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茂海 史慧芳
(青島黃海學院 山東青島 266000)
以往傳統的建筑設計施工技術已經無法達到人們對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實際需求,進而需要開發更多新型綠色施工技術,其中裝配式建筑中綠色建筑建造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在現今對建筑行業提出更多新政策和新要求的前提下,應該借助優選系統升級、成本管控、綠色建筑技術選擇來推動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其中綠色建筑建造方法是在使用原有施工模式和施工工藝的前提下實施的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其能夠大大降低污染問題,實現節約資源的目的,而且還能夠實現建筑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伴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逐步發展推進,推動了國內建筑業的飛速發展,在維修、重建、新建、拆除建筑物期間極易產生多種多樣的廢棄物,這不但使得建筑業成為高耗能產業,而且使得其同樣成為了污染性較高的產業。即便國內建筑行業已經處在迅猛發展的階段,可是對于建筑廢棄物實際再利用的整體比例還不到5%,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建筑廢棄物再利用的情況是遠遠不足的。
在國內隨著綠色建筑的進一步深入,相比其他結構建筑來說,裝配式建筑具備低污染、低耗能等綠色建筑的優點,再結合一些綠色建筑方法可以進一步緩解現今建筑行業迅猛發展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建筑污染問題。
為實現國內建筑行業的升級轉型,國家相繼頒發了一系列鼓勵性政策,其為建筑行業的升級轉型和產業化發展等方面指明了方向。這也說明,與傳統建筑行業相比,裝配式建筑優勢更加顯著,其不僅能夠使垃圾排放的污染得到有效降低,而且還可以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前提下,達到節約施工材料和時間的目的。其可以促使建筑結構朝著綠色化的方向發展,能夠實現建筑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和建筑品質的有效提升,其更符合國家提出的建筑業的升級轉型發展目標。
不管是綠色建筑還是裝配式建筑,在具體施工建設期間都應該把節能有效貫徹落實到整個施工建設中,在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的綠色建筑節能設計不僅應達到人們的實際生產、生活需求和健康舒適度的需求,而且還應該達到自然、人類、社會、環境和諧發展的需求,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本原則有效發揮出來。
在裝配式建筑結構施工期間還應該做到適地的基本原則,促使裝配式建筑結構施工能夠與本地的現場場地需求、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等方面相順應。在實際施工期間,應該綜合考量遮陽設計、墻體隔熱設計和節能設計等,促使整個設計施工能夠借助自然資源構造的居住環境更加舒適。
在裝配式建筑結構施工中應用綠色建筑建造方法還應該遵循經濟性的基本原則,其是指工程施工方應合理控制工程建筑的實際能耗,在確保整體能源利用率得以顯著提升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促使裝配式建筑的實際經濟性得以有效提升。
與傳統建筑進行對比,綠色建筑建造方法能夠提升整體施工效率,在裝配式建筑施工期間可以在工廠提前對預制構件進行生產。同時在施工現場實施安裝,其能夠在確保施工效率得以有效提升的前提下,使施工成本得到進一步降低,能夠與人們的消費水平相順應。同時在建筑施工技術逐步提升的背景下,應用新型科學技術手段,能夠大大提升整體施工效率,其能夠實現建筑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在規劃設計建筑項目時,為保證居民居住時的整體舒適度,應該充分考慮光照和通風等方面的室內結構設計,確保能夠合理搭配室內空間,進而才會真正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例如,為降低室內陽光熱量帶來的影響,可適當將一些凹凸感設計到建筑中,其不僅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遮陽目的,而且還能夠降低熱量的輻射作用。與此同時,還可以在設計結構布局時適當提升空氣流動速度、增加環境綠化,進而來降低熱島效應。
構成裝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構件是其中的關鍵使用部分,通常可以使用CAD 技術與BIM 技術輔助施工,其在結構生命周期管理和實際構件方面發揮著較為優良的效果。借助CAD 模型的搭建來對實際施工過程進行模擬,借助BIM 技術實施模擬計算操作、虛擬仿真、力學分析。通過軟件對其進行有效分析,能夠把其中存在的影響因素和故障問題及時判定出來,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合理優化,盡可能地節約材料、簡化整個混凝土結構設計。
