲在成年羊的鼻甲和鼻竇處寄生,從而造成病羊出現呼吸道癥狀的一種寄生蟲病。
1.1 臨床癥狀在臨床上,一般羊鼻蠅蛆病在羊初次發病時通常癥狀并不明顯,但羊鼻蠅蛆再次感染時可造成明顯的癥狀,這可能與過敏反應有關。患病羊可出現搖頭、撓鼻子、跺腳等癥狀,當出現細菌繼發感染時可造成鼻炎、打噴嚏和膿性鼻涕,導致羊出現呼吸障礙。
1.2 診斷若羊出現上述癥狀,可觀察羊鼻附近是否有羊鼻蠅蛆,也可用X射線檢測羊鼻腔內是否有鈣化的羊鼻蠅蛆。
1.3 治療當患羊鼻蠅蛆病可使用伊維菌素進行治療,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給藥。同時使用抗生素防止細菌繼發感染。
1.4 預防應加強羊的飼養管理,每年夏季和秋季注意對羊舍的羊鼻蠅進行殺蟲,同時羊進行驅蟲。在冬季時可再次驅蟲,以殺死羊鼻腔內的幼蟲防止羊體內的幼蟲越冬。
羊咽炎主要是由于飼料過硬、異物創傷或灌藥操作造成的損傷等飼養管理因素造成,繼而感染化膿性放線菌、壞死梭菌和假結核棒狀桿菌等。
2.1 臨床癥狀一般患咽炎的羊可自行痊愈,但若咽部損傷嚴重可發展為膿腫、肉芽腫等。患病羊通常表現出咳嗽,吞咽時有疼痛感從而導致病羊厭食,流鼻涕,呼吸惡臭,此外,部分羊還可出現流涎、發熱、吸入性肺炎等癥狀。
2.2 診斷觸診病羊病羊會出現疼痛和咳嗽,可采集咽拭子送實驗室檢測,也可使用內窺鏡或X 射線進行檢查。
2.3 治療當羊患咽炎時可使用非甾體類藥物進行治療,同時使用抗生素。治療期間應注意羊的保健工作,給于羊質地較短的飼料,防止羊咽部再次受創。也可用生理鹽水沖洗咽部的異物和膿汁。
2.4 預防首先,應保障給羊提供質量較高的飼料,可有效避免羊咽炎的出現。此外,在進行灌胃等治療操作時,應注意操作方式,避免粗暴操作,從而減少對羊咽部的刺激和損傷。
巴氏桿菌是導致羊肺炎的重要細菌性病原之一。在羊感染其他病原后十分容易繼發感染巴氏桿菌導致病羊出現呼吸道癥狀,從而加重病羊的病情,甚至導致病羊死亡。羊巴氏桿菌病一般發生于未斷奶的羔羊和母羊,而羊長途運輸后也可導致羊感染發病。
3.1 臨床癥狀患巴氏桿菌病的羊在感染初期可出現明顯的肺炎癥狀,最急性時可突然死亡。病羊發熱,體溫40℃~42℃,精神沉郁,厭食,流黏液型鼻涕,流淚,呼吸急促,咳嗽,肺泡音出現捻發音。病程通常為12h~3d,一般2 周后病羊開始恢復,但患病嚴重的羊可出現死亡。
3.2 診斷若病羊出現上述癥狀,可剖檢病死羊,若發現肺部出現明顯的壞死灶和漿液性滲出物,可初步診斷為羊巴氏桿菌病。可采集病羊呼吸道拭子或病死羊的肺臟、氣管等組織送實驗室檢測,若檢測到巴氏桿菌即可確診。
3.3 治療當羊患巴氏桿菌病時可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如皮下注射長效土霉素、磺胺類藥物進行拌料氟苯尼考肌肉注射等。
3.4 預防可使用巴氏桿菌疫苗進行免疫接種,能有效降低羊巴氏桿菌病的發病率。同時,應避免羊出現應激現象,包括冷熱應激、長途運輸應激等,進行相關操作時可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治療。
羊副流感是由副黏病毒科的副流感病毒3 型感染引起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
4.1 臨床癥狀患病羊臨床表現為咳嗽、流漿液性鼻涕、眼角有大量分泌物,通常該病出現于1 年以內的羊。
4.2 診斷若病羊出現上述癥狀,可采集病羊的鼻拭子送試驗進行副流感病毒3 型的病原學檢測。
4.3 治療羊副流感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和藥物,因此臨床上通常根據病羊出現的臨床癥狀進行對癥治療,同時使用中草藥或非特異性的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并使用抗生素防止病羊繼發感染細菌病原。
4.4 預防國外有商品化的疫苗可用于羊副流感的預防,但國內無上市的疫苗。因此,一方面應防止副流感病毒通過引種、交配等活動引入羊群;另一方面發現病羊及時隔離治療或淘汰處理,防止副流感病毒在羊群內傳播。
羊支原體肺炎又稱為羊地方性肺炎、羊慢性非進行性肺炎和羊非典型性肺炎,是由綿羊支原體、蕈狀支原體感染羊引起的一種羊呼吸道疾病。