通過大力推廣和使用預制結構構件能夠進一步減少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因此促使整體裝配式建筑的預制結構構件盡可能地實現統一化,而且不同區域的裝配式建筑還可以使用相對應的預制結構構件。例如,在進行屋面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泛水構件和排水天溝構件,為此可使用裝飾類的構件,其不僅能夠起到很好的疏通排水效果,而且還能夠起到美化裝飾的目的。而樓梯區可以使用樓梯預制結構構件,其不僅能夠確保整體結構的質量,同時還可以合理把控施工的能源消耗。與此同時,還應該充分考慮預制結構構件的其它用途,進而大大降低后續施工建設的負擔。
針對一些對剛性和強度要求較低的結構構件,便可不使用高能耗材料的預制結構構件,可使用一些環保類的輕型環保材料,例如綠色真空玻璃類的材料。針對一些裝配式建筑對環保要求比較高的,可以利用環保性混凝土代替混凝土,其不僅能夠節省水泥使用量,而且借助先進的生產設備來對生產工藝進一步優化,可以大大降低水泥生產時碳含量的污染排放問題。
因一些預制構件在完成制作后的運輸期間需要消耗大量成本和能源,為此在構建生產期間,為實現綠色環保效果,可借助二次利用的方式對混凝土預料浪費狀況進行完善。在處理混凝土預料的過程中,可在部分區域選用臨時性透水磚材料開展作業,將一些可用材料進行循環利用。通過這類把臨時生產區域設計在即將施工的區域的形式,不僅能夠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而且還能夠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
在深入結合綠色施工理念的過程中,應該使用有關優化技術降低人力成本投入和生產材料的使用量,有效調整木方和模板的整體消耗量。同時對疊合板生產工藝實施有效管理,可以在林木資源、噪音、粉塵等方面達到有效改善的目的。與此同時,在組裝期間可以嘗試轉變支撐系統的環境條件和應用狀況,同樣可以在快速搭建模塊時達到環保效果。
在建筑施工期間為確保施工人員能夠安全施工作業,應該在實際施工期間搭建相應的腳手架,可是在以往傳統腳手架的搭建期間所耗費的材料和時間比較多,無法完成快速施工作業的目的,在對其進行優化改良之后,可搭建集成式升降架,進而來達到降低拼裝時間和施工難度的目的。
除此之外,還可借助模塊化組裝的方式把實際高度結構進行調整,能夠節省一定的人力資源消耗和工作強度。同時這類升降架的材料也得到了改變,借助鋼材料可以使其耐用性和穩固性得到保障,能夠進行重復安裝,多次利用,且不會出現資源浪費和損壞的現象。
裝配式建筑技術的應用可以結合客戶需求,把建筑施工中所需要的主體構件安排到生產車間實施預制后,再結合實際要求來完成混料配比,進而確保整體構件質量得以有效提升,防止有質量問題出現。例如,客戶可在樣板間挑選相應的構件,當挑選確定結構后再安排工廠生產,能夠實現人性化的建設需求。此方式不僅能夠大大降低施工費用、提升生產速度、提升施工效率,而且還能夠有效降低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問題。預制的構件在工廠完成生產后,再將其運輸到施工現場完成合理的裝配式組裝,能夠進一步使施工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以往傳統施工作業期間,施工人員會預留一定的空間和洞口來給安裝門窗,此方法在完成門窗安裝后還應該填補多余的空間,其會導致門窗出現不同程度的滲漏,填補部位也無法確保能夠和原墻漆顏色相同,進而對其美觀性同樣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裝配式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施工人員會在實現預留好門窗框位置后,再完成墻板預制,同時澆筑定型砌墻口和滴水線,促使建筑結構的整體性得以有效優化。
傳統建筑工程施工期間,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會受到保溫和防水質量問題帶來的影響,同時還會對建筑物后期正常使用帶來直接影響。而裝配式建筑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把保溫和防水實施標準化生產。在建筑屋面和外墻構件的加工過程中,可把主體結構與保溫層和防水層同時施工作業,其可以促使保溫層和防水層的整體完整性和牢固性得到保障,使防水保溫效果得到進一步提高。除此之外,此類整體式的加工方式,能夠使后續施工工藝得以簡化,使施工速度得以有效提升。與此同時,還可以在預制墻體時,提前把保溫材料放置于墻體內,進而實現防火、隔音、保溫的目的,能夠促使建筑質量得以顯著提升。
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裝配式建筑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標準化生產裝配式建筑材料有利于減少現場工程施工期間所產生的粉塵污染和其他污染問題,與國家提出的綠色化發展理念相契合。而且在裝配式建筑結構中應用綠色建筑建造方法能夠符合和諧、適地、經濟、高效的基本原則,通過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能夠達到低碳、高效、科學的建設目標,能夠實現建筑工程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