5.1 臨床癥狀根據羊感染的支原體的不同、羊品系的不同可導致臨床癥狀存在較大的差異。一般患支原體性肺炎的羊表現有咳嗽、呼吸困難。精神沉郁、生產性能下降。此外,成年山羊可表現出發熱、胸膜肺炎、乳腺炎和多發性關節炎等癥狀,羔羊多表現出敗血癥、腦膜炎和關節炎等。
5.2 診斷當羊出現上述癥狀,且剖檢病死羊出現纖維素性肺炎、胸膜炎、化膿性關節炎等病變時,可初步診斷為支原體性肺炎。可采集病死羊病變組織、病羊的血液和病變組織樣品送實驗室進行檢測,若經PCR、免疫組化、ELISA 等試驗檢測病羊樣品支原體檢測為陽性即可確診為羊肺炎支原體。
5.3 治療若羊患有支原體性肺炎,可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如土霉素和替米考星皮下注射,氟苯尼考肌肉注射。
5.4 預防羊支原體肺炎可采取綜合的防控措施進行有效的防控。首先,可接種羊支原體疫苗,能有效降低羊群感染支原體;其次,應加強對羊群的飼養管理,控制好羊群密度,進行分類飼養,同時給予羊質量合格、營養全面的飼料,提高羊的抗病能力;此外,還應做好羊的檢疫工作,尤其是引種、交配等活動前必須對引入的羊進行檢疫,同時做好羊舍的清潔消毒工作。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山羊霉形體亞種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在自然條件下僅感染山羊,尤其是在舍飼的山羊中該病的傳染性極強,發病率通常為100%,病死率為60%~100%不等。
6.1 臨床癥狀患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羊臨床表現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站立時前肢出現劈叉姿勢,厭食、精神沉郁,在2d 內可出現死亡。
6.2 診斷若山羊出現上述臨床癥狀,并且剖檢時出現肺組織質地變硬且有紅色或白色的壞死灶,纖維素性胸膜炎、胸腔內滲出漿液,可初步診斷為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可采集病羊鼻腔拭子、病死羊的肺組織樣品送實驗室進行檢測。若經實驗室檢測為山羊霉形體亞種病原檢測結果陽性,則可確診。
6.3 治療若山羊患傳染性胸膜肺炎,可肌肉注射泰樂菌素和林可霉素、靜脈或肌肉注射恩諾沙星、皮下注射四環素進行治療。
6.4 預防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可通過接種疫苗降低羊群的發病率,同時在發生該病的羊群可使用四環素拌料進行預防性治療。在日常養殖中應加強飼養管理,防止引入帶有病原的病羊從而導致羊群出現羊傳染性胸膜肺炎。
由于現階段羊養殖密度的增大,而養殖人員的養殖水平和疾病防治水平較為落后,導致羊呼吸道疾病頻發。因此,在羊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工作中,應提高畜牧獸醫工作人員對羊呼吸道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技術水平,從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降低由羊呼吸系統疾病造成的經濟損失。此外,羊的飼養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羊養殖的經濟效益,與羊疾病發生率有緊密的關系,因此,應提高養殖人員飼養管理水平,保證羊群整體的抗病能力,從而降低疾病的發生。應加羊群的強檢疫工作,尤其外來引入的羊只,防止引入病原導致羊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應嚴格執行羊呼吸道病原的疫苗接種工作,規范疫苗接種操作,接種疫苗后及時檢測羊群抗體水平,保證疫苗接種效果。總之,通過提高對羊呼吸道疾病的認知,實行綜合性的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羊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從而保障羊養殖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